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流域史前彩陶文化探析

2019-04-30韩炜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5期
关键词:彩陶史前长江流域

韩炜炜

摘 要:文章对中国长江流域史前彩陶文化分布情况、分型、分期以及各分型、分期主要彩陶纹饰进行了梳理,从仙人洞彩陶萌芽开始,到跨湖桥文化、城背溪文化,再到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进行了十多个彩陶文化的概括研究,对彩陶纹饰、陶系进行了综合整理。

关键词:长江流域;史前;彩陶

彩色陶器广泛存在于我国史前遗址中。黄河流域不仅仰韶文化有彩陶,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都发现有彩陶。长江流域从中上游四川的大溪文化,到中游的屈家岭文化、城背溪文化,再到下游的跨湖桥文化、阴阳营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都发现有彩陶。下面就长江流域彩陶的分布、遗址所属文化类型或分期、彩陶纹饰类别、陶系等基本信息进行综合梳理。

1 彩陶文化分布

长江中游西段主要是大溪文化,主要分布于川西、鄂西、湘北。大溪文化的重要遗址有重庆巫山大溪、江东嘴、欧家老屋,湖北宜都红花套、枝江关庙山、江陵毛家山、松滋桂花树、公安王家岗,湖南澧县三元宫和丁家岗、安乡汤家岗和划城岗等[1]。

长江中游东段主要的彩陶遗址有城背溪遗址、石门皂市镇遗址、屈家岭文化。城背溪遗址位于长江西陵峡以东30千米、长江南岸一级台地,今属湖北枝城市(原宜都县)红花套镇[2];石门皂市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屈家岭文化分布于湖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豫南、湘北等。

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特别是环太湖地区是彩陶分布的重点区域。这里有一脉相承的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还有杭州的跨湖桥文化、宁绍平原的河姆渡文化。另外,还有不容忽视的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该遗址发现了距今1万年在硬圆圈纹上涂硃色的陶片,这应当是彩绘的萌芽。

据目前已发表的资料来看,长江上游和中下游是分布的薄弱地带。

2 长江流域彩陶文化分型或分期

长江流域最早的彩陶文化当属距今1万多年的仙人洞遗址,其次是8000年之前的城背溪文化和跨湖桥文化。

河姆渡文化可以简单地劃分为早、晚两期。

大溪文化分为三峡地区的关庙山类型、湖南澧县三元宫类型及汉水以东的油子岭类型。三峡地区的关庙山类型与渝东地区的大溪文化面貌相同,其分布地域的西界大约到瞿塘峡东口。关庙山类型的典型遗址有湖北宜昌的中堡岛、伍相寺、青水滩、杨家湾,枝江的关庙山,秭归龚家大沟、朝天嘴,重庆巫山的大溪、江东嘴、欧家老屋等[3]。

屈家岭文化按照林邦存先生的《关于屈家岭文化区、系、类型问题的初步分析(续)》可分为鄂中、随枣走廊、郧县城关以东、郧县城关以西豫西南、鄂东南、鄂西、湘北偏西、湘北偏东至鄂东南、湘西怀化9个区,屈家岭、雕龙碑—曹家楼、青龙泉、下王岗、螺蛳、关庙山、划城岗、车轱山、高坎垅9个类型[4]。20世纪80年代,方酉生先生在《试论屈家岭文化》一文中,将屈家岭文化分为屈家岭类型、关庙山类型、划城岗类型3个类型,发现彩陶的主要是划城岗、关庙山类型及石家河文化[5]。

3 各文化代表纹饰

跨湖桥文化,主要有几何纹、动物纹、天文图案,包括条纹、曲折纹、十字纹(鸟形纹)及太阳纹[6]。河姆渡文化,少数动植物纹图像多刻于盛储器的腹部,偶见彩绘彩陶比较独特,数量极少,胎质为夹碳陶,所夹碳较细,器表涂一层细腻的灰白陶土,上施咖啡色和黑褐色彩绘花纹,都为罐类器物的肩腹残片[7]。马家浜文化,少量的植物纹[8]。大溪文化,草叶纹、花瓣纹、抽象变形的龙纹、鸟纹、编织纹、绳纹、网纹、水波纹、朱绘黑陶[9]。屈家岭文化,太极式图案、网格、陶索、锯齿、波浪、圈点、平行条纹[10]。南京北阴阳营文化,有较多的彩陶,有的先施以白色或红色陶衣,再绘以红、黑或深红色彩,花纹较简单,有带纹、网纹、三角纹、弧线纹和姜形方格纹等[11]。崧泽文化,平行弦纹、斜向篮纹[12]。良渚文化,旋纹、斜方格纹、弦纹、宽带纹[13]。

4 结语

相对于黄河流域而言,长江流域目前发现的出土彩陶的遗址较少,彩陶占陶器总量的比重较小,彩陶纹饰种类也比较少,笔者妄揣这大概是因为长江流域在史前流行用刻划技术来装饰陶器的缘故。尽管如此,根据已知材料来看,长江流域彩绘技术萌芽的时间甚至比黄河流域略早。

无论是在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几何类图案都占据了彩陶纹饰的大部分比例。但是各个不同的文化,甚至同一文化的不同类型之间,几何纹的整体面貌差别较大,因本文研究范围所限,不能一一展开说明。

黄河流域的动物图案主要有羊、鱼、鹿、蛙、鹰等,还出现了人面纹和人全身像的舞蹈纹,黄河下游的动物纹多为鸟类,而这也成为东方因素的一大特征。长江流域的动物纹则见有蛇、鸟、龙、鱼等。

从陶色上来说,黄河流域主要是红陶,在仰韶文化末期也出现了灰陶。长江流域有红陶、黑陶、灰陶,黑陶占相当大比重。相应的,彩绘的颜色也有差别,北方主要是褐彩、黑彩较常见,长江流域多见红彩。这大概是因为基底颜色的不同,为了突出纹饰而选择不同颜色。■

参考文献

[1]李文杰.大溪文化的类型和分期[J].考古学报,1986(2):131-132.

[2][7][8][11][13]孙天健,万媛华.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彩陶文化[J].中国陶瓷工业,1998(3):35-40.

[3]卢德佩.略谈大溪文化的彩陶[J].史前研究,1987(3):38.

[4]林邦存.关于屈家岭文化区、系、类型问题的初步分析(续)[J].江汉考古,1997(2):55-56.

[5]方酉生.试论屈家岭文化[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118.

[6]王心喜.试论跨湖桥文化[J].四川文物,2006(4):62.

[9]闵萍.大溪文化彩陶纹饰简析[J].史前研究,2000(00):606-609.

[10]方酉生.试论屈家岭文化[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117.

[12]梁丽君.崧泽、良渚文化三大纹样母题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22-46.

猜你喜欢

彩陶史前长江流域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彩陶绘画·鹳鱼石斧图
史前悲剧
彩陶·远古
流传千年的古老釉色
留白
黄帝战蚩尤
最大的史前海蝎子等
史前大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