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2019-05-08黄莉婷刘光贤丁昉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黄莉婷 刘光贤 丁昉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成为趋势。我校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探索,采取相应的有效策略,可为高校教学管理新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教学管理

一.背景

隨着高等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逐渐替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心理、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如何构建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是各高校面临的共同课题,不仅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而且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二.我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模式探索

1.教学目标管理

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了“目标管理”概念,从此目标管理理论在各领域被广泛应用。高校的教学目标管理,即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从而稳定教学秩序,提升高校教学教育水平,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我校时刻将人才培养视为根本任务,结合社会发展及地区发展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原则,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优良、信念执着、学识丰富、能力过人、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及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2.教师管理

学校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1)坚持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完善师资政策和培养措施。(2)遵循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相协调、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促进结构合理、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持续提升的师资队伍的形成。(3)强化师德建设,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4)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制定教授及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制度并严格落实,有效提高教学质量。(5)大力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引导全校教师转变教育思想,不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技巧应用于教学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性。

3.教育资源管理

教育资源是教育事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土壤。近年来,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与管理力度。(1)不断增加教育资源的经费投入,用于更新教育资源,在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等重要环节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2)制定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科学编制学校预算,明确各专业建设教育预算和资源配置,规范教学经费使用管理,有效保障教学经费落实和规范使用。(3)依据国家规范建设各专业教学所需的实验室(实训室),并与企业合作建设实习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要。(4)在保障日常教学的基础上,设有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及各类专业技能训练经费,向全体学生开放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图书馆和体育馆等场所,为学生教学计划外的科研实践活动及文化生活提供充足条件。(5)搭建网络教学平台,除各专业主干课程均建设网络课程外,还提供通识课程让学生根据需求学习,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学校课程体系提供有益补充。(6)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协同育人机制的改革,激发学生潜能符合社会需求目标,推进教育、人才、产业的无缝链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4.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过程管理的实施有助于学校教学质量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的轨道。学校依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以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开展教学过程管理。(1)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做到课程结构合理、体系完善、学时比例得当,理论与实践比例合理,考核与评价体系完整,各教学环节衔接有序,充分体现培养目标、专业目标、课程目标三者的有机结合。(2)通过专业分流、辅修、限制性选修、公共选修(通识课)、第二课堂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建设网络课程、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及数码互动实验系统,不仅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还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4)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采用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5)强化实践教学,重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及见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较为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满足实践教学要求。(6)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和评价体系,积极收集与分析反馈信息,强化教学管理,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5.学生管理

学校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要求全校教职工增强对学生指导与服务的意识,重视对学生开展思想引导、学习引导和职业规划。(1)建设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设立学生事务、资助管理、团委、招生就业、教务、财务等多部门窗口,搭建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工作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学生指导与服务。(2)完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校园网、qq、微信等媒体作用,拓宽师生交流沟通渠道,建立有效的学生管理和服务信息反馈机制,开展有效的指导与服务。(3)围绕“实践育人”的理念,完善学生教育活动设施建设,搭建学生个性化发展平台。(4)吸收学生代表参与学校管理、教学改革、课程计划修订、学生管理等与学生相关的各类事务,倾听学生需求,重视学生特色发展与综合发展。(5)依法成立学生会、研究生会、大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在校团委的指导下依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原则,遵照各自章程,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三层次、三主体、三环节”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与多渠道多角度外部质量监控相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即通过“学校、学院、教研室”三个层次、通过“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三个主体及“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三个环节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评教)、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评学)、教学管理工作评价(评管)。多渠道多角度外部质量监控,即通过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公众、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多渠道的监督,实现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学校设立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中心、教学督导组、学生信息员、学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学院二级督导等组织,通过评教、评学、评管等相关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系统收集并分析各相关利益方的反馈信息,为调整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尤其重视过程性评价的运用。过程性评价从学习本身出发,更关注学生学的过程,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个体化发展及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经常性、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评价,采集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以激发教学反思、改进學习,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结语

随着全球高等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挑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并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是简单模仿或复制不能建立真正适合我国现有教学环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只有通过借鉴和自我探索,才是建立适合不同学生层次和专业课程特点的教学新模式的不二之路。我校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探索,树立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实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落实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可为高校教学管理新模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2]张旺,杜亚丽.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283):202-206.

[3]陈新忠,李忠云,胡瑞.“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实践误区及引导原则[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57-63.

[4]梁鹤,崔姗姗,李艳坤.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中医思维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3):9-11.

[5]张忠,毕阳,员建民,汪月.高校大班制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生物化学理论课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9(1):62-67.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