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为海军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2019-04-30

政工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战斗力潜艇航母

薛 飞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强大引擎。

回眸70年的风雨历程,人民海军的建设发展史,既是一部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成长创业史,也是一部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紧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队科技兴军战略,海军上下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开创了新时代海军转型建设的崭新局面。

装备创新铸大国重器

2012年11月23日,当戴明盟驾驶歼-15舰载机,稳稳降落在辽宁舰上的时候,坚守在阻拦机工作舱室内的研制人员,在飞机的轰鸣声、钢索拉动的啸叫声中流下了幸福的热泪。

那段时间,无数国人为飞鲨的一着惊海天而兴奋,竞相模仿“航母style”,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根“生命之索”,研制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阻拦索是航母工程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有外国专家曾断言中国搞不了航母,理由之一就是中国造不出阻拦索。然而,靠着自主创新这把利器,海军官兵和科研人员以求真务实、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决战决胜的品质作风,击碎了外国人的妄言,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骄人业绩。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军事核心技术更是买不来的。”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近年来,伴随着海军重点工程型号研制建造,一批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相继取得重大突破,在一些领域正在由“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

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母从大连造船厂的码头下水。从改建到自建,从下水到海试,历经10余年矢志攻坚,航母建设步伐愈发坚实,这是国家综合实力、海军装备建设水平的一次大飞跃。

砸碎的香槟、绚丽的彩带、响彻云霄的汽笛,2017年6月28日,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下水;同年9月1日,新型综合补给舰首舰呼伦湖舰入列;昆明舰、长沙舰、合肥舰、银川舰……一艘接一艘新型战舰陆续加入人民海军的行列,网友用“下饺子”来形容这些闪亮的时刻。

装备创新的成果远不止这些。长春舰、郑州舰、济南舰、西安舰等新型导弹驱逐舰,因其出色的区域防空和超视距打击能力,被军迷网友誉为“中华神盾”;

临沂舰、黄冈舰、三亚舰、烟台舰等新型导弹护卫舰陆续入列,是兼具防空、对海、反潜的“海上多面手”;

蚌埠舰、惠州舰、梅州舰、大同舰等轻型导弹护卫舰密集下水,隐身性能好、电磁兼容性强,先进技术广泛应用,被誉为“海上轻骑兵”;

综合登陆舰、大型补给舰、气垫登陆艇、扫雷舰等新型舰船加入人民海军大家庭,中国制造的海上“钢铁长城”蔚为壮观。

“当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的时候,中国的木质鱼雷快艇才刚刚锯开第一根圆木。”如此刻薄的调侃,曾深深刺痛了国人的心。如今,国际军事观察家则这样评价:“中国海军近10年的发展,超过以前半个世纪。”

巨浪扶摇上万里,威武战舰下五洋。人民海军从白手起家到五大兵种齐全,从旧式小快艇到航母舰载机,从沿岸近海布防到远海大洋用兵,无数让国人点赞、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正是一代代海军官兵锐意创新、开拓奋进的结果。

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

2016年1月8日上午,人民大会堂,花团锦簇,国歌嘹亮。国家最高级别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正在举行。当习主席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颁发给一名海军军官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这位海军军官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他带领团队从零起步,筚路蓝缕,在中国舰船电气工程领域的“拓荒之旅”上,率先在国际上提出“电力集成”的技术思想;面对“电磁兼容”问题,他们与外国人打擂台,成功解决技术难题;面对我国综合电力技术落后西方强国整整一代的局面,他们率先提出新的技术路线实现弯道超越……

“抓创新首先要抓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近年来,海军上下注重创新驱动,下大力气抓科技创新,涌现出一大批科研领军人才,推出了一大批有影响、有分量的科研成果。

被称之“水下杀手”的潜艇,却有着致命的弱点——噪声,如何为潜艇降噪,是世界性难题。海军工程大学某研究所所长何琳长期致力于潜艇减振降噪技术研究,为我国潜艇噪声降低作出重大贡献。近年来,何琳率领团队攻克了多项制约潜艇隐身技术的瓶颈问题,实现了隔振装置技术发展的一次次技术跨越。

“不仅给潜艇披上了隐形外衣,还可以使潜艇声呐听得更远。”海军潜艇学院教授笪良龙成功地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水声环境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并形成了一系列作战原则,推动了国内军事海洋学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作为我国海洋遥感领域的顶尖专家,临近花甲参军入伍的海军某部首席研究员黄韦艮,他的一项研究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不仅在军事装备领域,医疗、后勤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也竞相涌发。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1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满足南沙守备部队官兵日常生活保障需要,南部战区海军保障部携手海军医学研究所,积极探索“集装箱单元化运补模式”和“全程冷链保鲜技术”。如今,蔬菜水果基本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式补给,可将新鲜蔬果“原汁原味”端上守礁官兵的餐桌。

创新之光直通海战场

那年,南海深处,云谲波诡,一支舰艇编队列阵波峰浪谷。突然,一枚反舰导弹凌空来袭。雷达搜索目标、末端防御系统紧急启动,只见新型舰炮万弹齐发,织出密集弹网,来袭导弹凌空开花。而这突破舰炮武器系统应用工程关键技术、为海军舰船织就防护弹幕的人,就是我国新一代舰炮武器系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研究院某所教授邱志明。

科研创新服务于战斗力,将科技的作用向战斗力生成拓展。近年来,伴随着海军一些重点装备的研制和建造,科研创新作为战斗力的“放大器”,助力战斗力快速生成。

2018年4月20日,晨曦微露,西太平洋海域海风猎猎,波涛翻涌。在歼-15舰载机发动机的巨大轰鸣声中,飞行员袁伟驾驶“飞鲨”,冲出辽宁舰滑跃甲板飞上蓝天。浩瀚大洋上,辽宁舰航母编队与“蓝军”济南舰、长春舰展开“背靠背”综合攻防对抗演练。

航母建设启动以来,工程全线矢志攻坚、开拓创新。辽宁舰顺利完成续建、交装入列,歼-15舰载机上舰一次成功,圆满完成舰上滑跃起飞、阻拦着舰数百次,舰机融合试验训练协调推进、愈加深入,由单舰向编队、由训练向实战的战斗力建设步伐持续加快。

科技创新转化为战斗力,让武器装备发挥最大效益。通过科技创新,新型系列常规潜艇综合隐身性能更优,综合作战能力更强,装备体系结构逐步向优。新型系列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及新型作战飞机更加契合现代战场特点,新一代主战舰机立项研制、开工建造,舰艇吨位大幅提升,新型主战舰机比例显著提高,精确打击和综合防御能力成倍提升。

广袤大洋的练兵场上,科技创新的成果处处闪光:

某新型驱逐舰武备试验,官兵拟定射击方案,按照作战方法、战场实际使用环境进行主炮考核,开创了主炮实战化考核的先河;某型雷达拉距试验中,官兵按照规定动作收集实测数据后,又协调承制单位开展自选动作,从边界条件测试雷达最大探测距离;某型声呐综合性能考核中,官兵牵头把定点定向测试改为无目标测试,模拟实战环境诸多要素,从难从严把关声呐作战效能;……

近年来,海军武器装备领域取得科研成果数千项,国家奖项10余项,军队奖项1000余项,数千项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并服务于战斗力提升。

70年,又一个新的起点。站在历史的关键点上,海军上下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全面实施科技兴军战略,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前沿,加强前瞻谋划设计,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不断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让创新成为中国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重要助推器。

猜你喜欢

战斗力潜艇航母
航母召唤,舰载机返航
十分钟读懂潜艇史(下)
潜艇哥别撞我
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战斗力的建议
十分钟读懂潜艇史(上)
潜艇跃进之黄金时代
战斗力爆表的棘龙
航母的“带刀侍卫”
体育少年“战斗力”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