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农村中学寄宿学生幸福感如何提升

2019-05-08刘向阳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幸福感

刘向阳

摘    要: 农村寄宿制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令人担忧,本文在总结平凉市崆峒区草峰中学通过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等活动,使学校寄宿学生的幸福感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从心理学角度塑造、通过课程改革提升、通过文化活动培养、通过课程评价机制改进等途径提出让农村中学寄宿学生拥有更多幸福感的策略。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寄宿学生    幸福感

农村寄宿制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令人担忧,幸福指数较低。一些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以下简称寄宿生)因为亲情缺失、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缺乏监管、沟通不够等,导致存在畏难厌学等情绪。这些情况时刻提醒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农村寄宿制中学学习生活感受和体验。笔者所在的平凉市崆峒区草峰中学(以下简称草峰中学)就是一所农村完全寄宿制学校,能够清楚感受到农村寄宿制学生的现状。本文在总结草峰中学在提升农村中学寄宿学生拥有更多幸福感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如下设想:

一、注重從心理学的角度培养村中学寄宿学生幸福感。

(一)注重培育寄宿生乐观的人生态度。

寄宿生普遍有“被抛弃”的感受,原因是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在外打工,学生缺乏关爱。这就要求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老师关注并及时发现学生的消极情绪。只有发现了学生的消极情绪,才能和学生一起找出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及时妥善处理,使学生积极面对一切,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学习。

1.建立以愉悦为感受归属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最终感受归属应该是愉悦的,以愉悦为感受归属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幸福感指数提升的重要基础。建立以愉悦感受归属的过程,首先要求老师用民主、和谐、互动的方式对待学生。民主是基础,基于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师生敞开心扉,开展有效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才能让学生靠近老师,无障碍地沟通和交流。交流障碍是困扰农村中学师生关系的瓶颈问题,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因为陌生感、不好意思等,不愿意和老师多交流,这就要求老师“主动出击”。互动的师生关系要求老师放下架子,趋近学生,尊重学生,不漠视、压制、打击、嘲讽和贬抑学生。在学生碰到困难时老师能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帮助,当学生遇到迷惑、烦恼时,能诚恳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2.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一项有意义的充满挑战的任务中时,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并让人充满幸福感,这时人的幸福感指数较高。为了保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兴趣爱好,草峰中学陆续开展了威风锣鼓、竹竿舞、功夫扇、空竹、手工制作、“我是校园小歌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力争做到“班班有项目,人人都参与”,让学生将学习与生活中产生的负面情绪自然而然地随着愉悦的活动而得以消除。

3.帮助农村中学寄宿学生树立乐观思想,让学生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农村中学寄宿学生从父母身上得到的帮助是比较少的,缺乏家长的调教和指导,他们不会思考、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平时的生活状态是不充实的,是忙乱的,甚至是“失控”的。尤其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有消极思想情绪。家庭教育在这些方面的缺失只能由老师出面帮助解决。老师要走进学生心里,可以通过一些拥有乐观生活态度和经验的人物的事迹,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树立乐观的态度及正确的三观。

(二)让农村中学寄宿学生学会减压和造就愉悦情绪的方法。

农村中学寄宿学校的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心理知识,了解自己的情绪,从而学会减压。这样当面对压力的时候,学生就会依据情绪的基本心理知识对照整理自己的情绪,并掌握自己处于哪一种情绪,运用学到的减压知识减轻压力。让农村中学寄宿制学生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把快乐和幸福告诉别人,与别人分享。让学生认识并正视不良情绪,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适宜的宣泄途径进行自我疏导,这里笔者要指出的是适宜的宣泄之后,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利用“积极强化法”培养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的阳光心态。

“积极强化法”是指通过及时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产生积极的情绪。只要合理安排积极强化程序,一般就可以慢慢实现期望的目标。这种方法适用于出现行为障碍、希望改变行为的学生。笔者在研究中曾碰到过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有几位女同学,因长期受家长重男轻女观念的不良影响,开始自我否定,自暴自弃。学生身上集中表现出了不思进取、厌学、交流障碍等问题。对这几位同学行为进行纠正的过程中,笔者没有从指出她们的异常行为入手,而是不断表扬她们,主动和她们交流,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体会到尊重和重视。这几个学生的心态逐渐阳光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课程改革是提升农村中学寄宿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契机。

(一)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型的教学观。

1.条条大路通罗马,教育学生的方式不止一条,所有老师要确立教育主体是学生的新观念。以前教学活动中,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主客颠倒。新课程改革要求还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感、愉悦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悦纳。在农村中学,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还有待树立,教师对这方面的理解和落实还有待加强。

2.多维度发现学生的潜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的生命都鲜活如初,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善待。教育者应该承认学生个体的多样性、性格的多元性,多维度地发现学生的潜力,利用学生的优点扬长避短。如果把学生教育成了统一标准的生命整体,绝对是教育的失败。教师要首先承认个体的多样性,然后从多个维度发掘学生的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各有所长的人才。

(二)必须重视重建师生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一些老师无意识地剥夺学生的利益和主体尊严,没有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没有给予每一个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没有得到表现。部分老师已经忘记自己作为“过来人”的身份,严厉、强求、指责成了严师的标签,理解、商量、激励缺乏。

(三)重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试想,学生在紧张和害怕包围下学习是什么样的情形?农村中学的部分老师,课堂气氛僵化沉闷,学生几乎不敢发言。我们深入思考,学生为什么不敢发言?是因为学生害怕回答错了,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奚落。某些老师会把“这是个简单问题”“这么简单的问题难道不会回答吗”这样的口头禅挂在嘴边。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对于老师来讲确实是简单的问题,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不一定是个简单的问题。由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重视细节,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难以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难以产生共振,老师的情谊和学生的感情难以达到共鸣。心理障碍不能消除,难以激起主体意识,学生就不能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心理转变。学校和谐的根本在于教与学的和谐,和谐的课堂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形成良好教学氛围、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宽松、共振的教学情境,采用积极评价与反馈补偿策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心情愉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提高,学生快乐学习的幸福感将会油然而生。

1.让学生自主参与到高效课堂中。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应该是与课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游戏机会、表演舞台、创作契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欣赏别人的成果、学会评价,这样学生真正实现了动脑、动手、动口,参加到了学习探索、创意构思、自由创作中。我们会发现学生通过亲身感知认知、直接感触体验、主动观察、发自内心情愿动口、动手,逐渐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自我,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自然而然实现了教学三维目标,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2.合理运用“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施。近年来,甘肃省对农村薄弱校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改薄项目”、“均衡发展”这些政策红包对农村薄弱校来说都是利好政策。笔者所在学区已经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全覆盖。教学媒体的运用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人机互动,学生在声光影营造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想象得以开发,求知欲望进一步激活,心境更加愉悦,能很快进入学习佳境。

三、发掘开设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研究者调查了自己所在学校及周边农村中学寄宿制学校学生所受德育教育现状,发现近年来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使学生的幸福观有所改变,幸福感指数有所提高。学生在体验中受到的教育,是培养学生阳光心态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幸福观。

重视体验,能令学生真实、可信地走进情感的深处,是培养幸福感的重要渠道。草峰中学创设了舞蹈、音乐、绘画、手工制作、竹竿舞、象棋等社团。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知识面,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幸福的滋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组组织学校23名有畏难厌学情绪的学生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參加合唱团之后学生的幸福感明显高于没有参加合唱团之前。

四、改变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进步中找到幸福感。

片面的、单一的评价机制不利于学生幸福感指数的提升。以往的评价机制还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导,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指数,要求评价的角度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过程科学化、评价结果人性化。

(一)建立以个性化为标准的评价机制。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过于强调“苦教”“苦学”“苦供”的三苦精神。目前农村中学还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为了升学为了让孩子进入重点高中,提高重点中学升学率,一些教师拼命教,学生玩命学。学生为了分数,体验到的是枯燥、疲惫及付出和收获不相符之后高度的挫败感。笔者认为,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求知过程中享受发现和运用新知才是教育的本质,教师不能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应该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应该充分考虑如何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指数。

(二)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应该把评价视角放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上,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多维度、灵活多样的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指数。

1.灵活多样评价方式的建立。首先要帮助家长改变只关注学生成绩,忽略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过程中个性思维及情感状态。有这样一个教育案例:一个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过程中,指着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个问,题目中是几个人,孩子回答说两个。家长说明明是四个,怎么是两个?孩子说,其他两个是动物。很明显,题目的设计者和家长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思维和情感状态。学生的回答是多么具有想象力。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认为有必要让家长和学校达成共识,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重心展开对学生的评价。笔者所在研究小组目前利用微信、校讯通等媒体,积极建立和家长的联系,把学校管理要求和学生在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通过视频聊天让家长和孩子“见面”,老师把学生现阶段的表现“三对面”呈现出来,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点滴的进步,学生也体会到了备受关注的快乐感。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跟踪记录学生的进步。我校会给每一名新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的进步历程,用以促进学生的转变和发展。例如,有些同学的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有些同学的作业中会出现错误,老师会鼓励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有错误的地方鼓励学生继续完成一次,完成后,就往自己的成长记录上填上一个小红心,每周进行总结,让学生数数这周赢得了多少个小红心,让学生体会自己的进步,体会进步的快乐。

3.设置成长记录册,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学生的成长记录册,会记录一段时间内学生的行为。例如:某同学总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气,研究组的老师就专门为他设计了一个成长记录册,要求该学生每次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尽量克制,然后在成长记录册上写下时间、地点、为什么想发脾气?怎么克制的?克制了之后是什么感觉?如果没有克制住,就要求该生写下发脾气的过程,发完脾气是什么感受。一个阶段之后,老师先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从成长册的使用过程和结果来看,学生对这种自主评价方式非常接受,每一次填写都在不自觉中反思着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效果很好。

(三)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实现评价多元化。

目前占评价主体地位的是老师和家长,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要求除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外,同学、学生本人也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这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及在校表现、家长对学生的行为干预、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量。

教师评价主要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评和互评由教师设计相应的评价表,要求评价表内容中的语言多以鼓励性为主,学生评价要多肯定自己的表现,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获得成功的体验。家长评价要注重阶段性和综合性,全面考量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综合表现,家长要把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反馈给老师,老师审定评价后,帮助学生确定下一阶段须改进的目标,通过评价这种方式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综上所述,提升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的幸福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靠农村中学“硬件”的改善,又要求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工作者充分重视由“幸福指数”所传递的各类信息,发挥聪明才智,在课堂中不断探索创新,在活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真正实现提升农村中学寄宿学生幸福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佐.浅谈小学寄宿学生的管理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8).

[2]蓝淑婞.农村寄宿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4).

[3]马桂芳.农村小学寄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途径探究[J].学周刊,2018(07).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让农村中学寄宿学生拥有更多幸福感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S【2018】JHB2850。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农村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别让孩子的幸福感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