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家陈景润与妻子由昆的绝世之恋

2019-05-04徐廷华

华人时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陈景润数学家

徐廷华

陈景润的名字,是因了徐迟写的那篇名闻天下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而走进千千万万读者的视野,一如旋风般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为人们认识了一个执着、刻苦、钻研、勤奋的数学家形象。

心中唯一的一次爱恋

1933年,陈景润出生于福建福州。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厦大校长王亚南慧眼识珠举荐陈景润回母校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陈景润得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赏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66年,陈景润屈居在他那六平方米的简易小屋,借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潜心钻研,经过近10年的推算,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终于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有一步之遥的辉煌。并于1973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1+2),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现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

1978年1月,著名作家徐迟在《人民文学》第1期上发表了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描述了陈景润不畏艰苦、勇攀高峰的事迹。当《人民日报》2月17日以显著版面转载时,强烈的社会反响犹如热流一样流遍了全国,震撼着中外数学界,“陈景润成了中国科学春天的一大盛景”。而此时,家喻户晓的陈景润却因疾病又一次躺在解放军309医院的病床上。

一天,几个医护人员来到陈景润的病房查房,陈景润不经意抬头望去时,心里禁不住猛地一动。他看到了一双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大而明亮的眼睛和一张十分美丽的面孔。几乎就是在那一瞬间,陈景润便对眼前这位尚不知姓名的姑娘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开启了他心中唯一的一次恋情。

让陈景润怦然心动的姑娘名叫由昆。命运就是这么巧合,没几天由昆被负责派到陈景润的病房里值班,机缘让两个人接触的机会更多了。每次由昆一出现,陈景润就显得特别高兴。陈景润借着由昆来查房的机会常和她说话,渐渐知道了她是从武汉军区156医院来北京309医院进修的见习生,知道她还没有男朋友,知道她现在正在学英语。于是,就在他找出理由让由昆和他一起学英语的时候,他对由昆说了一句英语,为了加重自己的情感表达,他又用中文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我们能够生活在一起就好了!”

陈景润对由昆一见钟情。

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最初的时候,由昆是被陈景润的爱情吓坏了。她没有一丁点的思想准备,首先想到的是这不可能,绝不可能,陈景润是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地位那么高,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医务人员,陈景润已经45岁,而自己只有27岁。尽管由昆对陈景润有好感,从心里很尊敬和佩服陈景润,虽然是到了考虑自己婚姻的时候,但自己是个普通的人,和陈景润谈这个事,人们会不会指责我追名逐利?世俗的偏见也在一步步困扰着她。

但真正的爱情是回避不了的,真正的爱情更是无法拒绝。当由昆感受到了陈景润在被她拒绝后的沮丧、痛苦和丧魂失魄,当由昆感觉到陈景润一天数度走到病房外面晾晒衣物,其目的只是为了借机多看一看自己几眼,当她听到陈景润对她说“我们不能在一起的话,我这一辈子都不会结婚了”,陈景润的执著感动了由昆。

陈景润对感情的执著,就像他对事业的执著一样,确立了一个目标,他是绝不会改变的。善良的由昆终于大着胆子鼓足勇气对陈景润说出了这样一句话:“那我们再相互了解一下吧!”

就是这么一句话,让本来已经失望至极的陈景润一下子又看到了希望。也就是从说出这句话开始,由昆从心理上慢慢开始接受了陈景润,接受了陈景润的爱情。一种纯真的爱情开始从由昆的心头产生,并且越来越强烈,直至深入到她的血液和骨髓里。

在那段恋爱的日子里,陈景润和由昆相依相伴,一起去看北京香山的红叶,一起去植物园观赏奇异的植物,一起登临长城,一起游览十三陵水库。走在大自然中的陈景润一点也没有传说中的那种书呆子气。相反,他显得特别地活跃。每一朵花、每一棵草,都会引起他由衷的赞叹;每一株树、每一只鸟,都会令他开心不已。而他的天真和孩子气又更激发了由昆对他的爱。在纯真的爱恋中,两人之间年龄的距离消失了,两人之间地位上的差距也消失了。他们成为世界上最相称、最般配、最亲密、最幸福的一对恋人。

经過两年的相知相恋,1980年8月,陈景润深情地牵起由昆的手,步入婚姻殿堂,他们正式结婚了。

他们的婚礼非常简单。没有举行什么仪式,甚至两人连一套新衣服也没有做,只是买了点糖果散发给前来贺喜的领导和朋友,顺便请大家吃了一顿饭。

结婚一年后,他们有了孩子,陈景润一个人在北京,由昆跟儿子在武汉。一边要工作,一边还要照顾孩子,心头还时时牵挂着丈夫,人累,心更累。在邓小平的关心下,1983年,由昆带着刚满周岁的儿子从武汉军区调到北京,在解放军309医院供职。此时,50岁的陈景润和32岁的由昆,才开始了真正的家庭生活。陈景润亲昵地称呼妻子由昆“由”,而由昆则一直敬重仰慕陈景润,认真地叫陈景润“先生”,从不叫他的名字。

“陈景润星”在夜空陪伴

陈景润非常喜爱自己的儿子,最先给儿子起名叫“由伟”,后来,在由昆的说服下,前面才加了个“陈”姓。“陈”和“由”,是他和由昆的姓,“伟”则寄托了他对孩子最美好的希望。由伟三个月大时,陈景润就试图教孩子写字,将铅笔夹在儿子的小小的手指间,热情地比划着,令人哭笑不得。待到快两岁时,就又在家里教孩子认字,说英语。陈景润一心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每当由昆下班回家,“由回来了,由回来了!”陈景润总是这样高兴地拍着手,带着儿子从书房绕出来,迎接由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命运安排了由昆和陈景润相识、相知、相爱,也安排了她要承担起照料一位伟大数学家的责任和使命。

1985年陈景润被诊断为帕金森氏综合征,后来又因为不幸摔伤,做了股骨置换手术,术后又出现骨化性肌炎,站立十分困难;加之慢性咽喉炎使喉头麻痹,言语不清,吞咽困难。此外,身上还有许多器质性功能受损。从1984年到去世的1996年,这12年中,陈景润几乎全是在医院度过的。由昆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还要照顾丈夫,非常辛苦。但是,她一点也不觉得委屈,守着先生,守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她感到很踏实,很幸福,很满足。

1996年1月17日傍晚,陈景润突发高烧达40度,持续数日不退,医生诊断为肺炎。27日晨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约8分钟后恢复心跳、呼吸。随后,经中组部、卫生部的联系,转入北京医院。北京医院尽了最大努力进行治疗和抢救。然而至3月19日,陈景润还是在由昆不停地呼唤声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年仅63岁。他为科学事业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是:捐赠遗体供医院解剖。

真正的爱是没有尽期的。它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延续。

陈景润的遗体火化后,一部分骨灰存放在八宝山,剩下的骨灰则被由昆拿回家。她把陈景润的骨灰装进另一个骨灰盒,就放在家里。那段日子,由昆经常走到陈景润的骨灰盒前,对着骨灰盒说话。她感到先生还活着,还在家里。

1999年,陈景润逝世三年后,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以示纪念。

2000年5月21日,由昆做了她一生中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为陈景润挑选了一处新的归宿。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骨灰被安放在象征着他所取得的数学成就的“1+2”造型墓中。整个墓背靠青山,左临桃林,右有如意湖,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由昆知道陈景润生前爱花,爱树,爱大自然,特地为先生挑了这么一个环境优雅而又恬静的地方。

由昆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继续表达着自己对先生的敬重、景仰和热爱。化为星辰的“陈景润星”在朗朗的夜空,陪伴着“由”,永不离开。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陈景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激励青年勇攀高峰的典范。

(责编  凌  云)

猜你喜欢

陈景润数学家
华罗庚、陈景润“弄斧”必到“班门”
陈景润和由昆“1+1>2”的幸福生活
命途多舛的数学家:安德烈·韦依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傅里叶
“最美奋斗者”——陈景润
陈景润写借条
走近数学家
数学家回答“神”问题
“华人”牌的骄傲
自学成才的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