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民间美术欣赏活动的多元途径初探

2019-05-05朱小莉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美术作品民间

朱小莉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记录了中国人民质朴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民间美术将美的形式与吉祥的内容融为一体,表现出劳动人民乐观、喜庆、美好的人生态度和完美的人生境界。其质朴、自然、充满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卓越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并且涵盖着广博的传统文化精髓。民间美术特殊的文化价值决定了其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针对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民间美术欣赏活动,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利用地域资源,创设艺术情境,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是一种“隐性语言”,它能通过色彩、造型、空间布局等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艺术熏陶。幼儿的心灵是一处未经开发的圣地,他们的审美感受力极具可塑性。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欣赏事物时更多地会凭直觉,并加上主观想象,他们也更喜欢新奇、夸张的事物。由于民间美术表现形式自然质朴、表达自由不羁,这种特性与幼儿的心理特点更加贴近,他们也更容易感受和理解,并乐意尝试和表达。因此,教师应利用民间美术的这种优势,创设夸张、富有趣味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

1. 民族地域性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由于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民间美术创作最为活跃。因此,我园结合中国传统的节日活动及本地特有的习俗,创设浓郁的幼儿园民间艺术氛围,形成良好的民间美术欣赏环境,从而加强幼儿对美的视觉感受,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如过年时,我们会在走廊挂上红灯笼,活动室门上贴有十二生肖作品、门神,窗户上贴窗花;端午节悬挂香袋、龙舟彩船;中秋节陈列月饼花模、泥塑兔儿爷等。这些环境的创设使幼儿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获得有关民间艺术形式的审美经验。精心创设与民间美术欣赏活动相适应的幼儿园环境,引发和支持了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地方特色性民间美术室的建设

由于受到地域性和民族性的限制,幼儿并不能经常接触到民间美术作品。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生活背景和不同民族的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到民间美术作品的收集中来,并布置相应的民间美术活动室。在搜集的过程中,幼儿熟悉了民间美术作品,并在随意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自己对美的事物的欣赏能力。如我们在民间美术室中展示南通著名的哨口风筝、板鹞风筝,南通特色的蓝印花布、沈秀刺绣扎染等手工制品,民间艺术家们雕刻的木板印画、工艺葫芦等。在富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室环境中,幼儿不仅能获得美的熏陶和感染,同时更加了解和热爱家乡文化。

3. 游戏趣味性班级美术区的建设

美术区域环境是幼儿每天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性、个性发展时刻都受到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美术区域环境创设应符合幼儿的兴趣与发展特点,为幼儿主动学习、探索提供有效帮助。因此,在选择民间美术欣赏的素材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和材料的可操作性,将民间版画、剪纸、泥塑、布艺、编织等多种形式的民间美术作品投放在美工区供幼儿欣赏,激发幼儿自发的创作欲望。同时,辅以提供多种形式的材料,如木板、棉布、陶泥、草绳等满足不同幼儿的创作需要,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回归幼儿生活,多领域整合,体会民族文化的深刻意义

德国现代解释学美学大师伽达默尔认为“艺术作品本身就是那种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呈现出来的不同的东西”。也就是说,艺术作为文本是无限开放的,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是对作品的再创造,是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平上和作品的信息交流上,而这种交流只有在与欣赏者的对话中得以体现。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可以令幼儿自由感受和表现的环境,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引导幼儿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以创新精神多角度理解作品。教师要激发幼儿的自主欣赏能力,并通过解读民间美术作品共同感受其中的美,从体悟生活到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欣赏生活,进一步理解生活的内涵,感受民族文化的意义。

1. 亲近自然中、社会生活中的民间美术

自然和生活给民间美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而让民间美术尽情地表现自然与生活中的丰富多彩。为了更好地汲取自然和生活的养分,我们尽可能地让幼儿去接触五彩缤纷的世界,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了解周围的民间美术,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如我们会经常带幼儿参观古玩城、参加大型的民俗文化活动、参观各类博物馆。南通素有“博物馆最多的城市”之美誉,如南通长寿博物馆、南通风筝博物馆、南通民间艺术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等,这些场馆陈列着各个时期的民间艺术作品,具有高度的地域代表性和审美性,是南通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幼儿在参观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审美情趣。

2. 民间美术与音乐、语言等活动的多元整合

民间美术作品的稚拙感、象征性、装饰性等审美特点,给人以质樸、率真、不拘一格的审美感受。为了让幼儿能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感知、想象、表达和创造,我们特别注重将民间美术欣赏活动与民间文学、民间音乐相互渗透,这种渗透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同时视、听的通感和互动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加深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如音乐活动“老鼠嫁女”“舞狮子”“卷炮仗”等;语言活动“十二生肖的故事”“年的传说”等。在欣赏故事和音乐后,师生共同利用各种材料,制作花轿、盖头、鞭炮、龙舟等道具,创设民间婚嫁、过年等情境进行游戏和表演。幼儿在制作道具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民间艺术风格、感受民间艺术魅力,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愉悦,从而更深刻地领悟民间艺术的内涵。

三、丰富互动与对话,有序引导与欣赏,体悟民间美术的审美内涵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进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产物,倾注着劳动人民的感情、信仰和个性,具有随意性的风格特点,是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提高师幼、幼幼的有效互动,实现教师、幼儿、作品间的对话,让幼儿真正体验民间美术的审美内涵。

1. 挖掘民间美术的形式之美

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大胆取舍、夸张提炼,形成独有的特征。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因此,在民间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要通过提供丰富的图片、影像、实物等资料,让幼儿获得丰富的审美感知,同时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色彩、造型、制作材料等方面启发性的提问,引发幼儿深入观察、思考、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图案的对称性等特点,感受作品大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如在欣赏活动“青花瓷瓶”中,幼儿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感受到陶瓷花瓶结构、造型、色彩的各异,从而了解陶瓷花瓶的造型之美和图案的装饰之美。通过亲手触摸、把玩感受陶瓷的细腻、光洁,从而进一步引发幼儿探索古代陶瓷的生产工艺和制作过程。

2. 感受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民间美术作品质朴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民间艺术家们在劳动过程中按照个人趣味进行自由想象的产物,因此这些作品造型夸张、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性强,并且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受到民俗传统的影响,这些作品一般都蕴含深刻的象征与寓意。如年画经常在描绘美好形象中运用大众熟知的谐音寓意手法表现吉祥内容,松、鹤、桃、灵芝象征长寿,莲花和鱼谐音连年有余,瓶中插牡丹寓意平安富贵等。只有把握民间文化的本质,挖掘民间文化的内涵,激发民间文化的力量,幼儿才能真正实现对美术作品的解读与领悟。

由于民间美术作品离幼儿的生活较远,其中深刻的寓意和象征对于他们来说不易理解。为了让幼儿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深刻领悟到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我们对部分作品采取对比欣赏方法,如年画与现代新年作品的对比欣赏、中外剪纸的对比欣赏、中外建筑的对比欣赏、民族服饰的对比欣赏、中外民族饰品的对比欣赏等。在对比欣赏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对世界多元艺术和现代艺术有丰富的了解,对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独特性有丰富的审美感知,而且在学会分享、理解、接纳各种不同艺术的同时,对我国民间艺术有更为深刻地理解。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美术作品民间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