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古诗,学写作(七)

2019-05-08于晓冰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神态洛阳首诗

于晓冰

把一件事情展开详细写,写具体,写生动,这对很多同学来说是个难题,而把抽象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就更难了。心理活动难写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心理活动本身是内隐的,不是外显的。这种内隐性的特征,决定了心理活动描写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第二,绝大多数同学因为阅读量偏少,写作实践偏少,并不擅长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还停留在“两个小孩儿打架”的水平———“写作业时,心里總有两个小人儿在打架,一个说别写了去玩吧,另一个说不行,要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完”。

面对这样一个写作难点,我们不能有畏难心理,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多读名家名作,多加练习,想办法切实提升心理描写的能力。但面对考场作文,如果自己明明不擅长写心理活动,还偏偏想突出这一部分,则是典型的以卵击石,肯定不会得高分。

那我们如何扬长避短呢?不妨向诗圣杜甫学习一下。

一起来看杜甫的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作于763年春天。762年冬,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场大胜仗,收复了洛阳、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当时正流落在四川,饱经丧乱之苦的诗人杜甫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遂挥笔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被后人评价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因为这首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无限喜悦的兴奋心情。用诗中的话来说就是“喜欲狂”,一种狂喜的心情跃然纸上。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同学写自己特别开心,或者说表达狂喜,会怎么写呢?可能会说“特别特别高兴”“特别特别开心”“高兴死了”“开心死了”等,这一方面反映出写作语言的匮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心理描写对很多同学而言是一个难点。

我们再看杜甫怎么写的呢?一开篇,杜甫通过“忽传”写出捷报到来的猝不及防。“初闻涕泪满衣裳”,收复失地的消息传来,听闻之后喜极而泣,这种狂喜体现在神态上。“却看妻子愁何在”,这里的“却看”是“回头看”的意思,写他人的反应,妻子儿女的满面愁云也都一扫而光。“漫卷”是“胡乱地卷起”,通过这样一个动作描写,写出了自己激动不已的心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纵酒,这样一些行为都是人在狂喜状态下的外在表现。“青春”就是“美好的春天”,明媚的春光烘托出诗人的美好心情。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其实这四个地点相去甚远,但在激动情绪的影响下,空间的距离也因此变短了。

通过简单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并没有停留在重复表现“喜欲狂”这一心理变化上。为了让读者真实感受到这种狂喜的心理,他选择通过神态、动作等描写来展现心情变化,通过侧面描写他人的反应、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等等。这样的写作技巧,能够让文章达到极为出色的表达效果。

综上,同学们在运用心理活动描写时,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少写内隐的、不易察觉的心理活动,而重点写外显的、由相应的心理活动引发的神态、动作、语言乃至环境的变化等。因为相比于心理的“深藏不露”,那些让人能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可感的东西,更容易打动人心。

猜你喜欢

神态洛阳首诗
神态描写有妙用
《上课没人抢》
洛阳正大剧院
我想写首诗给你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