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百年前十六七岁的他们
——五四运动中的爱国学生

2019-05-07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区历史教师

人生十六七 2019年13期
关键词:北洋政府华工爱国

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区)历史教师 张 鹏

2019年 4月 13日《失落的勋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劳工》一战华工油画展在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正式开展。这不禁令我回想起100年前的那段往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加入英法俄三国协约集团参战,14万中国劳工以民代兵,在一战的前线冒死进行着战略运输工作。1918年战争结束,有2万中国人没能回到家乡。程玲的爷爷就是其中一名埋骨他乡的华工。97237,这是爷爷毕粹德的“名字”。程玲直到2009年,才终于在法国的华工墓地找到爷爷的灵魂。

但是对于100年前的中国人来说,1919曾经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一年:中国 2万劳工的鲜血换来战胜国的身份,近代以来我们第一次挺直脊梁参加国际会议,理直气壮的准备要回属于中国的领土——山东胶州湾,那里有今天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战胜国英、法、美似乎忘记了无数华工与他们并肩战斗的场景。他们做出了一个令中国人惊愕的决定——胶州湾不能给中国,要给日本!

是的,日本早在1914年就出兵占领了胶州,但这是从强盗手里抢来的珍珠,日本怎能有资格据为己有?中国人的鲜血难道白流了?

软弱的北洋政府却屈辱的准备接受这个决定!中国人怎能按捺住内心的痛苦和愤怒!五四运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让我们回到100年前,回望那些十六七岁的年轻人。

场景一:1919年 5月 3日这一天,北大红楼。

北京大学的学生正在组织集会。当学生们得知北洋政府即将接受割让胶州给日本这个屈辱决定时,他们愤怒了!很多热血沸腾的青年学生上台发表即兴演讲,谴责巴黎和会的不公,谴责日本的无耻,批评北洋政府的无能和卖国!正在学生们群情激奋的时候,一位16岁的北大新生刘仁静来到会场,他手上拿着一把刀,他说“如果今天这个会议不通过一个决议向北洋政府施压,我就要自杀!”受他的影响,法科学生谢绍敏义愤填膺,当场将中指咬破,撕裂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揭之于众,这就更激励了全体代表的情绪。全体学生一致决定第二天即5月4日早晨全体游行示威,大家掌声如雷!

场景二:让我们再次重温五四当天学生分发给民众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同胞们,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这一声呼唤,是召唤,更是祈求,爱国学生的拳拳之心就仿佛映在眼前,没有国,何来家?如果我们每个有热血的青年人身处那时,必定也会加入游行的队伍,高举右拳,加入爱国的洪流!

场景三:浓烟滚滚的赵家楼。

火烧赵家楼,是五四运动唯一被批评之处。你也许会说,爱国也要守法,这话没错,但是把事情还原到当时,怕是无人可以做到。

赵家楼是曹汝霖的宅邸。曹汝霖是典型的亲日派,他代表北洋政府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之后他竟然提出将中国的农工商矿列个表出来,交给日本人开发以促进中日亲善。种种言论被认为是卖国贼也真不冤枉他。

但是,学生去赵家楼的初衷是要找他评理,至多是“为卖国贼出丧”——给他家院子里扔点白旗,却也没想真要烧了他的房子。

没想到,当学生进入曹宅,竟然发现曹的家中供奉着日本天皇的照片!要知道,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就一直在侵略我们的国家,前有《马关条约》,后有《二十一条》,眼下又要拿走青岛,爱国学生人人憎恨日本人的贪婪无耻,看到曹汝霖家不仅装修奢华,竟然还认贼作父供奉天皇照片,真是彻底的愤怒了!

但是,爱国学生找遍曹宅也找不到曹汝霖(他藏到了箱子里),就痛打了化妆成日本人试图逃走的章宗祥,继而将屋内易燃的帐子、挂画、信件集中起来,点着了火。

点火是不是学生的一时冲动呢?难道没有想过此事的后果吗?当然不是,学生们早就准备好了以身报国!

点火的是一名年轻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匡互生。匡互生点火之时被担任游行大会主席的段锡朋所发现,他阻止匡互生说:“我负不了责任”。匡互生毅然回答:“谁要你负责,你也确实负不了责任!”并果断的点燃了火。这把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不仅烧毁了国贼的房子,还点燃了无数爱国青年为国献身、不怕牺牲的精神。

场景四:监狱门前。

5月 6日,32名被军警抓捕的学生,在北京学生总罢课和蔡元培、李大钊等人的营救下,终于被释放。

监狱门前挤满了接他们出狱的同学、老师和民众。但是,这 32名年轻人却异口同声地说道:“我们不愿意走,让北洋政府再多关我们几天吧!多关我们一天,民众就多觉悟一天,如果杀了我们,那全国人民都起来了,我们愿意用生命换来民众的觉醒!”

经过大家再三劝说他们才同意出狱。在场的各校师生把被捕的学生抬起来,当成英雄来欢迎。

看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也是年轻人的脸庞——谭嗣同,想起了他为国牺牲的几句名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青春是每个人最宝贵的,生命是每个人最珍惜的,但在100年前的五四运动期间,那些年轻人的形象一幕幕地展现在我的眼前,他们忘记了自己、忘记了青春和生命的宝贵,他们准备用也正在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当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命运!那句句带血的铿锵之声,是爱国赤子的心。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若无有100年前年轻人的担当,又何谈今日之壮哉山河!

100年很快过去,但是那些年轻人的脸庞,在我脑中永存。

刘仁静

谢绍敏

匡互生

谭嗣同

猜你喜欢

北洋政府华工爱国
一战英招华工遣返问题研究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不应被抹杀历史功绩的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公文管理机构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鲜为人知的华工“一战”故事
李鸿章为秘鲁华工维权
北洋政府组建吉黑江防舰队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