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音乐社团中的应用

2019-05-08郑宏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

郑宏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广和开展实施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对音乐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音乐教师如何更好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音乐社团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提高小学音乐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音乐社团    应用

一、引言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也同样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可视化、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等特征及多元化的功能在学校课堂教育教学中的充分应用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到的知识。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社团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音乐社团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音乐社团教学的有效性。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以往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由于受到教学条件、教学教具、辅助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使小学课堂音乐教学成为音乐欣赏课,很难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发展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使是教育教学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很高的教师在没有辅助教具的帮助下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具备多元化特征的学科:歌词中蕴含着情感、音符中隐藏着激情,音调中又体现着情绪的变化,等等。音乐是一门和人们心灵相通的学科,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对小学生可以起到净化心灵、提升素养、优化品格的重要作用。离开了乐器的音乐就好像失去了斗志的勇士,很难将音乐的真正内涵有效表达出来。

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功能可以有效弥补音乐社团没有乐器和辅助教具的不足,在小学音乐社团上可以利用安装在多媒体计算机上的音乐创作应用软件进行创作与演奏,自由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通过网络计算机的搜索功能,寻找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音乐素材,从而有效丰富小学音乐社团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可视化界面向小学生展现生动、形象、活泼的和音乐相关的视频影像,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社团学习的浓厚兴趣。网络音乐信息的数量庞大,类型多种多样,并且优劣共存、鱼龙混杂,教师要精心选取最适合小学生的优秀的音乐教学素材供小学生们欣赏和学习,包括:歌唱形式、器乐、乐理、音乐专业知识及音乐文化等。音乐教师要在尊重小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给予小学生积极、正确的引领和指导,为小学生创造阳光健康、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音乐社团氛围,有效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和良好品格的培养。

三、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通过运用素质教育最先进的思想,使教育教学活动形象、生动、灵活、多样、高效。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可提供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并且富有挑战性的信息,即学生学习材料,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增强,变“苦学”为“乐学”,这是以往的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

音乐和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对人的情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可以同时调动人们的多种感官,因此,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与其他学科也有较明显的不同,更加注重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技巧性。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以往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对音乐的教育教学不够重视,同时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再加上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及各种辅助教学乐器的限制,使得本来鲜活的音乐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失去音乐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完全改变了这种音乐社团教育教学枯燥乏味的状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多种应用工具,高效激活小学音乐社团的教育教学气氛,有效实现音樂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感化、生活化及传统音乐文化艺术的渗透和领悟。把小学音乐社团变成“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情感文化艺术教育。由于多媒体教具丰富的信息化功能,在小学音乐社团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达到“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歌曲内容的情景再现,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欣赏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强化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小学音乐社团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有效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并实现德育和美育功能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及丰富的情感。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广和大力开展实施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在小学音乐社团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全体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和道德修养已经成为当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向小学生讲授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音乐专业水平的提升,还要注重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强化音乐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功能。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正好处在身心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对未知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缺乏比较正确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在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选择对适合小学生并且对小学生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音乐素材。

比如在学习赏析《我是一粒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演示小故事的形式启发小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并且告诉小学生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结晶。再如把《红星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满含爱国主义的歌曲编制成课件,通过音响、色彩与画面情境感受音乐,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强化音乐对小学生的感染功能,强化小学生对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和较强的气氛感染力是音乐的一个重要特色。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小学生展现与所学音乐所表达的意境相一致的视频场景,强化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学《春天来了》时,教师可以将桃花、融雪、杨柳、蜜蜂与小鸟整合制成电子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小学生,这样学生就能被春天的美景吸引,置身春天的情境中,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激情,而且可以通过让小学生思考、目视、感受、聆听、口唱等形式获得歌词意境和春天的真谛。这样不仅有助于加强情感体验,还可以有效增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结语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社团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丰富小学音乐社团的教学内容,通过视觉、听觉、情感等多方面的激发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从而提高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小学生的对音乐的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音乐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功能,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途径,更好地促进小学音乐社团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如何已经成为影响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培养和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在现代教学环境下已经变得非常紧迫和重要。加强与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在职教师进行教育培训,但应切实注重全面培养和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使他们懂得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未来的教育和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汉秀.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社团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6(25):296.

[2]蔡洪志.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3):31-32.

[3]张慧君.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s1):118.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