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电制造业库存管理新模式研究和应用

2019-05-07陈俭明张志峰

日用电器 2019年4期
关键词:分厂库存生产

陈俭明 张志峰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 519070)

1 库存的理解与目标

何为库存?库存指的是:以支持生产、经营、销售、设备维护等为目的而存储的各种物料,包括采购而来的原材料,自行生产加工的在制品与成品、设备维修所需的备件等。库存在狭义与广义的维度上讲具有两种含义,从狭义的维度讲就是把消耗不掉的东西储存在仓库里。但从广义的维度讲就是在整个货物供应链中,具有经济价值的任何物品的停滞与存储,是供将来准备的所有闲置资源。在广义的维度下,库存已经不是由生产企业单一的库存,而是涉及并延伸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甚至还包括配送过程的、外协与配套车间的库存。库存分为主动库存与被动库存,主动库存即主动存储资源为应对将来的市场,而被动库存是因对外部市场的销售量评估过大或被竞争产品挤压导致产能过剩、销量停滞造成的资源积压。

库存管理看似简单,实则是牵连到整个闭环供应链的效益最大化问题,过大储存会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无处存放,影响生产计划,并且影响到下游供应商库存积压问题,产生蝴蝶效应的连锁反应。过少存储,当企业面对市场过大的需求量无法供给,间接造成公司的利益受损,让其它竞争企业有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机会。库存管理的目标就是以最科学合理化的策略达到多方合作商互利共赢,在保证能满足对市场供给的同时也能为自己降低成本,并保证充裕的现金流。

2 制作业库存对生产的作用

库存如同企业的三峡水坝,是企业管理的中心枢纽。对于变化莫测的市场,起着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根据企业对市场行情的把握,制定科学合理化的库存策略,对家电制造业企业内部具有以下几个正作用:

1)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如果企业没有地方库存则不能实现大批量的采购来获得商家提供的最低优惠价,大批量的订购能够使家电企业降低并且摊平单位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保证货物运输途中可以整车运输,减少出车频次与运输成本,间接降低单位运输成本。从而起到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2)保证供需关系合理化:制造业企业内部的供需关系实则是配套分厂与总装分厂的关系,为保证总装能够顺利生产出机型种类繁多的家电,各配套分厂需根据总装需求及时进行库存,实现产品产出的及时性,质量的可预防性。保障销售渠道货源的顺畅。

3)起到缓冲调节的作用:在整个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中库存能够缓冲和调节外部环境波动所造成的影响,库存可以缓解各配套分厂因设备、人员、原材料等因素异常导致生产过程无法持续供应的问题。同时可以调节生产过程中半成品和原材料不足所发生比例失调的问题。

世界万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就有弊,企业的库存也不例外。在失控环境下的库存有以下负作用:

1)管理成本大于实际收益:当生产计划混乱,导致库存量大面积增加,配套分厂的库存无法与总装分厂的需求及时相对应,使库存里的零件无法及时消耗,产生呆料,投入大量的人力去管理维护,提高了管理成本。且呆料问题又无法流转变现,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影响企业的发展。

2)掩盖企业层面的管理问题:按计划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及时销耗,积压在仓库,变成呆料。由于企业本身设了库存,导致呆料有地方存储掩盖。无法直接突现反馈给企业管理层面,从而影响企业高层做出正确决策。

3 家电行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计划失控、无法建立安全库存

以家电制造业配套分厂库存管理举例,在车间生产制作中,会出现设备、人员和其他不可控等因素问题造成的停产,如没有安全库存则会使上游单位停线,本单位频繁的忙于救火,最后恶性循环,生产计划失控,导致无法建立相对合理的安全库存。这时库存的作用仅仅是存放多剩的在制品,而不是为了保证对生产计划起到缓冲与调节的作用。

2)组织架构复杂、信息交互不畅

以家电制造业配套分厂库存管理举例,各配套分厂组织架构分为四个层次:生产计划员—生产调度员—发料员—入库员。各配套分厂为了保证自己生产计划的执行,都会存有一定量的库存。由于信息交互不畅,就会导致供需不对称,供需双方的库存量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增加管理成本,影响生产。

3)手工管理、时效性低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高速,家电制造业为了提高运行效率也上了很多系统,整个供应链环环相扣,但人需手工操作,时效性低。且各个环节的衔接未到达闭环,导致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企业想要实现高效率、高精度斜街、低成本运营必须引进一些控制控制技术。比如结合现阶段比较热门的区块链技术,人人都是记账员,去中心化思路。

4)库房规划落后、物流周转不畅

库房的规划没有与时俱进,还是借用传统的思路,认为放几个货架就可以当库房啦。没有根据工作笼的大小设计出合理库房,信息标识方面还是传统的纸质标识,查找物料时无法准确快速查找,浪费时间。物流周转方面不畅,物流车未能及时到位转运,导致库存持续积压。

4 库存管理新模式目标

面对高成本,低效率的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家电制造业需结合自身的生产运营模式以及目前信息科技水平统筹规划出以解决当前库存矛盾为结果导向,且与未来发展接轨的新模式。主要目标有三点:

第一点供应链系统相关环节信息的全覆盖:做到去中介化,去中心化,信息交流一体化。销售部门应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精准拉动生产部门生产符合目前市场需要的产品。采购部及时根据生产需要,按节点采购所需原材料,并且利用区块链技术,使交易透明化,节点可控化,间接降低采购成本。各配套分厂提前做好生产准备,精准落实库存零件及数量,利用信息的全覆盖带动企业生产的一个流。

第二点物流周转无缝衔接:新厂筹备建设前期,需提前规划好物流周转路线,做到科学化、合理化、周期化。以此为支点之一,用于降低各配套分厂之间的库存数量,防止过多的投入工装工具,周转回流停滞等问题。

第三点以丰田(JIT)管理为基础,建立安全库存管理机制:丰田(JIT)生产模式实则是,以“准时生产”为基础,形成零库存。但由于企业的机制与架构不同,我们并不能完全的照搬照抄的实行零库存的生产模式。我们可以依据这个为基础,根据生产订单建立安全库存管理机制。并推行“准时生产”的精准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管理,减少成本控制。

5 库存新模式的管理和研究

1)供需信息,快速匹配

信息来源与接收的快慢程度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高度。打个比方,由于天气原因问题导致某货物涨价,如果能在这之前了解到这个信息,就可以用低的价格买进库存,在用高的价格卖出。供应商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图1),必须时刻保持信息的更新,快速匹配。保证库存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提升企业的整体生存能力和战斗能力。

2)“木桶短板”防范

大家都知道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主要取决于它最短那个板的长度,企业库存的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把供应链当中的各个短板逐一击破,深化推动家电制造业库存管理新模式的落地,

3)“中心原则”以20 km范围供应圈

以企业为中心,半径为20 km画圆,在此覆盖范围内的区域形成及生产、物流、库存为一体的多元化供应圈。实现树叉式多阶段的库存结构,以应对多元化市场环境为目标,时刻备战,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并调整库存计划。短距离的供应圈大大节省物流成本。

4)智能仓库建立、数据信息化

相比传统的库存模式,建立智能仓库为最优的选择,智能仓库的建立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好几倍的存储量,并可斜街AGV智能小车,实现自动化物流周转与存储,加上智能仓库的数据信息化,减少手工操作管理,对于所需物料可及时分拣派送。保证物料供给的及时性,确保准时生产。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5)生产配套技术升级

图1 供需之间的关系

生产配套技术升级对于家电制造业的库存管理尤为重要。全面推进实施“3快,2控、1管”厂内模式,3快即做到快速切换、快速配送、快速修复;2控即过程管控,spc数据预控;1管全员管理。保障生产计划的准时开展,减少生产瓶颈的发生。使库存在合理化区间范围之内。

6 结束语

库存管理是现代家电制造业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库存既有利于生产,起到缓冲生产的作用,同时也因库存的过多过少阻碍生产。通过上述“全覆盖、无缝衔接、JIT”、“3快,2控、1管”的新模式管理,能够有效定义库存、活用库存、利用库存。

猜你喜欢

分厂库存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苹果销售去库存,路在何方?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航空制造企业基层单位“五力文化”的实践与研究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锻热分厂燃机叶片钎焊工艺顺利通过 FAI见证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
国产多功能机械堆焊设备调试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