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眉山 天府花园
——四川省眉山市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2019-05-05眉山市林业局江昌淆

国土绿化 2019年4期
关键词:眉山市眉山康养

■眉山市林业局 江昌淆

眉山市,古称眉州,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是千年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享有“中国诗书城”的美誉。全市面积7186平方公里,辖东坡、彭山、仁寿、洪雅、丹棱、青神两区四县,是国家级天府新区、大成都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350万。眉山,钟灵毓秀,山川秀美,气候宜人,宜居宜业,近年来已成功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2017年,眉山市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打造青山绿水环抱、满城翰墨飘香的“天府花园”,不断谱写美丽眉山的崭新篇章。

引青入城公园 赵学兵 摄

樱花博览园

苏洵公园一角

绿之萌发——立生态大市绘宏伟蓝图

眉山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站在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高度,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决定,成立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千人动员大会。眉山市将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写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综合目标绩效考核,由市政府与区县政府、市级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坚持规划引领,邀请国内顶尖规划设计团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依据城市东水西山,山、江、城、绿和谐交融的自然生态景观特色,并结合森林发展空间格局、大型基础设施布局和自然文化底蕴,高水平编制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构建了“三山三水,百园百廊,千湖千村”生态脉络,绘就了一幅绿屏环绕、碧水穿城、百园棋布、绿廊相通、千湖镶嵌、林城相依的宏伟生态蓝图。

绿之演绎——筑生态屏障建森林之城

眉山市位于长江上游,生态区位重要。全市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平坝、丘陵、山地皆有分布,生态优势明显,森林类型多样,树种资源丰富,珍稀树木繁多。自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以来,全市完成森林城市建设投资50亿元,义务植树1200万株,人工造林12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0.88个百分点,达到49.49%,进一步筑牢了生态屏障,明显改善了城市、乡村、通道等地人居环境。

城市是森林城市的核心。眉山市坚持把树栽在人群最多处,以大手笔、大气魄规划建成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彭山五湖四海湿地公园、仁寿城市湿地公园、苏洵公园、苏母公园、苏轼公园、苏辙公园等多个大型公园,新增城市公园绿地7900亩,全市各类公园增至138个,为市民休闲、健身、赏景提供了留绿享绿的好去处,使城市面貌、城市生态、城市景观得到大幅提升。注重全民参与,积极发动学校师生、医院职工、小区居民、机关单位职工和城区临街住户投身全民绿化,建成多个绿量充沛、景观优美的“绿色校园”“绿色医院”“绿色小区”“绿色庭院”“绿色阳台” ,使“林城相依、人树相伴”的美好愿景逐步变为现实。注重将城市绿化向城郊工业园区拓展,大力开展节点绿化、通道绿化、企业绿化,新增园区绿化5000亩,实现了以绿化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园区形象、塑造园区特色、提升招商软实力的一举多赢。

家住绿海中 何泽琼 摄

青神县尖山竹林公园

苏轼公园

乡村是森林城市的支撑。眉山市注重突出村镇生态优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浓郁特色,将森林城市创建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大力开展市县级森林小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示范创建活动,不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向乡镇、村和村民家庭延伸,不断强化森林城市建设的“细胞”支撑。近年来,眉山市成功创建全国最美森林小镇3个、全国生态文化村2个、省级森林小镇7个,市县级森林小镇、森林村庄、森林小区、森林人家748个,初步实现乡镇拥翠显绿、村庄产村相融、人家花团锦簇。2018年,眉山市打造有产业、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保障、有活力的“六有”新乡村建设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并专刊刊发、全国推广。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即将在眉山举办并现场参观眉山市村镇建设。

通道是森林城市的脉络。眉山市按照“先绿后彩”的建设时序、高低错落的表现手法,以“带”“点”组合的形式,高水平完成主要道路绿化400公里,并合理配置24个园林景观节点。注重以贯通性森林廊道为生态连接,打造沿江、沿河水上生态走廊142公里,构建了毛河等多条原生态、近自然、林荫化生态廊道,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注重开展绿道建设,新建集生态保育、休闲游憩和科研教育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眉州大道绿道、苏堤公园绿道37公里,基本实现了城市内外绿地的绿荫连接。

绿之蔓延——显产业特色添文化成色

眉山市自然条件优越,文化积淀厚重,自古“物产丰富,甲于西蜀”,三苏文化、长寿文化、竹编文化交融生辉,“东坡文化”享誉全球。在森林城市建设中,眉山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不断推动生态与产业互动,不断促进绿化与文化融合,彰显了浓郁的产业特色,增添了丰富的文化成色。

以生态产业塑造城市品牌。按照“景城一体、产城一体”的总体要求,眉山市大力发展竹产业、森林康养产业、花卉经济、水果产业等特色生态产业,加快推进乐高乐园、恒大童世界和养生谷、瓦屋山中瑞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示范区、天成云盟国际健康养生养老文化项目、黑龙滩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七里坪太阳季度假乐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成功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1个、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种业基地2个、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2个,东坡泡菜、丹棱橘橙、青神竹编跻身2018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百强榜,森林康养产业享有“全国康养看四川,四川康养看眉山”的美誉,充分体现了“生态促进产业、产业反哺生态”的浓郁特色。

以多元文化铸造城市灵魂。2016年以来,眉山市连续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主会场暨眉山樱花节、眉山东坡国际文化节、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眉山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多个全民生态盛会,建成东坡竹园、竹林湿地公园、樱花博览园等主题植物文化园,在城区公园设置生态科普标识解说牌和二维码,充分将东坡文化、竹文化、樱花文化融汇贯通于森林城市建设全过程,促进了地域特色生态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同时,市、县党政军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党政部门带头到联系村建设“绿色基地”,各类学校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积极动员广大师生、家长“植一棵树,做森林城市的创造者”“护一次岛,做森林城市的守护者”“牵一回手,做森林城市的宣传者”,形成了以树铭志、以绿寄情的绿化风尚和森林城市全民共建共享的浓郁氛围。

万亩竹基地 帅志军 摄

绿之荫泽——聚生态红利惠民生福祉

眉山市注重推进森林惠民。据统计,自“创森”开展以来,全市建成木、竹现代林业产业基地210万亩,培育花椒、核桃基地10万亩,建成森林康养基地10个。2018年,实现竹产业产值60亿元,花卉经济综合效益、森林康养综合收入均突破10亿元;全市林业产值实现242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获得收入2000元,分别比“创森”之初增加33亿元、400元。种植业、畜牧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产值分别突破100亿元、140亿元、400亿元,均比“创森”之初实现明显增长,城市森林的生态和经济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获得感显著增强,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经过两年的森林城市建设,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成为每个眉山人的共同追求。如今的眉山,满目青山绿水,处处鸟语花香。公园、绿地、青山、碧水、蓝天、白云,自然与人文景观交融,呈现出一幕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面。一个生态更美、产业更兴、文化更浓、人民更富的森林城市正沿着绿色发展之路砥砺奋进、逐梦前行。

中国椪柑之乡——青神县白果乡 谭永忠摄

猜你喜欢

眉山市眉山康养
眉山印象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
眉山市大学生在线知识付费行为分析
苏轼眉山足迹
眉山市财政支出与公共服务供给实证研究
继往开来新一中 昂首奋进新时代
——四川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书写眉山的几种方式(组章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