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2019-05-09徐晨军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功能

徐晨军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64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F、CO均比治疗前提升明显,组间进行比较,实验组提升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效果确切,有效改善心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选择,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稳定性心绞痛;针刺疗法;中医综合疗法;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4-083-01

引言: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指因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造成心肌组织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绞痛。中医学将SA纳入到“心痛”、“胸痹”的范畴,临床常采用西医治疗SA,但疗效并不完全满意,有些患者冠脉狭窄《70%,口服西药仍发作心绞痛症状,近年来中医药在SA治疗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SA,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进行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治疗的64例SA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36~78岁,平均(58.2±10.3)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2.2±1.4)年;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治疗,其中男性18例,女14例,年龄37~79岁,平均(59.4±10.2)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2.1±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诊断标准,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ST段呈现压低状态,T波呈现倒置或平坦状态。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介于30~80岁之间;2)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各项生命体征严重不稳定;2)患有心肌梗死等其它类型的心脏疾病;3)认知障碍,无法正常交流沟通;4)心肺功能不全或严重障碍。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1片/次,2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次,1次/n;口服倍他乐克,12.5mg/次,2次/d;口服阿司匹林片,100mg/次,1次/d;心绞痛发作过程中予以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治疗时间为4周。实验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1)口服中药,中药方主要成分有黄芪、丹参各20g,当归、地龙、川郁金各12g,人参、威灵仙、皂角刺各10g,红花、檀香分别为7g、8g,炮穿山甲粉4g,加水煎煮,1剂/d。2)穴位针刺:保持仰卧位,选择三阴交、内关、合谷、膻中、三阴交、郄门等穴位,采用0.3mm直径的毫针针刺,深度在0.5~3寸内,采用平补平泻法,各穴行针持续时间为1min,间隔15min行针一次,留针时间为30min。起针后调整为俯卧位,选择心腧、至阳穴,按照仰卧位方法行针,1次/d,治疗时间为4周。

1.4.2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

1.4.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心电图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减少≥60%,心电图ST段下移回升在0.5mV,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状态或倒置T波明显变浅;无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无明显变化,相比于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60%。ST段压低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9%,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9%,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 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的EF、CO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组间予以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討论

SA在中医上属于胸痹范畴,心绞痛是重要的临床表现。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SA为本虚标实证,主要为血虚、阴虚、阳虚和气虚;而患者出现的气滞血瘀和痰浊等则为该疾病的“标”,西医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但长期口服西医治疗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出血、心绞痛仍发作,从而影响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疗效。中医治疗具有无毒副作用少等优点,且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实施辨证治疗,

中医学认为气血痰浊、脉络阻滞是引起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原因,其中气机不畅是主要的病机[2]。中药方中的人参具有补益心气、元气的作用,可对气血运行予以推动,改善痰浊瘀滞;丹参可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抵抗,对凝血功能与微循环进行改善,达到活血通脉的效应;檀香、红花可起到活血通脉、梳理气血的功效,对冠状动脉血管进行扩张,并对心肌供血进行改善;当归有利于对血管平滑肌进行松弛,使血液黏稠度、血小板聚集进行降低;皂角刺、炮穿山甲、水蛭可起到活血化瘀、化痰排浊的作用;黄芪可促使心肌血供增加,并促使血液黏度明显降低;川郁金的作用在于行气活血、理气开郁;威灵仙的作用在于通经络、消痰涎。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病机复杂,气机不畅是主要病机。“气脉常通”理论源于《内经》,《素问·血气形志》篇云:“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针刺主要功效在于舒筋活络、益气活血,对相应穴位进行针刺,可起到祛痰通络、活血化瘀、镇痛通络的作用。特别是针刺三阴交、膻中等穴位,可在补肾益心的同时调理肝脾,可有效缓解心痛。且诸穴合用,可显著增强温阳之力,共奏散结止痛、祛痰化浊、驱邪的治疗功效,可以顾护正气,对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进行调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研究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可使SA再发心绞痛次数显著降低,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减轻疼痛程度,使硝酸甘油服用量、服用次数减少,操作简单方便,无任何不良作用。现代医学也已经证实,针灸可良性调节机体的血液、免疫、代谢系统、内分泌生殖泌尿等,起到恢复生理平衡、消除病理过程、抵御疾病的作用。

综上所述,结合中医辨证治疗SA,可针对患者心绞痛的主要原因辨证施治,保证治疗的针对性,且中医治疗具有安全等特点,长期服药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是治疗SA较为理想的药物。

结束语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后EF、CO、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得到如下治疗体会,中医综合疗法治疗SA可将中医治疗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效果确切,有效改善心功能,为临床治疗SA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选择,具有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储小娟.探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5):176-177.

[2] 宋钊锐,杨烁,许滔.基于《内经》“气脉常通”理论浅谈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型的治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6(17):11-13.

猜你喜欢

心功能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达格列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与血脂水平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miRNA—1和心肺复苏后心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人旅游前要先评估
窦性心率震荡与QT离散度对老年男性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猝死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