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庄,无法抹去的回忆

2019-05-05黄勇英

闽南风 2019年2期
关键词:大鹅刘亮程炊烟

黄勇英

最近在阅读刘亮程先生的《一个人的村庄》,深受触动,他引发了我对村庄的记忆和关注。

刘亮程是一个大西北土生土居土长的人。作为一个农民,他“常常扛着一把铁锨”,“与虫共眠”,饲养牲畜;作为一个作家,他是整个村庄“唯一的旁观者”,“和那些偶尔路过村庄,看到几个生活场景便激动不已,大肆抒怀的人相比”,他“看到的是一大段岁月”,而这岁月在他的眼中又是那样的与众不同。这岁月有他关于童年的所有快乐和悲伤,也有巨大的恐惧和孤独。村庄有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仿佛田野里到处疯长的蒲公英,带着淡淡的苦涩和四处飘飞的梦想。

小时候我跟母亲去外婆家,交通工具是一辆自行车。外婆家在一个很山里的地方,地名叫“月家窟”(只是谐音,三个字准确写法不明),那只能算是一个很小村庄,有十来户人家。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人要住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去,这种生活更像是一种自我隔绝。村前有一棵大樟树,樟树上挂了一个大钟,村里要召集人就会敲响大钟。大钟的声音在空旷的山里回荡,有时有“嗡嗡”的回音。外婆家养了几只大鹅,有时我们几个小孩在屋旁玩,大鹅就追着我们跑。有一次一只大鹅叼住我的裤脚,我放声大哭,悲切的声音招来了正在喂猪的外婆,她赶走了大鹅,还塞给我几个野生的红艳艳的“萢”。看在那几个野果的份上,我总算转悲为喜,但是自此以后,我就对鹅产生了严重的恐惧。至今看到鹅我还是心有余悸,它们昂着头的姿势有着不顾一切的勇猛。

“月家窟”,那是我看过的最小最远的村庄,我的童年和它息息相关。它给了我奔跑和自由的记忆,满山的映山红和野果,蕴藏着一个孩子肤浅的快乐。这种肤浅的快乐是城里的孩子无法感受到的。而我的外婆和舅舅们,他们则带着村庄给予的淳朴和善良,最终离开它,走向繁华的小县城。在我看来,一个人即便身体离开了他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他的灵魂依旧会偶尔回去。因为那里藏着来时的路,藏着最纯粹的亲情和友情,藏着生活最初的愿望,关于生存和繁衍的愿望。那是一个人活于尘世的根本追求,也是岁月终究无法抹去的记忆。

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中写道:“所有的人在朝一个叫未来的地方奔跑,跑在最前面的是繁华都市,紧随其后的是大小城镇,再后面是稀稀拉拉的村庄,黄沙梁太小了,迈不动步子,它落在了最后面。”我不知道那个藏在“月家窟”的村庄是不是还在,长大后我就再也没有去过。外婆和舅舅们都搬到了县城,他们也没有再回去过。那个带给他们温饱和爱恨的地方估计没有什么人再留守在那里,因为那里实在是太偏僻了。一个偏僻的村庄终究会被淘汰而荒芜,因为创造村庄的人总要往未来奔跑,不管你是否愿意。有些时候,我们总是身不由己,我们被卷进城市的漩涡,而忘记安静和简单的生活。

这两年到一些乡镇走访,也看到一些村庄。这些村庄和我记忆中的村庄很不一样。在这些村庄里,我看到新建的安居楼和公园,可是我再也看不到炊烟升起,听不到嗡嗡作响的钟声。这里几乎看不到什么年轻人,只有一些老人和孩子。在我记忆中的那个充满野性的村庄已然死去,这些看似新鲜的村庄让你看不到蓬勃的活力,它们就像村子外还没有盛开就已经死去的桃树。很多的新房到了晚上没有亮起灯盏,只有黑洞洞的窗户散发出无法言说的寂寞。村庄越发没有声音,仿佛一个渐渐患上失语症的老人。

高建群先生在他的小说《大平原》中这样说到:十年以后,哪里还有炊烟升起的村庄?其实已经不用十年了,因为我们正在失去村庄,村庄的记忆也正在逐渐模糊,那渺渺炊烟逐渐将成为我们梦里的魂牵。是的,我们正在失去村庄,我们走进了更现代化的生活。我们逐漸离开熟悉的土地,就像四处飞舞的蒲公英,最终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落脚。那些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楼大夏,将我们困在城里。

猜你喜欢

大鹅刘亮程炊烟
万灶炊烟 “花”下相逢
初冬
炊烟
大鹅吃石子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故乡意象
对比分析朱自清和刘亮程笔下的父亲形象
身旁和远方
青蛙与小草
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