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美论”视阈下的弹词《姑苏水巷》两译本析评

2019-05-05刘响慧

现代交际 2019年5期

刘响慧

摘要:弹词《姑苏水巷》两译本在意、音、形上都有所兼顾,但各有特色。“三美论”中涉及的意美、音美、形美契合了弹词的审美要求,适合弹词的翻译研究。从“三美论”的视角诠释弹词《姑苏水巷》两译本意美、音美、形美的表现及效果。

关键词:弹词翻译 意美 音美 形美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081-03

“三美”即意美、音美和形美。许渊冲先生在1979年发表的《“毛主席诗词”译文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译诗的“三美”,他如是阐释“三美”之间的关系:“意美”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 [1]p39自“三美论”提出后,学界多以此论分析诗歌翻译,并视其为衡量诗歌翻译好坏的标准。

苏州弹词源于古代的小说、词话等诗赞体说唱。[2]p1由于明显的地方特色,它的演绎囿于地域,英文译本也不多见,仅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了一本英文版《评弹精华——弹词开篇选》。[2]对弹词的翻译研究也屈指可数,截至目前仅有三篇。[3][4][5]弹词言简意赅,讲究音韵神韵,与诗歌虽有许多不同处,但传神达意之处与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三美论”也适合弹词翻译及其研究。本文尝试用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对汪榕培先生和杜争鸣先生的《姑苏水巷》两英译本(以下简称“汪译”和“杜译”)进行析评,从而诠释两译本意美、音美、形美的表现及效果。

一、弹词《姑苏水巷》及其英译本

苏州弹词根植于民间,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因而深受广大普通百姓的欢迎。它的特点是文字通俗易懂,适于弹唱。当然,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也追求艺术上的美,力求给人以“美”的意境,使人有“美”的享受。

古城苏州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城中水巷交错,清风拂过,微波粼粼,景致优美,如诗如画。评弹《姑苏水巷》描绘了一幅江南水城中,姑苏人家欢快祥和地生活的动态画面。整个意境都是围绕着“水巷”而传达的,正如词中所说,“一条水巷画一幅”,水巷儿女与水巷一起歌唱,一起荡漾。其语言清丽自然,平白简易。读过之后,其动其静犹自在目,生动形象。

纵观两篇译文,汪译和杜译对原作意境的把握都比较准确,译出了原作的诗情画意;两者的语言也都贴切形象,极富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两人深厚的文学和语言功底。但两个译本在总体构思、表现形式及细节处理上风格不一样,具体表现为意美、音美和形美的表现及效果不同。

二、“三美论”与两译本

汪译在把握原作的意旨、风格之后,摆脱了原作形式上的束缚,发挥了目的语的优势,措辞轻松,多采用英语世界读者易于接受的表达,给人以活泼、形象、生动的感觉。因此,汪译更突显原词的“意美”,同时兼顾“音美”和“形美”。杜译在总体构思上采用了诗歌化的翻译方法,译气亦译字,更注重保持原作的“音美”和“形美”,同时也兼顾了“意美”。其选词造句灵活多变,能够挥洒自如地增减词语,变换句式,节奏感强,诗情画意浓厚,凸显出诗歌的翻译手法。

(一)两译本的意美体现

意美是指在内容传达方面,译文要体现原文的意思、意境、神韵。译文的意美主要通过语气和措辞体现出来。弹词演出以说为主,唱用来抒情咏叹。[2]p2《姑苏水巷》描述姑苏人家诗画般的生活,语言表达比较口语化,措辞简练、朗朗上口,真实地传达着普通百姓的朴实情感,生活感、画面感强。

汪译语气轻松,措辞活泼,在意境传达上非常贴近原文,适合弹唱,可以说风格与原文相似。意义表达虽然没有完全忠实,但传情传境到位。杜译的语气、措辞相对较严谨,句子结构讲究与原文的工整对照,有着诗歌般的节奏感。比如:

(1)原文:幽幽水巷巷幽幽,悠悠小舟舟悠悠,快漿轻撸拱桥过,碧波清清抖绿绸。①

汪译:Deep, so deep the water alleys stretch in Suzhou,

While fine boats move steady and slow,

Through the arched bridges,

On the clearest waters with silky ripples.②

杜译:Deep, so deep the water alleys go in Suzhou,

Carrying fine boats moving steady and slow,

Driven through arched bridges by light paddles,

On the clearest water with silk-like ripples.③

(2)原文:姑嫂刺绣窗前坐,笑语欢声一起流,一起流。朵朵彩云波上浮。

汪译:Sisters sit embroidering before the windows,

Their happy laughter going with the stream,

With the stream.

When the cloud-like waves float,

(You hear the flute on the boat.)

杜译:On the banks are windows silk-sisters sit by,

Their laughter going with the stream, happy and high.

On the waves are colored clouds from overhead floating,…

在例(1)中,汪译用一个介词短语“Through the arched bridges”表达“快浆轻撸拱桥过”这个小句子,与原文相比略去了一些词,显得轻松、简洁;杜译用了一个更长的短语,与原文实现了词对词的照应,风格比较严谨。例(2)中,汪译平铺直叙,对重复短语“一起流”也没有做加工处理,使用直译法。这个片段对姑嫂们刺绣的描述具有叙事感;杜译使用了两个比较工整的倒装句“On the banks are windows silk-sisters sit by,…On the waves are colored clouds from overhead floating”,前后句节奏一致。为了押韵,也把后的短语“一起流”改写成了“happy and high”。意境传达上趋向于诗歌化的工整有序。

在措辞上,即使是一个单词的选择,也能造成读者对意境感受的不一样。如汪译“书场开张在新楼”为“With Pingtan tunes in the new house to begin the day”,杜译为“With Pingtan songs in the new house to begin the day”。一个tunes,一个songs,给人的意境感受截然不同。songs比较表面化,只让人觉出有人在唱,而难于感受到那种佳音缭绕的意境。而tunes则动人遐想,自然地体会出软软吴语飘荡在屋内的情景。

当然,杜译意美的实现也有比汪译更自然的时候。比如,“一条水巷笛一只”,汪译为“You hear the flute on the boat”,杜译为“And a flute is heard all the way as you go boating”,人称主语和非人称主语表现的画面感不一样,前者给人感觉是人刻意在听,后者给人“飘音入耳”之感,贴近原文的意美。再如“放长线,下鱼钩”,杜译为“Long, long goes his fishing line, and the fishhook”,汪译为“He throws the fishing line with the angling hook”,杜译更能勾画出“垂钓翁”悠闲自在、怡然自得的情状,体现了原文意境,既能传其神,达其意,又能存其境。而汪译则平铺直叙,意象的表现上稍逊一筹。

(二)两译本的音美体现

音美在诗歌翻译中主要指译文的格律和韵式。在许渊冲的三美论中,格律、韵式及流畅性决定了诗歌的音美。[6]p71弹词有平仄的讲究,因为在英文中没有对等的表现,这原本属于难译或者不可译的部分,对翻译没有意义。至于韵式,弹词押韵和唐诗一样,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7]p172于弹词《姑苏水巷》而言,原文有明显的押韵,韵脚呈现出aabacdbdceafacaaagaadaaad的格式,主要押ou、uo、iu,整首弹词流畅自然、顺口好记。

在音美的处理上,汪译和杜译各有千秋。汪译押韵格式为aabbccaddeefgfhhijkkffaaaa,杜译为aabbccddeefgfhhiijjffaaaa。可以看出,汪译的韵律不如杜译那般齐整有致,但却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简洁朴实的明快感,符合评弹的格调。而在音美的表现形式上,杜译显示了高超的翻译技巧,做到了格律谨严有序。整个译作句子长短相似,音韵齐整,具有诗歌的美感,除了中间一行“哎卖花哎,卖花哎”(“Hi, flowers fresh, fresh flowers!”)和最后四句齐押[    ]音之外,其他都是两行押一韵。纵观整个译作,句尾呈现出了比较诗歌化的韵律格式。

细节的处理也各有所长。如“笑语欢声一起流,一起流”这一句,杜译为了保持与前一句“On the banks are windows silk-sisters sit by”的尾音一致,譯成了“Their laughter going with the stream, happy and high”,而汪译却没有做任何技术上的处理,只保持了原文的样子,译成“Their happy laughter going with the stream/With the stream”,平白易懂,比较符合评弹的特点。再如“碧波清清抖绿绸”,杜译为“On the clearest water with silk-like ripples”, 汪译为“On the clearest waters with silky ripples”,其间只有一词之差,“silk-like”和“silky”,意思虽一样,但艺术效果却迥异。“silk-like”[  ][  ]两个音节都以辅音结尾,念起来有粗糙不顺畅之感;而“silky”[   ]则发音轻巧顺滑,给人丝绸般的轻盈柔顺感,在音和意上都比较贴近原作,此为佳译。

评弹为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说唱曲艺,诗歌般的译法虽然能达到实现音美的目的,但完全诗化的翻译是否契合原文的读者效应仍然值得商榷。从关照原文体裁上看,有学者总结说杜译对听者的定位稍稍高了些。[4]p112

(三)两译本的形美体现

在《再谈“意美、音美、形美”》一文中,许渊冲先生表达了“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8p]p69的意思。形美即诗歌的建筑美。[6]p69弹词也追求形美。弹词的唱句结构大多数以上、下句合成一整句。唱句以七字句为基础,唱时分句手法以2+5和4+3交替运用。[7]p172

在形美的表现上,汪译显得比较随意,没有刻意追求与原文的“形似”,比如断句没有完全跟原文一致。而杜译可谓达到了与原文“形似”的程度,每一句的单词数保持得比较均衡,基本是七个单词左右;句子结构也比较讲究工整对照,因此整首词看起来很齐整。比如,

(3)原文:一條水巷画一幅,人家尽在画中留。

汪译:Each water alley looks like a picture;

In which each house presents a miniature.

杜译:Each water alley looks like a picture;

Each house in it presents a miniature.

(4)原文:哎卖花哎,卖花哎。

汪译:Lovely flowers! Lovely flowers!

杜译:Hi, flowers fresh, fresh flowers!

在例(3)中,汪译只追求了韵脚一致,而杜译不仅有押韵,句首单词也相同,句子在形式上显得工整。例(4)中,汪译顺应了原文重复结构,没有改变词序,而杜译却稍作调整,两个短语交错对仗,博人眼球。

因此,纵观两译本,在意美、音美和形美上都有所追求,但是各有轻重,各显特色。汪译追求自然、随意,遣词造句契合评弹的叙事特点;杜译更追求诗化的意境和韵律,从中可以看出译者的诗学功底。

三、结语

弹词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又是说唱艺术,叙述用语简单,对象为普通大众,因此它的翻译应该在追求意美的同时兼顾音美和形美。不管是意美、音美还是形美,“贴切”或者说“适切”最为重要。

《姑苏水巷》的两个译本都有很多闪光点,有很多值得译界同仁学习的地方。两位译者匠心独具,利用娴熟的翻译技巧和浑厚的文学功底给了世人如此美妙的译作,从而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添了砖加了瓦。

注释:

①②《姑苏水巷》原文和汪译文均见《评弹精华——弹词开篇选》第2、3页。

③汪译本在杜译本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因此《评弹精华——弹词开篇选》所登载的版本为汪译本,本文所得杜译本为笔者在杜争鸣先生课堂上所得,是杜争鸣先生发给学生们的讨论资料。

参考文献:

[1]许渊冲.“毛主席诗词”译文研究[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79(1):9-17+39.

[2]汪榕培,尤志明,杜争鸣.评弹精华——弹词开篇选[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3]钱晗颖.浅析弹词《姑苏水巷》[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3):74,49.

[4]曾尔奇.苏州评弹《姑苏水巷》唱词两种译本的译风比较[J].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4):111-113.

[5]颜碧宇.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苏州评弹《潇湘夜雨》(节选)英译文评析[J].黑河教育,2009(1):62-63.

[6]娜和芽.根据三美论比较罗伯特·彭斯代表作的两版译文[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6):69-72.

[7]吴磊.苏州弹词音乐之艺术特征探究[J].大众文艺,2014(16):171-172.

[8]许渊冲.再谈“意美、音美、形美”[J].外语学刊,1983(4): 68-75.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