APP下载

打造向海经济:广西扬帆正当时

2019-05-10文字统筹韦林枚

广西城镇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向海防城港北部湾

文字统筹/韦林枚(本刊记者)

打造好向海经济,就是要将发展步伐从沿海区域迈向更深更远的海洋,提升海洋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挥海洋经济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广西管辖海域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海洋功能区划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628.59公里。“一湾相挽十一国”的北部湾带给广西的是得天独厚的“蓝色”潜力。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要求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谱写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这是继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提出的新命题、赋予的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打造好向海经济”,为广西如何释放海的潜力,给出了科学指南。

为何要打造好向海经济

广西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南部靠海的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座城市。

打造好向海经济,就是要将发展步伐从沿海区域迈向更深更远的海洋,提升海洋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发挥海洋经济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要作用。这是向海洋要资源、要财富的动员令,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长远发展;也是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广西新篇章的重要遵循。

迈向海洋,向海而兴。沿海、沿江、沿边的广西自古就有走向海洋的传统,具备开放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与禀赋。北部湾濒临南海,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一湾拥“十一国”。这里宽阔的海洋空间,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及矿产等资源,钦州、北海、防城港等重要港口城市则具备独特的航运优势。

北部湾经济区在打造向海经济方面已有所探索。一些大项目已陆续在南北钦防上马建设。北海引进斯道拉恩索北海林纸一体化项目、中石化炼化项目等大项目,建立起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防城港则有中广核的核电项目和引进武钢千亿吨规模的钢铁项目。

北部湾经济区在“三大定位”中肩负重大使命

北部湾经济区在履行“三大定位”新使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国际通道的主通道、战略支点的中枢点、重要门户的交汇区。

从国际通道看,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区域。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通道,无论是陆地通道、海上通道,还是陆海并进,北部湾经济区都是必经之途。

从战略支点看,北部湾经济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中国西南地区、中南地区乃至西北地区走向东盟、融入全球海洋经济,北部湾经济区是最为便捷的出海通道,居于中枢地位。

中石化钦州千万吨炼油厂项目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一次性建设、一次性达设计规模、一次性试产成功的炼油厂

从重要门户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门户就是崇左、防城港和东兴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则是北部湾港,两者的衔接处恰好相交于北部湾经济区,因而北部湾经济区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交汇区。

《广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广西对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座城市发展海洋经济均有明确定位——

北海市着重发展电子信息、石化、新材料等临海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南珠特色产业;

防城港市着重发展钢铁、有色金属、核电等龙头临港工业,突出发展沿边贸易和生态旅游,推进北部湾现代物流中心建设;

钦州市着重发展石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现代临港产业,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和港航服务业。

打造向海经济的几个重点

——大力推进港口建设。港口建设是发展向海经济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广西打造好向海经济的战略抓手。要根据《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和各港口区域的比较优势,有序推进沿海港口建设。优先开展重点港口大型专业化泊位、重大项目配套码头泊位的建设,促进各港口实现错位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早日建成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际邮轮客运中心,为壮大向海经济规模提供坚实基础。

——努力发展好海洋产业。“靠海吃海念海经。”发展海洋产业特别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广西打造向海经济的重要路径。应立足区域特色,依托“一带一路”门户建设和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努力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重点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海洋服务业,培育壮大相关海洋产业,努力形成现代渔业、滨海旅游、现代港口、现代海洋服务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等五大集聚区,大幅度提高海洋产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港口建设是发展向海经济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广西打造好向海经济的战略抓手。图为防城港集装箱码头

——全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资源开发不是单纯讲经济效益,而是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发展向海经济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方针,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全面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要下定决心,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广西元素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向海经济发展之路。

——着力为写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贡献广西元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打造好向海经济的战略支撑。广西从汉代起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徐闻、合浦南海道”,这也是我国第一条有史料记载的官方与外国交往的航海丝路。穿越历史云烟,今天的广西,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发挥独特优势,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中谋划。要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国际通道建设,建设好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以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为依托,面向东盟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加快建设以航空为先导、公路为基础、铁路为动脉、水运为辅助的海上国际大通道,尽快建成海上互联互通交通网,充分发挥广西“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功能。要大力发展边海经济,加快推进东兴、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和跨境合作,完善口岸和保税物流体系,培育和壮大边海经济带。此外,还要密切加深与东盟国家的海洋人文交流等,夯实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的社会土壤。

广西从汉代起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徐闻、合浦南海道”,这也是我国第一条有史料记载的官方与外国交往的航海丝路。穿越历史云烟,今天的广西,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发挥独特优势,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中谋划

向海经济发展的广西“加速度”

发展向海经济,释放海的潜力,是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推动大开放大开发,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的重要行动。

在向海通道方面,广西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实现了东南亚、东北亚地区主要港口的全覆盖,港口基础设施和吞吐能力都迈上了新台阶。2017年,全年港口吞吐量实现2.19亿吨,增长近7.2%,突破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集装箱吞吐量实现30%的高速增长。

在海洋渔业方面,广西与越南、柬埔寨、泰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海洋和渔业合作,总投资超过20亿元;合作内容也从远洋捕钓拓展到海洋养殖、渔业科研、生物保护、补给服务等更广阔更深层次领域。

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2017年,广西完成北部湾海域7000公顷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任务。目前,防城港白龙珍珠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投入3350万元,投放人工鱼礁单体2100多个,覆盖面积达1040公顷。

广西优势在海,希望在海,潜力在海。蛰伏多年的北部湾,从未像现在这样风生水起、广受瞩目。迈进深海远洋的广西,未来大有可期。

猜你喜欢

向海防城港北部湾
防城港供电局:多措并举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逆水行舟,向海问路——读《造舟记》
为什么椰子都向海的方向生长?
重型高架移动铜精矿石漏斗应用设计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向海而生
初遇防城港海味珍馐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北部湾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