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想给孩子最好,可能是在补偿曾经缺失的童年

2019-05-05铃子

闽南风 2019年2期
关键词:异性家长老师

铃子

小宝入学前的暑假,就有几个同样家有宝贝要上小学的宝妈和我讨论能不能找熟人选一个好班。好班,意味着有好的老师,好的老师一般会带出好的学生,这是大部分人的常识。初始,我也很认同他们的看法。我向老爸提出这个问题时,阅历丰富、几十年奋战在教育战线的老爸却说:“顺其自然吧,总是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对孩子的将来未必是好事,孩子也要学习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和管理风格!再说,能真正关心和爱护学生才是好老师。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是啊,无论如何,能了解孩子的心理、充满爱心的老师比一味只想让孩子得高分的老师要好得多。

所以一颗想让小宝有个好班级的心就轻松落地。细想也是,父母一直想给孩子最好,可是人的一生难以预知,未来是什么谁都不知道,最终孩子的路还是需要孩子自己走。一路帮孩子劈荆斩棘,孩子会觉得自己的路永远都是顺利的,一切都有父母搞定,自己永远是被照顾的对象。这样做会让孩子永远与父母捆绑在一起。

开学后小宝和一年级的其他小朋友们通过电脑随机分配,分到了现在这个班级。小宝很喜欢班上的老师,怀着对老师无比崇拜的口气说:“我们老师是‘三好老师,长得好看,名字好听,课也上得好!”足以秒杀我这个养育了她六年多,自认为很投入带孩子的妈妈。也许这就是如老爸所言的顺其自然,对孩子来说也许就是最好的!

有一个小朋友叫樱樱,长着瓜子脸,一笑起来眼睛就像弯弯的月牙,再加上小姑娘嘴巴很甜,逢人就阿姨叔叔地叫,人见人爱。樱樱妈妈总是对为她极尽所能,为孩子做最好的一切。从幼儿园开始,樱樱妈就开始通过各种关系让所有人都能关照樱樱,努力创造条件让樱樱成为各种场合的焦点。且从樱樱出生后,樱樱妈就辞去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全职在家照顾孩子。很多人都跟樱樱妈说过:“你家樱樱已经很棒了,你不用太操心”。可是樱樱妈却说:“孩子还小,我们父母能有多少力就要尽多少力帮助她,这样才对得起孩子!”

樱樱妈小时候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她和妹妹寄养在姑姑家。上中学后,樱樱就和妹妹搬回家住,她不但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比她小三岁的妹妹。樱樱说她从小就很独立,很能干。但是,说到小时候父母不在身边,自己一个人独自承担很多事包括要照看妹妹时,她总是不由得泪眼婆娑,她说当时小的时候好希望爸妈能回到家里,来关心和照顾她们姐妹俩。每次班上要求家长参加班级活动,樱樱妈看到其他同学兴高采烈地和爸妈一起来,而她却孤零零地躲在一边,心里总有一种被世界遗弃的感觉。

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哪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呢?

最常见的是那些想补偿曾经缺失的童年的父母

樱樱妈妈就是个典型的从小缺乏父母陪伴和情感关怀的人。樱樱妈妈总说的一句话是:父母能有多少力就要尽多少力帮助孩子,这样才对得起孩子!这话似乎是在对自己小时候的父母说的。虽然现在她还是众人眼里的好女儿,也已经不再怨恨自己的父母。但是内心那个小时候失去父母陪伴的小女孩依然不时地在告诉她:爸爸妈妈不爱你,他们抛弃了你!

有个朋友京,是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每个月的收入有三分之二以上都花在孩子身上。她会买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吃的穿的用的全都是名牌。自己却是极为节省,虽然不是青春年华,但是她穿的衣服像五十岁的大妈,一年为自己买不到一套衣服。京出生在多子女家庭,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工作,母亲是家庭主妇,全家人的开销只有靠父亲一个支撑。所以,家庭经济特别拮据,每次家里好不容易有几颗糖,京手里拿着糖舍不得吃,正想用舌头舔舔糖的甜味的时候,弟弟就过来抢了去,妈妈却总说要让着弟弟,你是姐姐少吃一点零食没关系。做为家里的老二,她总是穿不着新衣服,因为和姐姐只差两岁,只有姐姐穿不了的衣服才轮到她穿。她总是很羡慕班里很多女生,她们总有那么多漂亮的衣服穿。

京是由于小时候物质极度匮乏,她把小时候一直不能实现的愿望投射到孩子的身上,认为给孩子最好的吃穿用,就是对孩子好。实则是补偿自己幼年一直未能满足的物质需求。

总想给孩子最好可能是自己焦虑情绪对外投射的方式之一

有一群家长,他们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会做不好,他们会尽量帮孩子做到最好。仔细了解这类家长,你会发现他们其实自己内心极度焦虑,他们对于自己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也充满着焦虑感。当这些焦虑情绪不能得到释放的时候,孩子就很容易成为他们焦虑情绪的投射对象。这时候,他们觉得只有对孩子做到最好才能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梅自从丈夫当上单位的副总后,就开始焦虑不已。丈夫的单位是个权力部门,很多人求丈夫办事,其中不乏一些年轻貌美的女性。有一次梅有事到单位找丈夫,发现有个美女正和丈夫谈着事。回家后,她就开始担心丈夫会不会背着她和那些漂亮的女性有什么花花草草的事发生。可是,毕竟她也没有抓到什么证据,所以也不好对丈夫说什么,但是心里却总是忐忑不安。所以每当她一开始焦虑时,她就感觉到孩子似乎也很需要自己的帮助,所以她总想尽办法为孩子做得更好些,而每当这样做了,她的内心似乎就平静了一些。

不想让孩子离开自己

亚芒的丈夫长期在外地工作,一个月难得回家一次。亚芒说他们家就是个准单亲家庭。随着儿子越来越大,亚芒发现他不像以前那样总是小尾巴那样跟随着她,亚芒心里隐约有些失落。亚芒想,自己对孩子好一些,或许他就愿意和她呆在一起。要不然,对于像亚芒这样一个家庭和单位两点一线没有什么交际应酬的人,一个人总感觉挺孤单。所以亚芒除了上班,剩余的时间就全部放在孩子的身上。

孩子是自己的亲骨肉,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很明顯,给孩子过多的爱肯定是不对的。过度爱孩子可能带来不少问题:

一是人过多付出时总会希望对方给予相应的回报,这很容易给对方的心理上带来压力感和负疚感。所以经常听到有父母说: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还这么不争气?言下之意是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就必须有相应的回报。当孩子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时,父母的过度付出会让他们有压力和负疚感,所以很容易因此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二是有部分孩子因为父母一贯的过度付出,让他们内心养成了唯我独尊,有求必应的习惯,对父母索求无度。因为从小父母习惯性无条件地满足孩子任何欲望,孩子也自然从不顾念他人的需求。所以当孩子有一天走上社会,在人际关系上很容易受挫,甚至造成不能适应社会,在恋爱婚姻家庭中也很容易出现矛盾。

三是过度的爱也容易让人产生窒息感。当一个孩子感受到你过多的爱时,他们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有一种压抑和窒息之感。当一个快要窒息之时最想要做的事就是逃跑。所以当小时有过度被爱的孩子在面对亲密关系时,他们很多时候选择了逃离。这就严重地影响将来的亲密关系及婚姻家庭。

四是当一个孩子在父母的一路庇护下,让所有与孩子相关的人都来关照孩子,造成孩子始终认为自己应该是所有人群的聚焦中心,大家应该给予关注和照顾。一旦有一天,父母的护翼无法再给予保护时,孩子也就不再有群星捧月的感受,他们变成了路人甲或路人乙,这让他们的内心产生极大的落差,会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一蹶不起。

最后,多体验生活、适度让孩子犯错误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有些家长总是什么都为孩子一手包办,孩子基本没有体验和成长的机会,当然也不会犯错误。在外人看起来孩子一切做得都很不错,很令人羡慕。当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家长就会发现孩子有些东西根本不会,就责怪孩子笨。但是这些事可能是孩子从未接触和体验过,又怎么要求他们懂呢?

比如,中国有些中小学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学习之外的事一般都不允许接触。尤其到了青春期如果自家的孩子与哪个异性有什么来往就会大惊失色,立即阻止,尽可能扫清一切与之相关的可能性。所以在国内,很多中小学的学生是基本不与异性交往的。上了大学,由于一部分专业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他们异性交往的机会也不多。但是当孩子工作后,还没恋爱,不少家长就又开始焦急,为什么都二十老几到现在还没有男朋友或女朋友?可是他们却不曾想在孩子过往的生活中基本没有与异性交往的经验,甚至因为中学时期有些父母一再警告不许与异性有太亲密接触,造成了他们对异性心生恐惧,所以成人后他们哪会有能力与异性交友恋爱?

那么,对于孩子要给多少爱、给哪些爱才是正确的呢?

精神层面的部分尽可能充分给予孩子。比如孩子彷徨犹豫时给孩子信心,孩子受挫后的鼓励和陪伴,孩子在犯错误后的批评与指点……这些都是可以尽可能给予孩子的爱,尤其是在孩子未成年的时候。

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给予不同的爱。比如:在孩子0-1岁时家长给多少关心和照顾都是不过分的,此时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在青春期的时候,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应该是精神层面的指导,事无巨细地关心反倒让孩子反感和叛逆。具体可参照艾里克森的人生八大阶段理论,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给予孩子不同的爱,从而成就孩子健康的心理成长。

给予孩子最好的,也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家长自身的经济条件及工作限制。年收入五十万元和五万元的家庭对于孩子暑假到国外游学感受是不一样的。对于前者只是年收入不到十分之一,可以轻松做到。而对于后者要付出一年一半以上收入让孩子游学,显然就有些超负荷了。如果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比较普通,却又要为孩子提供高昂的费用,看似爱孩子,实则可能引起负面的效果。家庭负担过重外,孩子也会有心理压力。还有,比如对于全职太太和职场女性在陪伴孩子的时间上是没有可比性的。所以在可能的现实条件下,尽量去爱孩子,而不是做超出能力范围为孩子过度付出。

总体做法:适当留白,当六十分妈妈。

如果爱分三份的话,三分之一充分地给予孩子爱,三分之一帮助孩子尝试学会处理問题,三分之一留白,让孩子成长后慢慢自己学习和消化,允许孩子带着问题成长。

当然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首先得要做好自己!

猜你喜欢

异性家长老师
异性齿轮大赏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
你有让异性心动的本领吗
外教新词堂
你善于结交异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