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育秧工厂大棚周年综合利用高效模式研究

2019-05-06李锦标

园艺与种苗 2019年3期
关键词:苗床秧苗大棚

李锦标

(来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来安239200)

近年来,随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安徽省利用水稻产业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连续扶持和引导,一大批水稻育秧工厂建成使用。来安县自2013 年以来新建标准化育秧工厂83 座,一般工厂14 座,育秧大棚面积87 hm2。作为育秧工厂重要部分的大棚设施,投资多、标准高、面积大,原为育秧和绿化秧苗设计,但实际使用期短,一般5 月上旬使用,6 月底前育秧结束,空闲时间从7 月初至翌年4月底。如何提高大棚设施利用率,增加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是巩固育秧工厂项目成果和提高农民收入重要课题。基于此,来安县连续3 年在新安镇、施官镇、雷官镇等地家庭农场开展了周年综合利用高效模式研究和推广,成效显著。

1 水稻育秧大棚设施使用现状

1.1 闲置弃用

对来安县现有育秧工厂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0%左右的大棚设施育秧结束后闲置,无任何利用。弃用原因主要集中在经营者不重视利用,或不知如何利用,以及季节性劳力紧张错过利用等方面。

1.2 拆除利用

有45%左右大棚设施育秧后拆除利用,但仍以栽插水稻为主,翌年育秧时再重新搭建,增加额外成本。

1.3 综合利用

有15%左右的大棚在闲置期内合理规划茬口衔接,充分利用大棚设施内温、光及土地资源,以高效经济作物保护地栽培为主,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2 综合利用原则

2.1 周年利用原则

以不影响水稻育秧主功能为前提,提高空闲期土地资源利用率,达到周年生产,增加产出的目标。

2.2 高效利用原则

以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挖掘大棚设施潜力,发展反季节生产,瞄准元旦、春节市场,获取高效益。

2.3 资源禀赋原则

以空闲期温光资源和品种特性为依据,合理选择品种,规避作物之间共生病害,科学规划茬口。

3 几种育秧大棚高效利用典型模式及效益分析

3.1 模式一:水稻育秧—草莓

5 月初至6 月底水稻育秧,草莓育苗在大棚外进行,4 月上旬母株定植,7 月中下旬假植,8 月下旬大棚内定植。12 月下旬至翌年4 月采收。棚栽草莓比露地栽培提早上市,上市期恰好在元旦、春节期间,时令水果少,需求大,价格高,市场价格36~50 元/kg,实行农家乐体验式采摘的价格则更高,均价可达50~60 元/kg,平均产量30 000 kg/hm2(表1)。

3.2 模式二:水稻育秧—秋延辣椒

5 月初至6 月底水稻育秧,7 月下旬秋延辣椒播种,12 月下旬至翌年4 月中旬分批采收,红椒在地活体保鲜,该模式借鉴和县成功模式,以红果辣椒在地保鲜,延迟上市,覆盖元旦、春节2 个需求旺季,且红椒比青椒效益更高,市场价格8~13 元/kg,平均产量37 500 kg/hm2(表1)。

3.3 模式三:水稻育秧—豇豆—芹菜

5 月初至6 月底水稻育秧,6 月下旬种植豇豆,8 月底开始收获,10 月底收完。芹菜9 月上旬大棚外播种育苗,11 月上旬大棚内定植,翌年1 月中旬开始分批采收,4 月前收完。该模式中两季蔬菜均具高产优势,分批采收时间较长,有一季覆盖春节,豇豆价格4~6 元/kg,平均产量30 000 kg/hm2;芹菜价格6~10 元/kg,平均产量60 000 kg/hm2(表1)。

模式 品种 经济产量kg/hm2平均纯收入万元/hm2模式一 草莓 30 000 120.0 75.0模式二 辣椒 37 500 37.5 33.0模式三 豇豆 30 000 15.0 7.5芹菜 60 000 42.0 30.0平均产值万元/hm2

4 关键生产技术

4.1 水稻育秧

4.1.1 前期准备。提前准备营养土,集中堆闷,覆盖农膜防雨。园土、熟化的旱地土或稻田土等均可,使用前用砕土机粉碎、过筛、去杂。直径2~4 mm 做床土,1~2 mm 的做盖种土,每300 千克营养土中加入1 kg 专用营养制剂,制剂中含有杀虫、杀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起到促进生根,预防苗期病虫害和土壤调酸作用。每公顷大田用秧需备足1 500 kg 营养土,有条件的建议使用育秧专用肥和商品基质育秧。

4.1.2 苗床准备。工厂化育秧苗床均在大棚内,有利于防灾避灾,统一管理,绿化秧苗,培育壮苗。苗床面积根据品种特性,一般与大田比1∶100 左右[1],并适当放大,考虑备用秧。苗床规格:畦面宽1.5 m,沟宽20 cm、沟深15 cm,苗床表面平整、紧实、无杂物。育秧大棚四周沟系配套,防雨水进入。

4.1.3 机械播种。播前种子需经晒种、浸种、消毒、清洗、催芽、包衣等处理,待种子“破胸露白”即可播种。播期按适宜机插的秧龄、常规栽插时间和茬口来推算。来安县早茬口水稻5 月上旬,麦茬稻一般5 月底至6 月上旬。播种采取秧盘育秧播种机播种,既保证播种均匀、出苗整齐,又能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播种效率。工艺流程为铺放秧盘—装床土—洒水—播种—覆土。根据水稻品种特性不同,需58.0 cm × 28.0 cm ×2.5 cm 的硬盘270~375 张/hm2。播种完成的秧盘集中堆放,温度低时要覆膜催芽,再放到苗床上均匀连续铺放。

4.1.4 秧苗管理。要培育茎基粗扁、叶挺色绿、盘根带土,厚薄一致的毯状秧苗。壮苗标准:叶龄3.5~4.0,秧龄15~25 d,苗高15~25 cm,白根数10 条以上。立苗期保温保湿,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应揭膜或加盖遮阳网降温,防止烧苗。棚内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以上,湿度偏低则要及时开启喷灌设备。在秧苗出土2 cm 左右,不完全叶抽出时揭膜炼苗。揭膜掌握“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的原则。最低气温15℃以上时炼苗,温度低日揭夜盖方式进行。秧苗期水分干湿交替,3 叶期前保持盘土和床土湿润不发白。移栽前控水,促进秧苗盘根老健。要看秧苗长势补施苗肥,移栽前3~5 d,施1 次送嫁肥。要注意立枯病和一代二化螟的防治。

4.2 草莓生产

4.2.1 育苗。选择休眠浅、抗低温、自花授粉能力强、畸形果少的品种,来安县以红颜、女峰、章姬等为主。母株繁育在棚外提前进行,选择一年生壮苗母株4 月上旬栽植,按苗圃与大田比例1∶4.5 确定育苗面积。定植前30~60 d 进行假植,二次培育壮苗,促进根系发育,花芽分化。假植的方法是在母株上切下有2~4 张开展叶并已生根的子苗,按20 cm×15 cm 规格栽插,栽后浇水并遮阳一周,培育茎粗1.0~1.5 cm,单株重量25~30 g 的壮苗,移栽前控制水分,进一步促进花芽分化[2]。

4.2.2 定植。定植前施腐熟农家肥40 000 kg/hm2,三元复合肥750 kg/hm2。精细整地做畦,畦宽60 cm,畦高20 cm,沟宽20 cm。每畦栽2 行,行株距25 cm×20 cm,18.0 万~22.5 万株/hm2。栽植深不埋心,浅不漏根,草莓苗弓背朝畦边,利于果实着色、采收,栽植后立即浇水,缓苗期保持土壤湿度,活棵后立即查苗补缺。

4.2.3 管理。11 月前温度较高,不盖棚膜或加盖遮阳网,11 月初气温开始下降,要适时扣棚,畦面铺设地膜,及时破膜提苗,土封放苗口,在膜下放置滴灌软管,畦沟铺上无纺布。温度是冬季管理关键,可通过开闭棚门或侧放风口,加盖保温层等方式调节。保持白天20~28℃,夜间8~11℃,开花期不低于8℃的适温。要重视开花结果期磷钾肥施用,推广水肥一体式膜下滴灌技术,既快速补充营养又可以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在开花结果和分批采收后,应及时补肥,防止早衰,每次施用45%三元复合肥225~300 kg/hm2。授粉可以蜂媒辅助,以提高授粉率,减少畸形果,每300 m2放置1 箱内有3 000 只蜜蜂的蜂箱。开花结果期要适时疏花疏果,调整植株,摘除老叶、病叶、烂果。蚜虫可选用苦参碱等喷雾防治,也可黄板诱杀;灰霉病和白粉病首选丁子香酚、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螨类可以选用苦参·印楝素等防治。12 月下旬至翌年4 月中旬,果实70%~80%成熟时采收上市。

4.3 秋延辣椒生产

4.3.1 育苗。选择洛阳红艳、苏椒14 号、鲜红1 号等抗病性好、转红快、座果率和产量高的品种[3]。7 月下旬采取穴盘基质育苗,用种量0.6 kg/hm2,播前种子消毒处理,浸种后播种,播后覆盖地膜加草帘覆盖保湿,大棚遮阳网覆盖。苗床以水分管理为主,保持见干见湿,苗龄25~30 d。

4.3.2 定植。定植前整地施肥,整细、整匀,基肥为30 000 kg/hm2腐熟有机肥加750 kg/hm2的三元复合肥,做成宽1.8 m 的畦,畦沟宽30 cm,深20 cm。定植株行距30 cm×35 cm,密度9.3 万株/hm2。定植后畦面铺设滴灌软管,用黑色地膜覆盖后破膜提苗,土封放苗口。缓苗期保持土壤湿度,气温高时要加盖遮阳网或通风,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0~30℃。

4.3.3 管理。辣椒在地保鲜栽培和常规大棚栽培有所不同,在温度调节上要“前控后增”。移栽后气温较高,要控制高温,促进营养生长。进入11 月中旬至翌年3 月,要以保温、增温为主。需要时可加盖小拱棚,草帘、无纺布等,及时清理棚面积雪。生长期白天气温保持24~28℃、夜间15~18℃。红果期保持5~13℃的冷凉温度,便于活体保鲜。在光照调节上要“前遮中增后避”。移栽后遮阳是为了降低温度,而9 月中下旬辣椒进入盛花期必须增加光照,促进座果和防止徒长。11 月至翌年2 月阴雨雪天较多,增加光照有利于提高温度,防止冻害。后期适当避光是为了营造冷凉保鲜环境。在肥水运筹上,盛花初果期至膨果期要分次施肥,盛花初果期喷叶面肥和硼肥2~3 次。膨果期施用辣椒专用水溶肥,间隔7 d,分2~3 次施用。前期土壤水分以见干见湿为主,后期进入活体保鲜阶段,严禁水肥施用。病虫害主要防治疫病、青枯病、灰霉病、黑霉病等,和正常栽培管理相同。

4.3.4 采收。12 月中下旬进入分批采收期,先采门果、对果,可根据市场择机采收分级上市,主攻春节时段。

4.4 豇豆生产

4.4.1 播种。由于播期气温较高,大棚棚膜要全部掲去,豇豆品种选耐热和高产型,如杨豇40、之豇90、苏豇1 号、连豇1 号等。基肥施腐熟农家肥22 500 kg/hm2,硫酸钾型复合肥780 kg/hm2,硼砂22.5 kg/hm2,钼酸铵0.75 kg/hm2。整地做畦,畦宽1.2 m,沟宽30 cm,沟深20 cm。造墒播种,每畦点播2 行,行株距80 cm×20 cm,60 000 穴/hm2,每穴2~3 粒种子。

4.4.2 管理。苗期间苗、定苗、补缺各1 次。抽蔓后搭人字型架向上引蔓,架高2 m 左右,蔓至架顶时摘心。开花结荚后追施尿素75~105 kg/hm2,2~3 次。豆荚采收3 次后,补充肥料,防止脱肥早衰,每次施复合肥300 kg/hm2。生长期间中耕除草2~3 次,苗期至花期适当控制水分,防止徒长,促花芽分化。开花结荚期需水量大,要防止干旱。注意防治豆荚螟、根腐病、蚜虫、甜菜夜蛾、白粉病、病毒病等。当嫩荚长相饱满、种子痕迹尚未显露时,及时采收,腾出茬口。

4.5 芹菜生产

4.5.1 育苗。越冬芹菜前期生长在夏秋之交,温度高,后期生长在冬季,温度低,品种要同时具有耐热和抗寒特性。要打破高温对芹菜种子发芽的影响,浸种后放在冷凉处催芽,温度保持15~20℃,发芽率达50%左右播种。苗床与定植面积比1∶9 左右,用种量7.5 kg/hm2。播种前施足腐熟基肥,浇足底墒,出苗前加盖遮阳物防高温,保持土壤湿度,出苗后3 片真叶时间苗1 次,人工中耕除草1 次,苗期小水勤浇,见干见湿,移栽前控制浇水。

4.5.2 定植。4~6 片真叶时定植,定植前棚内施入60 t/hm2的腐熟有机肥和450 kg/hm2的45%三元复合肥,精细整地做畦,畦宽2~3 m,沟宽20 cm,沟深15 cm,定植前浇足底墒,苗床也提前1 d 浇透水,便于带土起苗移栽,定植株行距10 cm×10 cm 左右。

4.5.3 管理。缓苗期要保持土壤湿度,促进活棵。11月上旬气温降低时扣棚,初期棚内温度仍然较高,超过25℃时通风降温。12 月后,温度陡降,要增加覆盖调节温度和光照,芹菜喜欢冷凉环境,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夜间不低于10℃。在定植后1~2 个月时可以结合浇水分别追施三元复合肥300 kg/hm2、尿素150 kg/hm2。新根发出后中耕1~2 次,封行前发现杂草随时拔除。

4.5.4 采收。当植株长到50~60 cm 时,根据市场行情,特别是春节时段分批采收上市。

猜你喜欢

苗床秧苗大棚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农民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
插秧
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