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走英伦哈德良长城

2019-05-04沈海滨

华人时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卡莱尔不列颠罗马帝国

沈海滨

在这个世界上,中国的万里长城也算是大名鼎鼎,人人皆知了。但除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在英国的不列颠岛上也有一条长城您听说过吗?英国这条长城就叫哈德良长城,而且在欧洲颇有名气。这条英国版长城是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下令修建的,所以也称为哈德良长城。哈德良长城至今已经有1800多年历史,是罗马帝国在占领不列颠时修建的,从建成后到弃守,它一直是罗马帝国的西北边界。哈德良长城包括城墙、瞭望塔、里堡和城堡等,完整地代表了罗马帝国时代的戍边系统。从纽卡斯尔到卡莱尔,城墙全部在英格兰境内。哈德良长城从东海岸泰恩河口,至西海岸的索尔维湾,横贯不列颠岛的颈部,长城全长达117km,是古罗马时期在不列颠岛上留下的最大的一处遗迹了。最近笔者慕名来到这个地处欧洲的哈德良长城一探究竟。

哈德良长城的前世今生

哈德良长城在罗马皇帝哈德良统治的时代(公元117年—138年),罗马帝国经过了几百年的对外战争,疆域的扩张早已基本完成。在边远地区进行战争已日益艰难,胜负更为难料,占领的地区更难以稳定,也更为无实利可图。而且,罗马帝国的过度扩张,使其不得不面临来自自身的危险,在当时的条件下,维持现有的庞大帝国已十分不易。哈德良皇帝下令停止对外扩张,开始对外谋求和平。哈德良长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造的。而哈德良本人也在罗马帝国中的历史上被称为贤帝,其统治期间为罗马帝国最为强大的时代。

对于当时的超级大国罗马帝国来说,这也是一项惊人的庞大工程。在罗马人看来,长城以南是受罗马教化的“文明人”,长城以北是“野蛮人”。为抵御北方的敌人。哈德良皇帝筑起了长城达全长73公里,高约4.6米、底宽3米、顶宽约2.1米,上面筑有堡垒、瞭望塔等,工程耗时6年。公元142年,罗马人在哈德良长城以北又修筑长达37公里的安东尼长墙。长城的修建,一方面显示了罗马人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标志着罗马人开拓疆土的示威。

哈德良长城建造中要过河,要通过大段不毛之地,先要克服地质方面的困难。从西段开始,用草泥建造,后来全部改用石块,共采用约75万立方米的石头,城墙上本来还有木栅。材料方面也是非同小可。城墙的南北两侧挖有壕沟,约3米深9米宽。南壕沟离城墙较远,两侧各有一道高土屯,高土屯与城墙之间有一条军用道路。北壕沟离城墙较近,可能更深更宽一些,两侧无高土屯。长城每隔1罗马里(约为1481米),建有一座里堡,每座里堡大概能容纳60人。在两座里堡之间有两座塔楼作为哨所。如果有敌情,守卫者能很快地以火光为信号,并沿长城传递,如同中国长城的狼烟烽火。这样,一些军人驻守在长城上,但大部分军队驻扎在长城的南面。沿途建有16座要塞,里面有指挥部、营房、粮仓、医院、甚至庙宇等。一座要塞能容纳500到1000名士兵,这时哈德良长城沿线成了一万多军队的驻地,开始是骑兵部队,后来又增加了步兵。这些军人来自帝国各地,独立编制,保留各自习俗和宗教。

哈德良长城从未发生过太大的战事,也没有太多的英雄传奇。无论是罗马诗人,还是不列颠诗人也没有留下太多的诗篇。随着罗马帝国衰落,哈德良长城383年终于弃守。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不列颠长期陷于割据状态,这条罗马人强加的边界长城不再有任何意义。自然侵蚀和主要是人为破坏,如大量石块被盗、长长一段被平整造路等,哈德良长城已成残迹。面对哈德良长城,人们会怀想罗马帝国的荣耀,也会感叹岁月的无情。哈德良长城现已破败不堪,只能从少数断壁残垣和残存的基座一窥昔日的雄风。英国政府自19世纪80年代起开始有组织地保护哈德良长城。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制定《古迹与考古地区法》,哈德良长城的保护遂有法可依。

走近哈德良长城

我的行程起始于卡莱尔,这也是哈德良长城最西端的城市了,黄昏下的卡莱尔由于其卡莱尔城堡而有一分庄重。事实上,卡莱尔作为英格兰西部重要重镇,一直很受关注。漫步在卡莱尔城区,历史氛围也很浓厚。

在卡莱尔到哈德良长城有专门的旅游大巴往返在这条横贯公路上,并且由于英国的交通良好,其时刻表也是十分靠谱的。沿途只要在站牌处按时等候就可以继续乘坐大巴,并且大巴票是全天一票制,不用重复买票。从卡莱尔出发向东,巴士到达了第一个停靠点:长城博物馆站。这个博物馆相应的介绍了一番罗马帝国时期的几任皇帝,当然重中之重就是修建长城的皇帝哈德良了。博物馆内还有一些铠甲啊,营帐,补给品的展示。室外风光也很不错。此站还有很多徒步的乘客直接下车就开始他们的行程了。而我则是坐上巴士继续行程。当大巴进入遗址区的时候,乌云走啦,可以好好欣赏一下长城遗址景观了。这里的遗址分布十分广阔,视觉上的感受更为明显,脑海中不由想象出不少画面。登上瞭望台,向下俯瞰,配着刚下过雨的蓝天白云,心情舒畅。考古人员还在现场进行工作,这里边发掘边开放,观众可以同步看到现场如何发掘保护的,挺有教育意义的。

好了,继续上路,接下来我终于要看见真正的长城了。由于大巴的站點是在山下,所以在见到长城之前,我们需要先爬一段山路。虽然也不能称之为山吧,其高度顶多算个丘陵,但是伴随着疾风骤雨后,爬起来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啊。在经过艰辛爬坡之后,终于到达了长城跟前,其实比想象中低矮好多,完全不能像国内一样说到了长城脚下,只能说到跟前。所有游客基本都是一个举动———赶紧先上去走一走。看来游客的心理都一样啊。其实现在哈德良长城的很多段都变成了健行步道。这也是当时人无法想象的。这边修建长城的意图同国内不同,当时哈德良长城的主要意义在于分界线,也是一种标志罗马不再扩张的信号。所以并没有修建的十分高大,当然用石料修建成这个样子其实也是很大的一项工程了。伴随着长城的修建,军队的驻扎,周边有了手工业以及商业,其实客观上来说,罗马还是“扩张”了。

哈德良长城在阳光辉映下,宛若绿野中一道长长的白绸飘带。城墙上每隔1罗马里修建一座带有城门的城堡,总共80座;城堡之间建两座望楼,加上其外侧的鹿砦和天然或人造斜坡,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城墙南侧全程伴行著名的罗马军用大道,用以运送兵员和军用物资,其存留路段今天仍作为公路使用;大道南边筑有保护它的壕沟、土堤。靠近长城还筑有14座要塞,整个架构宛如铜墙铁壁!

经历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更主要是盗用其石材建筑城堡、教堂或农庄的人为破坏,哈德良长城虽然大体得以保存,最高处也只剩3米了,但它依然吸引成千上万游人造访,其中很多是循哈德良步道跋涉数天走完全程的徒步者,也不乏带着帐篷的露营者。

漫游哈德良长城

游览哈德良长城之旅这应该是此次不列颠之行中最难忘,也是最美丽的回忆了。起初我在英国行程里列入哈德良长城,仅仅因为它是历史遗迹———也许脑内隐隐约约还有些神话传说———只是想亲自沿城墙走走,踏足在这条英格兰与苏格兰分界线上。后来才意识到,这条长城也是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里绝境长城的原型。

哈德良长城国家步道这条罗马人修建的长城如今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偶尔还能看见几块残存的石块,更多的只是寻常河岸,哪有半点城墙的身影。河水滚滚,对面就是苏格兰。阳光随着云朵的推移而变化。步道上不时碰见背着登山包跋涉的游人,难不成是徒步游历哈德良长城?每个人脸上带着谜一样的成就感,特别友好地跟路上每一个游人打招呼。终于,我到了哈德良长城的罗马堡垒,蓝天绿地,白羊点缀。渐渐地,阴云开始笼罩城堡,我准备沿长城走走,原本计划的一小时游览,因内心被此番美景折服,加至两小时。缓步登上要塞遗址,阴沉的天空,瑟瑟的冷风,冰凉的雨点,衬托出古边疆的悲愤凄凉,而那些长满苔藓,横亘在旷野中的灰黑色巨石,诉说着古罗马的辉煌和岁月的沧桑。站在遗址上放眼四望,景色如画卷般展现开来,风雨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走近城墙,看到Google里很多评论,说无非是一些破石碓,但不知怎么的,就是这些青草丛生的破石碓,对我有着无限的吸引力。随著阳光一点点消逝,我明白哈德良长城之行即将结束了,心满意足地向山下走去,这时候脚已经不听使唤了,加上山路崎岖,下坡左一崴右一崴,看见远处父母架着一个刚上山就崴脚的少年,心里庆幸自己一路过来没有伤残。离开时买了一个雪糕慰劳自己,这时候想起来,可以把雪糕送给崴脚少年冰敷的,不过来不及返回去了,只好作罢。

结束语

如果比较中国的秦汉长城和英国的哈德良长城,抛去长度不讲,从城墙的高矮和宽度上来看,哈德良长城是远逊于中国的长城,这可能与两者防御对象的不同有关。秦汉时抵御的是快马强弓的匈奴,又高又厚的长城成为易守难攻的不可逾越的堡垒,可以有效克制匈奴骑兵的冲击,是弱势步兵集团有效的防守措施;而罗马军队在哈德良抵御的北方部族,骑兵相对有限,以步兵为主,战力和武器与罗马军团相比并无优势,因此以石墙代替木墙,采用深壕高墙的策略就可以起到预防袭扰的作用。

(责编  孙  波)

猜你喜欢

卡莱尔不列颠罗马帝国
济慈诗歌的不列颠书写与民族共同体建构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卡莱尔与珍妮:乌云密布,只待雷鸣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八)“不列颠号”的遇难船员
《新罗马帝国衰亡史》
寻找正宗的“不列颠”咖喱
罗马帝国早期西班牙行省宗教崇拜罗马化刍议
辜负之后, 别再辜负
别怕重来
端坐山巅的预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