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五维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05-09李凌

考试周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导图课外阅读维度

摘 要:在小学生的成长中,课外阅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通过阅读,学生与作者、文本、人物之间进行对话,产生个性化的感悟。完成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学生必须具备检索、理解、运用、评鉴、质疑和创新等“五维度”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五维度;培养

如何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五维度”阅读能力?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课外阅读应唱好“三步曲”:

第一步:与作者对话。

作者并没有来到我们的身边,怎么与作者对话呢?阅读是读者借助文本与作者缘文会友的交际活动,学生阅读就往往是“与巨人对话”,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与文本背后的作者沟通、交流、碰撞的心灵对话过程。作者借助文本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是“情动而辞发”;读者借助文本重构自己的思想情感,需“披文以入情”。因此,在阅读文本之前,先组织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如阅读《城南旧事》前,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家林海音的简介。阅读前与作者林海音的对话,拉近了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时空距离,为接下来的阅读奠定了情感基础,使作者之情与读者之情借助文本而发生碰撞,进行交流,进行对话。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发展搜集、理解信息能力的过程。

第二步:与文本对话。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文本是阅读的对象。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阅读对话的核心。高质量的阅读如同一场精彩的旅行,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欣赏气象万千的自然,触摸纷纭复杂的世事,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古人说:“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这些话提醒我们:要把书看成鲜活生动而富有灵性的东西,真正的阅读是思想和精神上的交流。

一读目录,梳条理。作品前面一般都会有一个目录,它往往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把一本书从“薄”读“厚”的开始。如《草房子》的目录,串连起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秃鹤、纸月、白雀、细马……一个名字就是一个故事。边读名字边在脑海中想象这些人物的样子和故事,激发更多的阅读期待。

二读文字,知内容。因为缺少目标引导,许多孩子读书如走马观花,收效甚微。如果让他们阅读后做读书笔记或思维导图,情况则完全不同。读书笔记比较常见,一般为概括作品大意、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易于操作而成效明显。有学生读完《海底两万里》之后做思维导图,导图以《海底两万里》为中心,发散出五条分支线,一条是“作者”,第二条是“三部曲”,第三条是“路线”,第四条是“主题”,第五条是“主人公”,通过枝形线条和关键词,简要准确地展示了阅读的过程和收获,极好地锻炼了学生检索、提炼和处理作品信息的能力。

三读余味,续故事。作品读完,学生往往意犹未尽。这时,不妨让余味变长,让学生尝试续写故事。如阅读“科幻大王”杨鹏的作品《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之《我会七十二变》时,学生受到启发,创编故事。许多孩子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写出了一系列有趣、好玩的小故事:有的化身老师,在课堂上发生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有的当上动物园管理员,组织动物园里的动物上演一场“非常演出”;有的变成智能手机,引发了一连串一波三折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用续编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事情的发展,融听、说、读、写以及发展思维于一体,不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步:与人物对话。

纵观古今有名的文学作品,它们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其中的人物对话,认识他们的音容笑貌,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感悟他们的個性特征,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课外阅读的重要目标。

一是借助故事,感受人物魅力。阅读人物故事类文本,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概括故事,评鉴人物,感受人物魅力。一方面,在阅读后,引导学生紧扣作品关键情节,抓住主要内容,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另一方面,在感知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对作品人物进行剖析,初步形成独立、全面认知人物的观点。如《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义绝”关羽)中的“智绝”——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别人嘴中的诸葛亮”“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的文学造诣”等三个层次来认识。

二是借助细节,感受人物魅力。人物故事类作品一般都有体现人物品质或性格的细节描写,如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这类描写往往内涵比较丰富,是文本人物所特有的。对此进行品析,不仅有助于学生通过细节品析了解人物,把握人物特征,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表达水平,一举多得。如《三国演义》中对关羽外貌的描写:“身长九尺,五绺长髯(长二尺有余),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手擎一把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寥寥数语,快速勾勒出关羽的外貌特点,令人过目难忘。再如《水浒传》“武松打虎”中的动作描写:“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老虎的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被武松“一闪,一闪,又闪在一边”一一化解。“闪”字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武松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刻画了鲜明的形象。“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表现了武松的敏捷与机警;三体现了武松有计谋地、主动地躲过。这三个“闪”字,不是简单的雷同,也不是随意的描写,而是作者的精心布笔,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显示了作者在刻画人物动作、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

打开书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愿更多的孩子在我们的引领下,培养和发展“五维度”阅读能力,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作者简介:

李凌,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长汀县大同李岭小学。

猜你喜欢

导图课外阅读维度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第6章 一次函数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