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数字经济现状及发展路径优化探析

2019-05-05杨佩卿

理论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陕西

杨佩卿

摘 要:数字经济是信息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必然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本文立足陕西省情,从基础型数字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两个方面着手,对陕西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陕西数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期为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现实依据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陕西;数字经济;基础型数字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9)04-0106-07

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联合项目“发展数字经济提高就业质量问题研究”(2018KRLY1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楊佩卿(1989-),女,陕西富平人,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数字经济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型经济形态,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G20杭州峰会通过《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1],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形成《“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倡议》,到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发展数字经济已经跃升为国家战略。在数字经济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陕西以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搭乘数字经济的快车,作为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本文拟从基础型数字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两个方面入手,全面梳理概括陕西省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提出陕西数字经济发展路径选择,为其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政策参考。

一、基础型数字经济平稳发展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1.基础电信网络建设方面。截至2018年6月底,陕西省固定宽带下载速率为21.11Mbit/s列全国第15位,比2017年提升11.2%;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81.9%位列全国第13位;流量资费和接入资费同比分别下降65%和10%,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111.5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2149.6万个,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同期,陕西省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为102.9%,跻身全国前十强,居于第6位;移动电话基站数22.5万个,用户数4606.6万户;无线城市试点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公共Wi-Fi覆盖成效显著,5G基站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3]。

2.基础设施应用方面。推进大数据“基地+园区”布局,建设以西咸新区为大数据承载和服务、西安高新区为大数据研发和应用创新、延安新区为大数据存储备份的大数据综合实验区,构建一体化云计算中心,建设省级大数据资源池,吸引培育大数据企业,实现数据汇聚,带动产业发展。国家卫健委、林草局、统计局、气象局等十一个部委和四大运营商数据中心落户西咸新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显端倪。华为软件云、阿里巴巴西部总部、腾讯双创小镇、京东、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相继落户。

3.政务民生领域应用方面。2018年1月,陕西省电子政务2.0部分功能正式开通,98个省级部门(含下属单位)的414个业务系统在省级平台部署。现有四大基础库及各类应用数据库102个,初步形成了全省信息化基础资源调配中心,形成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发展的陕西省一体化云服务体系。

(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起步良好

1.数字经济产业成为陕西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信息丝绸之路、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京东等网信龙头企业陆续在陕落地,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本土数字经济产业加速成长。截至目前,陕西网信企业总数为4300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全省数字经济总产量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省域数字经济发展连续三年增速超过30%。

2.数字经济各业态蓬勃发展。陕西数字经济各业态在企业数量、年产值和代表企业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见表1)。

3.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特色明显。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特色显著。截至2018年6月底,全省软件高新技术企业343家,软件著作权累计7000余项。西电捷通制订的无线局域网安全接入协议“WAPI标准”世界领先,三茗科技编制的数据恢复软件、航天华迅设计的导航芯片、美林数据开发的Tempo大数据分析平台、科信软件建立的内存数据库,上述这些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均在业界享誉盛名。诺瓦电子在LED显示屏控制及云计算等领域拥有2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陕西北斗产业的技术先发优势明显,在全国排名仅次于北京。世界级高端研发网信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目前,陕西聚集了Intel、三星、IBM、施耐德、富士通、阿里巴巴、华为等35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研发机构,成为众多国际知名公司的高端研发承载地。致力打造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数字产业聚集形成集群,中电20所、631所等122家网信企业产值过亿元,其中广电网络和烽火电子在主板上市,50家在新三板挂牌,华为、中兴、IBM、中软国际、软通动力、英雄互娱等12家规模超过千人企业,全力打造年收入超百亿级的企业集群,并致力于成长为建设网络强省和发展数字经济的中坚力量。围绕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陕西在基础软件开发、核心芯片设计、云计算、大数据、AR/VR,以及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形成了产业聚集。目前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易点天下估值67亿元人民币,已进入IPO准备阶段[3]。表1 陕西数字经济各业态相关数据

数字经济业态企业数

(家)年产值

(亿元)代表企业网信服务业320500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陕西传媒网、西部网、西部资信、易点天下电子商务400+500陕西丝路商旅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熊猫伯伯农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华讯得贸易有限公司、陕西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唯品会(西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骏途网智能制造3002000航天云网、陕鼓集团、隆翔制造、宝鸡机床共享经济5020摩拜单车、滴滴出行、曹操专车互联网金融50+100陕众筹网络安全产业3552西安交大捷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四叶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物联网产业510+600中航618所、中星测控、优势物联大数据产业100+100美林数据、九索数据区块链产业30+——西安纸贵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数云区块链有限公司、陕西块富区块链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数字文化产业200+200英雄互娱、秦汉文化软件服务业22002800华为西安研究所、中软国际、软通动力、海康威视、太极、大华卫星导航业250800中电20所、中电39所、航天771所、北斗金控、诺维北斗资料来源:原始数据由陕西省委网信办提供,此表系作者根据资料整理所得。(三)技术研发创新成果颇丰

1.前沿技术研发方面。“十三五”期间,陕西实施智能制造科技重大专项工程,围绕智能工厂、数控机床、激光制造、增材制造四大方向共30个创新点部署开展立项研发,同时围绕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等相关领域,加大财政支持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物联网与区块链、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等关键前沿技术已列入重点产业创新链进行部署[4]。

2.平台建设方面。成立众多数字经济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学院。目前,陕西省数字经济领域重点实验室1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拥有各级各類人才600余人,成立了陕西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陕西华为联合学院。依托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成果转移转化。依托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在陕西省创造性地建立国内领先的光电子支撑平台;整合光电子集成领域优势资源,引进众多国际领军人才,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光电子集成产业高地。

3.双创孵化方面。设立基金扶持大数据产业发展。2016年底启动陕西大数据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省大数据公司、西科天使基金(三期)、海通基金相关大数据企业,以及一批储备项目。陕西大数据孵化投资基金,先后投资一批优秀企业和储备项目。截至2018年6月底,陕西省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累计有效数量达14933件。加大陕西省省级众创空间培育力度。2017年,推荐i创途众创公园、瞪羚谷创业社区、华春众创工场、影工坊众创空间等15家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众创空间进行国家级备案。2018年6月新认定31家省级众创空间,其中数字经济相关领域共6家。目前,陕西省涉及数字经济领域的省级以上众创空间与省级以上孵化器分别达到40家和15家,其孵化面积将近8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共计2000余家。举办陕西省数字经济领域相关大赛。启动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暨陕西省创新创业大赛,将互联网、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领域确定为行业分赛,对获奖企业纳入陕西省科技企业培育计划,给予后补助经费支持,并在金融合作、成果转化、高企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享受扶持政策[5]。

二、融合型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一)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成效显著

立足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实际,陕西不断加强数字技术在全省农业领域的集成应用,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助力精准脱贫攻坚,促进农业管理智能化、产业数字化和销售网络化。

1.农业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成形,多数市县(区)的农技推广单位、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政务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教学培训信息、就业信息、生活信息等各类农业农村普遍关注的信息形态畅通发布,大批信息服务机构在涉农信息服务中发展壮大。杨凌示范区的“大农圈”农业服务平台,立足“互联网+农业”战略,融入专家、市场、农技、政策等因素,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用户进行精准推送,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农业领域的深度融合。覆盖全省的全产业链种子监管平台建立运行,精准显示区域农产品的种植结构和预计产量,进而获得大量农业产能与需求、市场与价格、投入与产出等高倍关联数据[6],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2.农业资源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突出“云+网+端”规划,以农业监测数据资源建设为切入点,建立统一的标准化信息交换目录和共享机制,围绕农业基础、农业生产、农业发展、农业投入、农产品市场、农村经济六类基础数据,以及种植、畜牧、果业三大行业数据库,形成一批“覆盖全面、口径衔接、时点连贯、数据准确”的农业核心数据,为农业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整套的数据分析解决方案,为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民生活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服务。

3.农村网络扶贫成效明显。全省56个贫困县共有3537种产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在全国22个省832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当中,陕西省贫困县网络交易综合指数排名第10位。区域公共品牌逐步建立,极大提升了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平利县绞股蓝在草药类网销排名中位列第六,富平县柿子在水果类网销排名中居于第九位,紫阳茶网销量位列第十四。电商扶贫在三秦大地遍地开花,推动陕西省数字经济健康发展[7]。广电乡村扶贫工程实施深入推进,已签约实施广电乡村扶贫工程的县(区)累计达到31个,共惠及贫困户82.94万户。

(二)数字经济对工业经济的积极渗透铸就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新平台

依托电子信息业的良好基础和产业优势,陕西以促进制造业信息化创新为目标,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了重大突破。

1.信息化牵引制造业迈上数字化快车道。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提质增效,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两化融合综合指数达到85。聚焦工业互联网主攻方向,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充分依托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以重点领域智能转型为抓手,支持重点行业推行“机器换人”和“智能工厂”建设[8]。企业生产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转变,重点行业推行“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实施“生产型制造”向“创新服务型制造”转变,西电、法士特等20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智能机器人快速发展,涵盖了机器人整机、零部件和集成应用企业约60家,其中研发制造企业20家,西航精密机电所、秦川机床、陕西九立机器人等智能生产设备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9]。

2.信息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突破信息领域核心技术,重点发展以IT技术为主的信息产业,扶持壮大集成电路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建成,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瓶颈,通信设备、物联网、集成电路、云计算、新型电子元器件、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等一批省级企业研究中心全力促推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子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的研发创新,依托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创新平台,开展先进工艺探索,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三星存储芯片产业园等产业园区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3.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引进大数据知名企业,培育省内龙头企业,成立陕西省大数据产业联盟,加快数据资源汇聚,打造大数据基础架构、处理与服务、行业应用的三大产业链,推动“互联网+”向包括工业、文化等多个方向延伸,形成“大数据+制造业”“大数据+服务业”的两大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统筹基础资源,推进“一网一池”建设,加快行业云数据汇聚。盘活数据资源,加快行业云数据的开发应用。促推数据交易办法的制定,建立陕西省数据交易规范体系。目前,陕西省聚集了以美林数据、九索数据等为代表的大数据企业约100余家,行业年产值规模有望达到100亿元。

(三)数字经济与服务业融合极大提升产业发展和管理服务水平

立足现有服务业发展基础,陕西积极建立和不断健全服务业智能化应用平台,并使其在文化旅游产业、社会管理以及民生领域广泛应用,推动服务业增量提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便民增效,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1.数字化服务平台日趋壮大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完善是数字经济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特征。一是广电网络平台升级。西安、宝鸡、渭南的6个FTTH试点中有5个试点实现了业务开通。二是智能应用平台日趋壮大。智能应用管控系统已完成平台运维门户、业务运营门户、开发者门户的开发工程等工作。三是“丝路云”融媒体平台。该项目的建成满足了陕西广播电视台作为省级主流媒体,进行融媒体云平台和“中央厨房”指挥调度中心运行需求,进一步推动全省各级各类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四是“秦岭云”融合业务系统。爱奇艺、腾讯产品已成功上线,游戏、教育板块整体规划已经运营。无线陕西—物联网试点工作有序实施,物联网网关已部署施工[10]。

2.城乡社区精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以打造智慧社区为载体提升城乡社区管理信息化水平。根据当地小区住户入住率、网络覆盖等实际,积极开展智慧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建设广电智慧社区、美丽乡村等新型社区。二是以实施雪亮工程为平台助推公共安全服务信息化层次提升。对省、市、县三级公共安全设施进行优化升级,完成联网共享,实现陕西全省社会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领域的重要部位,以及其他重点区域的安全监控覆盖。

3.民生服务和保障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以政务领域“一网通办”建设为抓手,加快在卫生、教育、交通、家政等领域应用。咸阳市建成了信息惠民“六个一”工程。西安市已全面建成西安时空信息云平台,“长安通”覆盖公共交通、小额支付、自行车租赁等领域。杨凌示范区利用单元网格、二三维GIS、移动互联等技术,已实现城区90%以上的公共设施、房屋土地、街道秩序的科学管理。铜川市构建的居家养老信息平台,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商洛市建设智慧旅游云平台,实现了部分特色小镇和美麗乡村的信息服务全覆盖。

三、数字经济未来发展路径

在“追赶超越”中努力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从高质量促进基础型数字经济发展、高效益推动融合型数字经济转型、高标杆引领产业体制机制创新三大方面着手,是陕西省科学谋划、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未来路径。

(一)推动基础型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1.推动数字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宽带网络提质扩面,加快宽带网络光网化,不断提升骨干网络、支线网络、入户网络传输网速和质量,努力普及企业单位、城镇商业楼宇和住宅小区、农村行政村通光纤。促进移动网络稳步升级,加快完善提升4G网络,适时启动5G网络建设,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先城市后乡村全覆盖快普及。推动IPv6及未来网络部署,加快现有IPv4固定网络基础设施向IPv6转换改造,不断满足支持IPv6业务接入和承载的需要,加速全社会各领域IPv6推广应用。推进新型数字设施部署,积极吸引电信运营商、大型互联网企业、专业数据中心运营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等来陕西建设数据中心。

2.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通信与网络、元器件等基础产业,培育壮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卫星导航等新兴信息产业,加速成长人工智能、区块链、未来网络等前沿信息产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带动性强的数字基础产业。加快数字技术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中的推广应用,建设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农业、服务业互联网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促进工业智能制造、农业生产加工,以及以商贸、物流、金融、旅游、医疗、养老、文化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3.促进数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在数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转移中的主体地位,完善需求导向机制,大力发展数字技术市场。建立健全数字创新技术转移转化社会化机构和服务体系,采取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创业模式,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通过提供新产品市场化应用场景、支持参与本地数字项目建设、优先政府采购本地数字产品等方式,加快数字创新技术推广应用。

4.加快完善数字经济双创平台。支持西咸新区等国家级双创基地建设,加快健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创业模式,为各类创客提供信息咨询、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创业辅导等低成本、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引导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等省级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向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开放,为创客团体提供跨学科、跨区域的创新研发服务。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数字经济创新联盟,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汇聚全球智力资源,提升陕西数字经济创新能力。

(二)加快融合型数字经济提质增效

1.持续壮大融合型数字经济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数字产业布局,释放数字对经济的放大倍增效应,完善多层次产业发展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加快对陕西各个产业领域全方位的改造提升,培育形成一批新业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支持优势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改造工艺流程,改进组织管理,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2.推动农业数字化升级。围绕陕西“3+X”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利用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整合相关农业资源,建设陕西大农业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电子商务信息和动物重大疫情监测等服务,加快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从最初的生产经营,到中间的加工流通环节、再到最后的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的广泛应用,实现对农村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改造提升。加快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机构,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主体提升互联网运用到现代农业生产能力。依托武功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种养加与销售结合的电商模式广泛应用,全面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3.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对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陕西特色优势产业改造,鼓励发展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西安软件新城研发基地等基地建设,鼓励优势企业面向工业行业应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加快实施陕西“十三五”机器换人专项计划,支持陕鼓、法士特、秦川机床等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工厂试点建设,积极研发增材制造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智能传感和控制设备等关键技术,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11]。

4.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全面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商贸物流、现代金融、康体养生、文化旅游等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提升服务业附加值。加快互联网与医疗、教育、家政、餐饮等生活型服务业等行业互动,增强服务对象的体验感。培育壮大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依托曲江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园区,促进网游、动漫视听、电子图书、新媒体等产业集聚发展。

5.促进政府数字化再造。以打造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省市县乡四级高效透明的数字政府为目标,以民生服务为基本导向,建立全省统一的数据传送网络,推进不同地市、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旅游、文化教育、社会管理等民生领域推出一批信息化服务项目,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纵深推进“互联网+放管服”改革,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涉及企业和群众办事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均可在网上申请、网上查询和网上办结,提供线上线下高效政务服务。放宽准入限制,培育一批面向基本公共服务的数据企业,加快重点民生领域服务大数据挖掘开发和利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精准度。

(三)力促数字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1.健全完善数字经济产业治理体系。组建省级大数据发展管理机构,对陕西发展数字经济进行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主要包括推进陕西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发展以及大数据资源管理应用等数字经济发展相关工作。健全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推进各部门、各县市向省级平台转移,不断拓展平台服务功能。探索建立开放包容的适应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型监管治理体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为主体,企业及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

2.创新数字经济产业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全省统一的数字经济相关项目库,加强对数字经济项目的统一储备、招商和组织实施,加大对京东、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国内外知名的互联网企业的引进力度,充分利用好西安国际港务区等平台积极打造跨境电商集散地。加强对陕西数字经济研究院等数字经济产业智库的支持,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人才,为陕西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支撑[12]。

3.健全优化数字经济产业评价体系。加强科研攻关,建立数字经济统计及绩效评估体系,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省级数字经济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联合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采取统计调研、第三方问卷等数据进行综合测评,以期能够较客观反映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经济社会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运行监测,引导各地市、各部门注重数字经济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推动全省数字经济成长壮大。

总之,陕西数字经济成长发展的根本路径在于,以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为引擎,发挥信息化和数字经济驱动引领作用,加快完善政策体系,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支持实体经济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培育新业态,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推进能源互联网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服务业网络化发展和智能化升级,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增强文化旅游体育数字化供给能力,增强数字信息为民惠民服务功能。扎实推进网信军民融合,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对外合作,持续推进大数据行动计划,实施“云端陕西”建设行动计划,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统筹推进各类数字经济园区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平台培育和建设,助推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发展,促进发展新动能成长壮大,以支柱产业的数字经济大力发展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时代追赶超越[13]。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陕西省委网信办的大力支持,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

[1] 二十国集团.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EB/OL].(2016-09-20).http:///www.g20chn.org/index.htm.

[2] 习近平.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18).http://www.china.com.cn.

[3] 宽带发展联盟.中国宽带速率普及状况报告(2018年第二季度)[EB/OL].(2018-07-27).http://www.askci.com.cn.

[4] 张哲浩,杨永林,张亚雄.陕西:快速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N].光明日报,2018-05-29(04).

[5] 张鸿.数字经济助推陕西“三个经济”建设[N].陕西日报,2018-01-29(05).

[6] 张鸿,杜童,任少军.农村电商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以川陜地区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5)∶55-62.

[7] 魏延安.让数字经济成为陕西发展的新动能[EB/OL].(2017-10-25).http://news.cnwest.com/zjt/a/2018/10/25/17502095.html.

[8] 寇佳丽.数字经济:新要素,新增长[J].经济,2018(6)∶21-23.

[9] 冯耕中.陕西枢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新西部,2018(4)∶20.

[10]王振.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35-143.

[11]张铭慎.因势利导用好数字经济四大趋势[J].中国经贸导刊,2018(6)∶57-59.

[12]徐东良.贵州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8∶110.

[13]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政府办公厅.以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为引擎 推动“三个经济”发展[N].陕西日报,2018-05-08(1).

【责任编辑:梁 钧】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陕西
A different kind of pet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走近你,我的陕西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大数据时代我国信用评级业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