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跨文化冲突案例分析

2019-05-08范笛张琴凤张幼冬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案例分析中国

范笛 张琴凤 张幼冬

摘    要: 中韩两国在地理位置上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曾同属汉字文化圈,肤色同为黄种人,风俗习惯有同有异。本文站在跨文化冲突角度,以韩国中老年汉语学习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用案例分析的形式揭示中韩跨文化冲突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为韩国中老年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冲突    案例分析    中国    韩国

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4年在韩国汉城(首尔)成立,汉语教学事业在韩国发展态势喜人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韩国汉语学习者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除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学习汉语之外,退休人员、家庭主妇等也加入了汉语学习的大家庭中。韩国退休人员、家庭主妇等汉语学习者往往年龄偏大,属于中老年汉语学习者。他们学习汉语一般是为了闲暇娱乐,没有既定目标,相较于汉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中老年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知识更感兴趣,但他们之中鲜有人去过中国,对中国的印象只能通过报刊媒体、电视电影、道听途说等渠道获得,对中国了解不够深入,因对中华文化采取以偏概全的态度,跨文化冲突由此产生。笔者将根据在韩实习期间亲身经历的两个案例,分析中韩跨文化冲突的成因,进一步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有助于中韩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一、中韩文化冲突案例分析

(一)文化误读引起的文化冲突案例。

本学期我开设了初级会话班,学习者年龄较大,最年轻的学员56岁,最长的学员已近70岁。学习时间仅限于每周二、四,每天两小时,实际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不过他们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倒是十分感兴趣。他们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中国的错误认知和对中华文化的误读。

一个60岁左右的退休公务员提出了中国人能否吃得起米饭的问题。他从来没有去过中国,大都认为中国像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那样,还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这个问题没有共性,别的老师就替我回答他,当然是吃得起。还有一位对中国较为关心的老师想起了台湾地区媒体报道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新闻,认为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庆幸的是,由韩国人自己澄清比我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解释要好很多。我在大家回答的基础上做了些补充:中国主食种类丰富,南方以米饭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还有很多食物可以供普通百姓作日常选择。如今,很多中国人为了健康会选择吃一些粗粮。

然而大约一周之后,另一个学员提出了一个让人更感意外的问题:中国北方人和南方人能不能通婚?这位学员以前去过中国的安徽省,不过对中国说不上多了解。之所以说意外,是因为吃不起茶叶蛋的偏见,以前就遇到过,“通婚”的问题却第一次见。并且这个问题有共性,班上很多人都有类似怀疑。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觉得,他说因为觉得中国南北方人在文化上差异很大,而且中国的户籍管理较为严格。我说中国的户籍管理确实很严格,不过这和南北方人能不能结婚没有关系。南北方当然有文化差异,不过同为炎黄子孙,人们有共同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实际上北方不同地区之间,南方不同地区之间也有差异。说到此,提问的学员补充了一点,说中国北方有很多少数民族,南方绝大部分是漢族,这是不是原因,不同民族之间可以结婚吗?在我们国家,就不能和北韩(朝鲜)人结婚。

案例分析:身处跨文化中的人们在交际时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发现对方与自己没有差异。一旦对方的言行与自己相差甚远,就会困惑、失望,严重时导致交际失败。Craig Storti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期待别人和我们一样但事实相反——跨文化冲突出现——引起困惑、愤怒、恐惧——退缩。上文案例中学员对中国南北方人能否结婚的质疑主要是对我国历史文化掌握不全造成的。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因此无法严格区分南北方哪里少数民族的人较多。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有些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迫于多方面因素经历了民族融合,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秦汉以后中国社会动荡不安,鲜卑族拓跋部建立了北魏,孝文帝深受先进汉文化的影响,选择自愿融合,全面推行汉化政策,其中有一条就是汉族人可以与鲜卑人通婚姻。历史延续至今,不少风俗被保存下来,中国人结婚没有地域限制,汉族同样可以与少数民族结婚。韩国是单一民族,全国人民都是朝鲜族,没有不同民族间的融合,即使发生变化也是民族内部的变化。韩国有“同姓不婚”的习俗,即同一地域内(道、郡)的同姓氏不能结婚,在我国比较宽容,结婚与户籍关系不大。

(二)表达方式引起的文化冲突案例。

初级会话课已进行两月有余,根据我对他们的观察发现了许多共同点:之前学汉语六个月左右,读写能力较强,但听说能力稍差,接受能力比较慢。喜欢以传统方式上课,老师讲课,学生做笔记,几乎会把黑板上每个字都抄写下来,态度认真严谨,喜欢较真。有一次讲“你家有几个房间”时,讲到了“洗手间”这个词。班里年龄最大的学员问了一个问题:“老师,‘洗手间和‘卫生间一样吗?”只是从字面上区分两个词的区别显得敷衍,就词的使用范围频率来说差别不大,所以我说:“是一样的。”那位学员一脸困惑地看着我,边摇头边说:“不一样。”我问为什么,他只是摇头,并没有说出来为什么,在等我为他解释,其他学员都默不作声,我想了一会儿,想先保留一下这个问题,到下节课一起讨论,但这时候有位口语能力较好的学员说:“老师,你真是个笨蛋!”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听到后我很生气,学生对我进行人身攻击,言语上不敬,加上之前的课进行得不太顺畅,我不得不中断教学。这位学员后来解释说他的中国朋友曾经教过他这句话,只不过是想开个玩笑,而且他是长辈,年龄比我大很多,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如此生气。

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文化冲突是由于表达偏误引起的。表达偏误并不一定对某一语言规则不了解,可能因为交际中的快速反应并且监控不够,也有可能是因为学习策略或交际策略导致的偏误。这位学员并非故意说出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可能是为了活跃当时的气氛,但造成了反面影响。幽默是一种说话技巧,但不合时宜的幽默会起到消极作用。年龄及等级差异在韩国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只有同龄人之间才可以称为“朋友”。如果年龄差异过大,晚辈就要无条件地遵从长辈的指示,必须对长辈用“敬语”,稍有差错就要连声道歉。上文案例中这位开玩笑的学员将老师视为自己的后辈显然是不合适的,鉴于老师与学生的身份,也不宜在课堂中开玩笑以免引起不悦。

二、中韩文化冲突形成原因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清。

跨文化交际作为人们的一项社会活动由来已久,从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到汉代佛教传入中国;近现代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再到如今“一带一路”,都是跨文化交际的具体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四大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微信作为常用的聊天软件之一,既可以与亲朋好友联络感情,又兼具支付功能,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开放。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日益多样化,世界正处于跨文化交际态势中,因此,我们应该有比较明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立足本民族文化,尊重他国文化,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对异文化的片面认知。

人们在没有获得真实体验的情况下,只通过想象容易受到间接经验的影响,对一种文化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这也是造成对异域文化成见的主要原因。Schumann提出了文化适应假说(the Acculturation Theory),他认为学习者与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和社会距离,如果无法很好地习得目的语文化,也会对目的语语言习得造成负面影响。学习语言是学习文化,对目的语文化掌握不全势必会带来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因此,身处跨文化交际环境中,我们应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对目的语文化有全面、深入的认知,深入学习目的语及目的语文化的精髓。

(三)民族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

民族中心主义最常见的表现是把自己的文化摆在中心位置,并用自己的文化衡量其他文化,并显示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同时不自觉地评判他国文化。民族中心主义是普遍的,每个人都有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并且它是无意的,伴随着人的成长而形成。民族中心主义是一把双刃剑,积极民族中心主义弥合两种文化的润滑剂,可以有效避免文化冲突。消极民族中心主义往往起反作用,使人产生偏见、矛盾、冲突。在跨文化交际大环境中我们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民族中心主义,发挥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促进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四)交际风格差异。

交际风格是指每个人说话的特点,体现了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Brislin(2000)认为不同的交际风格会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常见交际风格有直接与间接、谦虚与谨慎、归纳与演绎等。采用什么样的交际风格要根据不同的语境、交际对象等确定,朋友间的玩笑不适宜用在公共严肃的场合,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从对方角度出发,学会移情,設身处地地思考他人的思想感情,选取恰当的交际方式,避免交际障碍。

三、中韩跨文化冲突应对策略

(一)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宽容评价他国文化。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会遇到多种文化,有些甚至被认为是“陋习”。但世界因丰富多样的文化而精彩,我们不能采取“抵触”的态度。本民族文化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如润物细无声般根植于个人的价值观之中,并带有深远的影响,一种文化的存在必定有其合理之处,我们无法依据本民族文化和自我认知决定其好坏对待他国文化,因此,对待不同文化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做出客观评价,取其精华。

(二)摆正心态,有效避免跨文化冲突。

在面对跨文化冲突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硬碰硬”致使跨文化冲突加剧,结果无疑是两败俱伤。有人选择跳出文化限制,用积极的心态理解文化冲突并尝试用积极的方法解决它。我们应该采取第二种方式向上看,对本民族文化和异域文化采取求同存异的态度,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还可有效避免文化冲突。

四、结语

全球化趋势使我们时刻身处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中,面对跨文化交际的浪潮,如何发挥本民族文化的优势,同时利用丰富的资源,精确定位,提高本民族文化的竞争力以解决跨文化冲突问题是适应新生活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193.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177.

[3][4]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63,201.

[5]Craig Storti. The Art of Crossing Cultur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M]. Wadsworth Publishing Co.1990:3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海外汉语国际推广案例库》(2017.9-2020.6)SDYAL17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基金项目:1.中国大陆和台湾新生代作家历史创伤叙事比较研究,15CWXJ11,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新生代小说家历史创伤叙事研究,J18RA222,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

通讯作者:张琴凤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案例分析中国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