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硝酸酯类药物联合地尔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2019-05-10刘卫涛谭雪峰

贵州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酯类硝酸稳定型

刘卫涛 谭雪峰

(1.陕西省友谊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 西安 710068;2.陕西省泾阳县医院心血管内二科,陕西 咸阳 713700)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CK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9~77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例。CK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 43~78 岁;其中稳定性心绞痛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1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制订的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心肌酶等指标予以确认,且排除心肌梗死、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均知情同意。

1.3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1)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者减轻,发作次数减少>80%,发作持续的时间减少>80% ,可不使用硝酸酯类药物;(2)有效:心绞痛症状有一定的改善,发作次数减少≥50%,发作持续时间减少≥50%,硝酸酯类药物使用量一定程度上减少;(3)无效:心绞痛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发作次数减少<50%,发作持续时间减少<50%,硝酸酯类药物用量没有减少。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差异分析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 见表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显效与有效率都高于CK,无效率低于CK,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CK组66.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临床疗效[n(%)]

2.2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总胆固醇和血液黏度都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CK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两项指标也都低于CK组。

表2 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

2.3治疗后心绞痛缓解和消失平均时间 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时间(3.6±1.3) min,消失时间(8.3±1.2) min;CK组治疗后心绞痛缓解时间(6.8±1.5) min,消失时间(13.2±1.6) min。观察组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均比CK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中与治疗后,两组患者只出现了轻微的不良反应如,其中观察组1例(3.33%)患者发生头晕、失眠等症状,CK组有2例(6.67%)出现头晕、低血压等症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猜你喜欢

酯类硝酸稳定型
一道关于铁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的七种解法
透视硝酸核心聚焦命题考点
远志炮制过程中6种寡糖酯类成分转化机制
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及临床对策
青菜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积累和代谢初探
酯类微乳液的相变过程中电导率和黏度分析
硝酸钯生产工艺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