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三省长学制低年级医学生职业规划调查

2019-05-06李宝琴曾雪璐于钦明

医学与社会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制职业规划生涯

郭 倩 李宝琴 曾雪璐 于钦明 刘 畅 李 昂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0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哈尔滨,150000

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应依据“人格—职业”匹配为核心的职业选择理论,将个人兴趣、性格、职业价值观等个体特征与职业的高度匹配作为职业规划目标。帕森斯提出,决定职业选择涉及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以及对自我与职业的评估和整合三个要素[1]。职业规划教育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学制、年级和培养层次开展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长学制医学专业具有学程长、成长周期久、学科难度大、财力物力投入大、就业面窄等特点[2],容易产生就业意识淡薄、职业选择动摇、职业选择从众等现象,影响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研究表明,低年级是形成职业价值观、职业伦理、职业信念的重要阶段,也是对医学生进行生涯唤醒的最佳阶段[3]。通过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长学制低年级医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为长学制医学生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三所院校七年制、八年制大一大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31份,有效回收率为96.55%。

1.2 研究方法

自编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职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规划行为以及职业规划教育认知和态度5部分。职业认知主要包括专业选择原因、职业发展方向的优劣势,对自身知识、技能、态度及对未来理想职业的要求、期望就业单位、就业信心等。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兴趣、性格、工作价值观和能力的了解。职业规划行为包括对职业规划的考虑、目标设置及实施等。职业规划教育认知和态度则是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了解、重视程度以及对目前学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比较自我认知维度的差异。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调查的531名学生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305人(57.4%),哈尔滨医科大学170人(32.1%),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56人(10.5%);男生210人(39.5%),女生321人(60.5%);大一年级285人(53.7%),大二年级246人(46.3%);学生干部184人(34.7%);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好4人(0.8%),很好25人(4.7%),一般379人(71.4%),不是很好的123人(23.2%);乡镇农村籍学生231人(43.5%),中小城市227人(42.7%),大城市73人(13.7%)。

2.2 对职业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对专业热爱程度较高,选择医学专业的主要原因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经济收入高;选择长学制主要认为可直接保研、好就业以及成绩优异优先选择。非常了解医学专业职业发展的学生不多,对医学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并不太了解。学生重点倾向选择大城市二甲或三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期望就业单位,去基层乡镇医疗单位医院和民营私立医院就业的意向很低。被调查医学生缺乏对外部就业环境的关注与了解,对职业以及对从业者知识、技能、态度等要求缺乏关注与了解(表1)。

表1 对职业的认知

2.3 对自我的认知

调查对象自我认知程度较低,大多对自己兴趣、性格以及能力优劣势不太了解(见表2)。将自我认知各选项赋值,对不同基本信息与自我认知总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为学生干部、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家庭所在地与自我认知得分间有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0.169、-0.152、0.176,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与自我认知相关性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是否为学生干部、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家庭所在地情况是影响自我认知的因素(见表3)。班级干部自我认知程度高于其他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好和来自地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自我认知程度高。

2.4 职业规划行为

调查显示,对学习生活、职业生涯及人生有规划并实施过的学生分别占比29.76%,22.34%, 20.12%,有规划未坚持者分别占21.78%,20.87%,22.98%。考虑过但没有规划的分别为37.34%,34.58%,36.44%。从未考虑过的分别占比11.12%,22.21%,20.46%。结果表明,医学生对学业、职业及人生态度的规划意识弱、行动力差。通过对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行为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54,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自我认知度越高,对学业、职业、人生的规划行为越积极。

表2 自我的认知分析 n(%)

表3 自我认知影响因素线性回归结果

2.5 对职业规划教育认知及态度

认为职业规划对长学制医学生很重要的有354人(66.67%),认为大一、大二阶段需要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仅182人(34.27%)。调查显示,通过课堂教学途径了解职业规划的有425人(80.04%),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以及其他途径的106人(19.96%),说明学校提供的职业规划教育形式较单一、职业规划氛围不浓。学生普遍建议职业规划课程内容应与医学专业紧密结合,希望通过职业生涯课程加深对医学职业的了解。

3 讨论

3.1 应加强长学制低年级医学生的自我认知

结果显示,自我认知程度与职业规划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够促进学生的职业规划行为。职业规划教育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可以通过专业的测评软件、心理测试以及他人评价等方法进行积极的自我认知。职业生涯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以主动、开放的心态,在实践中加强自我探索。医学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应着重加强学生自我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从低年级开始将医生崇高的职业使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态度和职业信念与自己的价值观相联系,将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融入到生涯教育和专业医学教育中,把塑造高尚的职业人格作为激发低年级医学生学习及职业规划的内在动力,为实现长学制医学生全程的医德培养打下基础。

3.2 应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医学生的职业认知

调查结果表明,长学制低年级医学生缺乏对职业的了解,大多仅凭主观臆断或从众心理进行专业选择和未来职业设想。校方应整合师资力量,可将专业临床教师或专业医生纳入职业规划教育团队中,医学专业课教师和医生在日常授课中也应帮助学生了解医疗卫生动态的就业环境。通过专业临床教师或医生,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和专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自豪感。生涯规划导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做出职业方向选择,引导学生在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与理想职业差距的基础之上采取最优化行为方式,弥补自己的不足。医学院校职业规划教育除注重对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外,还要加强对通用技能以及自我管理技能的培养,使医学生从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巧到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职业信念、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4-6]。

3.3 应增强医学生职业规划自主意识

职业规划教师对医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不应只帮助其制定生涯规划目标,而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规划终身能力为目标,引导其主动对自己职业规划进行分析、评估和修正。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适应外界环境的动态变化,指导学生进行生涯探索;另一方面,医学生要转变固化思维模式,区分医学课程的理念与职业规划课,摆脱被动接受医学知识与反复训练临床技能的思维方式,主动接纳生涯发展的不确定性,不断完善自己、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和就业目标,提升自我探索、职业探索、职业决策及生涯关注、生涯好奇、生涯控制、生涯信心的适应力,培养终身职业规划意识与能力[7-9]。

3.4 应丰富学校职业规划氛围

医学院校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规划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规划职业生涯。丰富职业生涯课堂,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享、角色扮演等参与式教学法,转变医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对学习生活、职业以及人生规划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扩展第二课堂,通过邀请生涯专家举办讲座、优秀校友工作经验分享以及名医成长史分享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专业信心和就业使命感[10]。也可有针对性的开展一对一个性化生涯咨询服务,解决生涯规划以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医学院校还可利用附属医院等资源开展生涯教育,帮助学生尽早了解专业以及医疗环境。

猜你喜欢

学制职业规划生涯
我的教书生涯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吐槽退役生涯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五行真经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
浅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发展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