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高校教师立德树人机制建设

2019-05-08张乾坤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机制建设高校教师立德树人

张乾坤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教育强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程的基础。高校在教育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基于新时期发展下我国社会人才需求转变教育模式,构建符合新时代人才需求的培养机制。本文以规劃高校办学行为和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为目的,寻求完善高校教师制度与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的对策,深入分析如何建立有效的育人机制。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立德树人    机制建设

引言

立德树人既是我国基于新形势下党组织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又是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主要途径,在高校新时代人才培养中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以高素质、高技能及高水准的专业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围绕社会主义人才需求构建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人才培育机制,实现教育强国的民族复兴工程。高校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阵地,高校应构建“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格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意识形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立德树人在高校教师与人才培养体系中贯彻的重要性

从教师层面看待立德树人,主要是提高教师的品行及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以德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思维,不断优化学生的德行与教学能力。不过目前高校教师德行还有待提升,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当代部分大学生,思想不成熟,心理与道德观念存在偏差。要做好大学生教育工作,高校教师就不能停留于过去的教育思想,必须以身作则,提高道德品行,引领学生革新行为方式,促进学生塑造正确、积极、健康的道德品行。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要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引领学生的行为方式,不断优化自身的道德朔评,解决高校中由于教师道德低下而出现的学术造假、贪污受贿等问题,以正面的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品格形成负责,提高教师道德建设,是现阶段高校立德树人发展的重要课题[1]。

从学生培育层面看,立德树人是提高大学生对德育重视的重要指导思想,就我国高校学生德育教学现状看,一些学校对德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87%的学生认为德育对未来发展没有影响,12%的学生认为德育会影响今后就业与择业,其余1%的学生对德育不抱想法。实际上,德育对学生今后发展、工作及生活各方面都有较大影响,虽然是潜意识与观念的引导,但思想是学生行为的前提,德育的实施可端正大学生的观念,提升学生对生活、世界及学习的认识,将学生引导到正确发展道路中。坚持德育与人才培养结合,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在德育中逐步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从网络、新媒体渠道入手,针对多元思想与文化的影响来源构建德育教育发展平台,促进学生素质与内涵的提升,引导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发展,为学生营造健康、优质的发展环境[2]。

2.高校教师立德树人机制构建的全面部署

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中,高校教师立德树人观念与工作制度的构建,一是紧扣高等教育的核心环节,将德育摆在教育的核心地位,以德作为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中践行德育观念,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主流意识,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以纠正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扭曲的思想,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是“树人”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高尚道德情操培养作为育人的核心,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坚定的目标,全方面针对学生思想、道德及文化等构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思想教育对策,实现科学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教育思想的内在统一,构建以德育为首、树人为本的培育机制,确保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充分做到思想升华、能力提升、内涵优化;三是立德树人的整体概念在高校教师工作与人才机制中的落实,也是高校实现根本教育任务的要求,新时期下党组织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新的标准,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机统一,所以学生德育及教师工作都要围绕新形势下社会层面的政治需要,合理安排各项德育教育工作,拓展“两课”以外的教育体系,针对“两课”教育应有的作用构建德育教育机制。基于“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群体特征,重新规划教师德育工作,从教育及学生学习两方面入手,重新构建素质教育、专业教育、思想教育的大框架,形成新的教育格局,将以德为本作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础,贯彻落实到高校教师工作及教育体系各个层面[4]。

3.加强高校教师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的途径

(1)坚持育人导向性,调整高校管理制度。

高校要将立德树人摆在教育工作的战略性发展位置,以立德树人作为育人导向,实现导向与教育规律性的结合,在科学指导观下树立明确的立德树人培育目标。针对人的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基于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综合性设计思政教育目标,制定教师德行优化方向。在立德树人教育战略部署中,高校要从战略发展角度上对教师与学生的德行进行全方位、科学性的评估,将为社会服务作为基本职责,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学生培养战略,围绕立德树人构建人才培养机制,确保思政工作贯穿整个教育体系;强化专业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针对教师构建德育培育体系不断解决校内教师德行地位问题,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目标,优化教师的品德境界,科学制定教师工作的德育评价体系。合理规划德育教育课程,除却基本的“马克思”“毛概”课程以外,还要基于学生现代化的道德问题,针对性地设置德育教育课程体系,用丰富多样的内容与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博文化、微信公众号及QQ热点作为高校德育教课程的新阵地,定期在媒体平台中进行一些文化活动,学校中也可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文化展示活动,国粹交流活动等,少数民族学生较多地可以文化会演,通过文体与线上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德育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行为。

(2)以思想的开放性,拓展师德建设与授课路径。

思维开放性是从新的角度看待高校立德树人机制的构建,从传统教育格局与管理格局中跳出来,针对新时期环境的变化,透视高校德育中存在的不足,规划教师工作机制优化的新途径。目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华民族的复兴工程逐步开启,在微信、微博等微媒体的冲击下,各种思想潮流与文化交融对学生思想与教育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大,创新传统教育方式是必然趋势。将现代元素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机制建设中,高校要打破陈规,树立新的发展目标,与时代与个体发展保持适应性,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因材施教。高校要突破以往教师的师德建设途径,加强师德与品行建设,以言传身教的标准严格优化自身行为举止和语言形态,实施德育中做到有爱心、有耐心,在生活、学习及思想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动力,帮助学生处理好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因此,将立德树人工作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中,要以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实现知识与品格的合二为一,共同为学生发展服务,兼顾好知识与德育培养工作。优化设计各项德育活动,加大德育的宣传力度,在学生队伍中以新媒体平台、互联网及学校、社会等多个场所组织开展各项专项德育教学活动。例如校园中以文化教育活动为主,以讲座、交流会、研讨会的形式实现文化育人,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認同,社会中以实践活动为主,以三下乡、科技下乡等多种大学生实践服务活动,通过在社会实践中的体验,让学生认同社会价值,实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身道德品质,拓展德育教学途径[5]。

立德树人要求高校教师做到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育人,针对学生构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自身德行影响学生,以德育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德育教育,就需要具备较强的思政教育能力,教师作为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与培养者,德育教育要贯彻在整个知识教学中,促进辅导员与思政教育、专业教师之间的相互联合,形成大思政格局,将德育摆在教育的前沿位置,顺应新形势下的社会人才需求,用德育引领整个教育体系,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弘.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的探讨[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集[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5.

[2]徐谡,杨直凡,廖晓玲.立德树人,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J].政工研究动态,2008(07):35-37.

[3]连忠锋.强化立德树人    提高人才培养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8(05):8-10.

[4]寇光涛,岳敏,武镒.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探索,2018(04):84-88.

[5]蔡毅强.论在立德树人中培养为实现中国梦的“追梦人才”[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03):27-30.

猜你喜欢

机制建设高校教师立德树人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机制管理的建设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