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纵淳穆 超拔苍秀
——吴镇《松泉图》诗跋赏析

2019-05-06赵启斌

老年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草书用笔书法艺术

□ 赵启斌

中国书画一直非常重视骨法用笔,注重笔墨的艺术表现力与独立的审美意象,此三者始终贯穿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中。在传统绘画尤其是文人画中,书法用笔不仅是绘画造型的手段,也是绘画形式、绘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绘画审美的重要对象。一个中国画家的书法造诣、对笔墨驾驭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其绘画的内在价值和境界。画家必然也是书法艺术家几乎成为某种共识,尤其是明清以来,书法更成为绘画创作的一个先决条件。所以“画家字”“画家书法”作为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现象,也始终存在于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始终。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吴镇,在绘画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明清绘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他的书法尤其是草书也有着精湛的造诣,甚为世人所欣赏,被认为是中国画家中书法艺术非常突出的一位。吴镇的书法艺术完全脱离了他的绘画,可作为独立的优秀书法作品来欣赏和认识。南京博物院所藏吴镇《松泉图》上的草书诗跋,即可看作是吴镇的一件优秀书法作品,从此题画诗跋中完全可以感受到吴镇书法艺术的精深和微妙。

《松泉图》元.吴镇 纸本105.6cm×31.7cm 南京博物院藏

吴镇作品中荒芜澹泊、凄清静穆、幽旷寂寥绘画境象的呈现,显然与他善于用笔、用水有关,与其独特的干墨、湿墨的运用亦有关。可以说,没有在书法上精深的造诣,便没有他如此绘画境象的诞生。

吴镇主要师法王羲之、怀素、高闲、巩光、杨凝式等书家的草书,从中领悟到草书的笔法和墨法。尤其怀素以及巩光和杨凝式的书法给了他以关键性的影响。他将怀素瘦劲颠逸、飞动奔放、率意自然的行笔,杨凝式纵逸遒放、奇宕雄强的笔势加以融会贯通,由此如散僧入圣,自成境界,创造出雄劲苍茫、纵横奇逸且不乏古雅的用笔特点。如蔡启评价杨凝式所言“杨风子书法高妙,杰出五代,可与颜柳继轨,洛中僧寺多有其迹,题华严院一诗,用笔尤奔放奇逸”(《宽夫诗话》),接续杨凝式书风。在吴镇的书法艺术中亦传达出难以掩抑的雄伟秀拔之气,自我超越、纵逸豪迈的境象蕴藉其中。“胸次既高”“吐属自能拔俗”,吴镇的狂草鲜明地展现出其超越自我和时俗所特有的隐逸精神。其草书特色,在《松泉图》的诗跋中完全可以充分感受到。

吴镇《松泉图》诗跋处于画面上部,占据相当大的画面空间。此诗跋简逸朴实、典雅秀润,用笔纯和,有着吴镇个人人格精神的充分体现,隐逸高洁的精神情怀在其笔下自然而然地倾泻而出,流露出吴镇丰富而深邃的内心情怀。《松泉图》诗跋笔势婉转遒丽,给人以奔逸清秀、狂纵淳穆之感。如此矫矫不群的审美个性及所流露出的强烈情感,在元代狂草作品中,确实无出其右。

此诗跋的章法布局非常稳妥厚实,给人以深稳茂密之感,这主要与吴镇注重线条质量有关。吴镇善于通过高质量的线条来分割画面空间,以控制书写的节奏,令气息流畅,动荡而沉稳。如画面中的“(声)”字,字形奇大,枯笔拖出,大有一泻千里之势,与周围湿笔、小字做对比,有力拉动了全幅气势,呈现出纵横磅礴之感。吴镇在纵行行笔中也有意拉大各自行间的距离,进一步增添了画面空间的疏朗感和幽邃静寂的空间审美感。同时,在笔墨线条上他亦颇用功夫,不断强化笔墨的视觉冲击力,点画狼藉、字势飞动,将整幅画面的空间节奏感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

《松泉图》诗跋在结体造型上也深具特点,每个字的空间结构非常富于变化,构建出独特的造型与形态,给人在视觉及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如安排不同单字所形成的左右虚实对比;通过对角线进行对称安排造型空间,深得古人欹侧之法的运用;通过中轴线来安排单字,以造成均衡感;根据不同的字形进行空间安排,或突出肥瘦对比、大小对比、斜正对比等,有意识地加大了造型空间上的变化……吴镇充分发挥草书结体具有相当伸缩性、回旋余地的特点,来进行造型空间的塑造,在造型、结体层面上充分体现出其高超的空间驾驭能力和对草书线条的敏锐表现力,将草书多变而狂纵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从书法用笔上看,此诗跋也有相当的个性,与他的绘画用笔有异曲同工之妙。吴镇非常善于水法的运用,从而形成燥润相间、流贯清逸的用笔情调。在浓淡对比、干枯湿润的对比中,苍劲浑朴、奔放纵逸、萧散古淡的书法审美境象扑面而来,令人深为震撼。《松泉图》题画诗跋,在整体上呈现出冷隽清逸、超拔苍秀的书法风格,显然与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吴镇本人的精神追求有关。

《松泉图》题跋

猜你喜欢

草书用笔书法艺术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张天德书法艺术欣赏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书法欣赏(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