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教学法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分析

2019-05-07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态度家属教学法

李 丽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临床关怀逐渐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临床研究显示,护理人员临终关怀态度对其为临终病人提供的服务质量有明显和直接的影响。护理专业学生是未来进行临终关怀的实施者,改善其临终关怀态度十分重要[1]。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对临终病人的心理有深入的体验,而故事教学法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和效果十分突出。本文就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施故事教学法对其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护理专业80 名学生进行研究,时间为2016 年7 月至2018 年8 月。其中男性32 例,女性48 例;年龄18~22 岁,平均年龄(20.63±1.02)岁。其中68 名学生(85%)参加过葬礼,12 人(15%)在半年内有亲友去世。

1.2 方法

对80 名学生进行课程教育,课程内容分为4 部分,共分两次进行。前两部分包括临终病人生理变化、心理变化、疼痛改善和死亡教育。后两部分为向学生分享临终病人在生命的终末期的体验,由教师分享病人临终时的亲身体验,或者观看相应的纪录片。每次课后让学生自由讨论20 分钟。

1.3 研究工具

利用临终关怀态度调查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来评估护理人员照顾临终病人和家属的态度,共分为30 个条目,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正向条目按照1~5 分进行计分,反向条目按照5~1 分进行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关怀态度越正面,信效度更好。临终关怀中对沟通意愿、死亡观念、预立医疗等核心观念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核心知识掌握越好。

1.4 访谈方式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式,双方在不受干扰和交谈便利的房间内进行,围绕例如“临终护理当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对于临终关怀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等问题进行访谈,时间约为30 min。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一般使用百分率(%)对计数资料进行说明,使用的检验方式是χ2,若P<0.05,则说明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教育前后高职护生临终关怀态度评分对比

教育前高职护生临终关怀态度总分为(100.32±9.28)分,教育后总分为(107.72±9.88)分,教育前后高职护生临终关怀态度评分比较差异显著(t=4.882 9,P<0.05)。

2.2 教育前后护生对临终关怀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育后护生临终关怀认可程度、病人需求被尊重、个人死亡态度以及沟通能力和从业意愿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教育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 教育前后护生临终关怀核心知识掌握程度对比(x±s,分)

2.3 访谈中呈现的主题

本次对20 名自愿参与访谈的学生进行访谈,最后确立了3个主题:(1)减轻痛苦。18 名学生认为临终关怀时应该让病人身体免受病痛的折磨,让临终者的身心感到愉悦。例如学生认为,在临终时如果患者疼痛难以忍受或者影响其情绪,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止痛剂来缓解。对于临终病人而言,止痛剂缓解其自身的疼痛远比所带来的依赖要重要。另外,减轻痛苦还包括减轻病人心理上的痛苦,在生命的最后,很多病人比较害怕和感到孤单,我们应多陪他们说说话,给予其心理上的安慰,放一些病人喜欢的音乐等。(2)给予家属支持。护生应该认识到不仅要照顾临终病人的感受,也应该给予其家属一些支持。适当给予家属安慰和心理支持,避免家属悲伤过度,引起不良反应和产生负面事件。(3)照护能力。访谈中,有护生提到沟通在临终关怀中的重要性,而这时的沟通需要更多的技巧,这对护理人员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3 讨论

3.1 故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体会临终病人和家属的体验

故事教学法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内容进行更加真实的说明和解释,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感情,感悟其中的道理。这种方式更加注重对于学习者传递经验和情感,能够影响学习者的价值观和态度[2]。在临终关怀教学中,除了传递相关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临终病人和家属的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关怀技能[3]。基于此,在本研究中,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的临终关怀态度有了明显改善。另外,通过访谈,分析出护理专业学生理解的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是减轻临终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对家属进行支持,从中能够看出,护生能够多方面和全方位地对临终病人进行照护,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4]。

临终关怀中需要处理好医务人员和病人以及病人家属之间的关于治疗方案的决策问题,由于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例如减轻痛苦、延缓生命等比较敏感性的话题,在传统的思想当中,这仍然是一个不能够拿到台面上来说的话题。而在临床工作中,很多医护人员自身对于病人知情等概念并不明确,因此这使得临终关怀的推广受到影响[5]。而在故事教学法中能够让护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矛盾,护生通过学习和观看纪录片,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认识到充分尊重病人意愿的重要性,学会对病人和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采取不同的关怀性措施。另外,该课程设置既让学生对当前的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也对未来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教育后护生临终关怀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教育前(P<0.05)。

3.2 故事教学法虽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但其临终关怀能力还不足

故事教学法能够帮助护生对临终病人和家属的感受进行感知和理解,进而对如何为病人提供更好的照护进行反思。基于此,这种方式能够提升临终护理的照护技能,且十分有效[6]。但是,护生对于自身是否能够胜任最终的护理工作并不自信,这是由于其沟通技巧和方式还比较欠缺。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将故事教学法和其他方法联合应用,帮助护生进入真实的情境当中,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照护技能。

猜你喜欢

态度家属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