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护生在心肺复苏考核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9-05-07王云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心肺关怀人文

陈 超,王云霞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指针对呼吸或心脏停搏患者所采用的一种紧急抢救措施,通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快速电除颤等方式,形成人工循环,以促进自主心脏搏动和呼吸的恢复[1]。心肺复苏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急救技术,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重要急诊医疗培训内容之一。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开始的时间,决定了大脑与心脏的缺血缺氧程度,快速有效地建立血液循环,提供氧气,将直接影响到复苏的成功率[2]。美国心脏协会于2015 年10 月15 日在网上及杂志上发表《2015 年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以下简称《新指南》)[3-5]。为了更好地学习《新指南》,查找学生心肺复苏操作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高职护生操作技能,我们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高职护理专业91名护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培训并考核,就其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2017 级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91 人,其中女生81人,男生10 人,年龄19~21 岁,平均(20.26±0.37)岁。

1.2 方法

1.2.1 操作培训和考核方法(1)初赛: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比赛,每3 个班安排一名教师进行理论授课和技能示教,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两学时后,通过初赛,选取总人数的10%,共计227 人进入半决赛。(2)半决赛:对进入半决赛的227 人再次进行为期两周的指导,时间为周一到周五,每天一学时,共10 学时,周六周日学生自行练习,两周后进行半决赛,选取227 人中的40%,共计91 人进入决赛,并将这91 人作为研究对象。(3)决赛:将进入决赛的91 人分为10 个小组,为避免受模型因素影响[6-7],每小组分配上海弘联医学科技有限公司GD/CPR10300型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医博士医教科技(深圳)有限公司DM-CPR4000W 心肺复苏模型、天津天堰智能化医学综合模拟系统EMI0300008ACC 高级生命心肺复苏模型各一套。经教研室开会研讨,统一操作考核标准后,集中91 名学生再次示教,统一操作细节,之后对他们进行为期两周的指导,并且每天安排一名教师指导91 学生训练,运用TBL 教学法,小组成员相互监督、纠正错误的操作手法,形成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机制,以竞促学。

1.2.2 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根据《2015 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和2017 年河南省卫生职业院校护理技能竞赛(高职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程序和评分标准,设计评分标准,内容包括:(1)素质要求:护士准备,用物准备;(2)评估病人:判断意识,判断呼吸,判断大动脉搏动,紧急呼救;(3)操作步骤:复苏体位,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判断复苏效果,操作后处理;(4)综合评价:操作熟练程度,人文关怀。

1.2.3 操作考核方法 此考核由护理系外科护理学教研室组织,在考核前一天,91 名学生抽签决定考核顺序,由教研室9 名教师共同担任评委,一名教师和一名大一新生当场统计成绩,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取平均分为这名学生的最终成绩。

1.2.4 质量控制 为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采取如下措施:(1)统一考核模型:用一套新的上海弘联医学科技有限公司GD/CPR10300 型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作为考核模型,所有学生在考核前不允许使用考核模型;(2)统一考核情景:模拟护士巡视病房过程中突然发现病人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并及时进行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抢救;(3)抽签决定评委序号和学生考核顺序:考核前一天学生抽签决定考核顺序,考核前评委抽签决定评委序号,评分表中评委及学生姓名均用序号代替;(4)评委严格按照评分表和仪器显示内容进行打分。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和构成比表示。

2 结果

护生最高分为96.0 分,最低分为86.4 分,平均分为(91.75±0.16)分,其中6 名学生考核结果为优秀(≥95 分为优秀),66 名学生考核结果为合格(≥90 分为合格),19 名学生考核结果为不合格,合格率为79.12%,护生在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见表1。

3 讨论

3.1 高职护生在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1 高职护生未具备扎实的心肺复苏理论基础 本研究结果显示,35 人(38.46%)瞳孔检查手法错误或手电筒照射时间过长,16 人(17.58%)吹气后观察胸廓方法错误,7 人(7.69%)清理口腔异物手法错误。通过教研室讨论和对学生的访谈发现,护生只是按照教师的示教进行操作,并不知道每个操作步骤的目的及意义,换言之,护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很多学生不明白在临床工作中清理口腔异物并不仅限于第一循环,而是在每次人工呼吸之前都要观察、清理,确保气道通畅。而这可以表明高职护生未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3.1.2 高职护生未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91名护生中,有65 人(71.43%)按压幅度错误,63 人(69.23%)按压方法错误,61 人(67.03%)吹气方法和量错误,45 人(49.45%)按压部位错误,37 人(40.66%)胸部回弹错误,34 人(37.36%)吹气次数和时间错误,23 人(25.27%)按压频率错误。通过对学生访谈发现,在教师示教时,学生人数较多,不能够多角度观看教师示教,未能掌握操作细节;在学生练习期间,教师虽然不断对学生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熟悉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做到及时辅导与纠正,导致学生在考核时操作不规范。

3.1.3 高职护生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考核时有17 人(18.68%)判断呼吸错误,11 人(12.09%)判断颈动脉搏动错误,但当护生在判断复苏效果时,判断呼吸全部正确,4 人(4.40%)判断颈动脉搏动错误。两次判断呼吸、脉搏的方法、要点相同,但错误率却有明显差别。甚至考核时有2 人(2.20%)连续操作循环次数超过或不足5 个循环,1 人(1.10%)按压次数不足30 次。而在学生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像判断呼吸、判断颈动脉搏动、按压次数以及循环次数等方面错误很少犯。通过对学生访谈发现,尽管他们通过练习,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但由于考核时过度紧张、心理素质不过关,导致考核时操作不规范。

3.1.4 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不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32 人(35.16%)操作过程中动作粗暴或未进行人文关怀,例如解衣领、松裤带动作粗暴,开放气道时用力过猛。护生只是把模拟人当成他们练习操作技能的工具,并未将模拟人视为真正的病人。同时朱丽等[8-9]调查发现,高职护生人文关怀得分低于国际常模和本科院校学生。这提示高职院校在校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亟待提高。

3.1.5 高职护生急救意识有待提高 急救意识是现代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护士对病人病情时刻保持警惕,对病人抢救时机的把握,即分秒必争[9]。考核发现,护生在心肺复苏操作过程中,像其他常规护理操作一样,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按部就班,缺乏急救人员应有的紧迫感,不明白时间对于抢救心脏骤停病人的重要性。这充分表明护生急救意识的缺乏。

3.2 对策

3.2.1 重视护生理论知识学习 丰富的理论知识是提高操作技能的基础,护生只有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理解操作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操作。所以在整个操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与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讲解,让学生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例如,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小组学习时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明白操作的相关理论依据,巩固相关理论知识。

3.2.2 运用混合型教学模式,让护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避免教师示教时,学生人数较多,不能够多角度观看教师示教,无法掌握操作细节的现象,可以将传统课堂与在线学习结合,也就是混合型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运用职教云等在线学习软件,给学生提供教学视频,多角度讲解操作细节,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从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运用职教云平台统一答疑,减小工作量。

3.2.3 注重护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对于护士来说,每一个医疗突发事件都是对其工作能力的严格“考核”。“考核”结果的好坏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死。高职护生大多要进入临床工作,如果在学校操作考核时面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教师,因为心理因素导致考核失败,那么在临床工作时面对复杂的环境,在突发情况频发的情况下,他们就很可能因为紧张造成操作失误,从而引起安全事故。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校生心理素质培养。

表1 护生在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3.2.4 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学校学习和社会实践逐渐形成与发展。为此,可创建人文关怀性课堂,教师在讲解急救理论知识、示教急救技能和指导护生练习过程中,引导护生将模型人视为真正的病人,重视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

3.2.5 增强护生急救意识 一名合格的急救护士能够根据病人病情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做到稳、准、快,对病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在校期间,学生的急救意识培养可以在急救护理课程教学中通过“学习必备知识与技能—分角色仿真演练—师生共同评价总结”[1]等环节进行。模拟医院护理岗位真实工作情景,有针对性地开展床边模拟现场教学、仿真情景演练教学以及技能竞赛等,增强学生急救意识。

4 小结

综上所述,高职护生未具备扎实的心肺复苏相关理论基础,未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考核时过度紧张,人文关怀能力和急救意识有待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混合型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注重学生心理素质、人文关怀能力和急救意识培养。

猜你喜欢

心肺关怀人文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