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与大学生个体需求相结合

2019-04-29王岩

世界家苑 2019年3期
关键词:基础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的一条主线,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正确的价值导向与大学生的个体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上达到知行统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價值导向;基础课;

马克思曾经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说“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对国家前途、民族未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基础》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探求价值导向与个体需求相结合,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既贯彻党和国家重要指示精神,也进一步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修课教学的价值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汉代王符《潜夫论·释难》中的“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名句,目的在于强调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就是社会成员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合一。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新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章节,更进一步强化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同时其余各章又从不同角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紧密联系,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基础》课的一条主线。党的十八大报告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基础》课教材内容来看,涵盖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法治等,这既是《基础》课重要的教学内容,又是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课教学提供灵魂性指引,而《基础》课在作用上承担着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识和情感认同,真正能帮助大学生认清正确的人生观,弘扬正确的世界观,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课课堂教学,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一段时期以来,西方国家对我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无孔不入,对中国这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一刻没有停止过。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基础》课这思想教育主阵地,在理论上明辨是非,保持定力,牢牢把握前进的正确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课教学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贴近个体需求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个体需求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化的需求,他们需要用一种价值观去解决他们面对的政治立场、人生意义、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被消解,随之出现利益选择功利化、价值选择多样化,过于强调个人利益至上、忽视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等问题。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在某次研讨会上指出:“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在多元价值观冲击之下,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培育的重要时期的大学生犹如涸辙之鲋,愈发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要贴近学生个体需求。

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作为软力量,意识形态要具有三个特征:第一,自觉地接受;第二,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第三,不仅自己接受,也传播给他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靠大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认同,自觉地接受,并积极传播。在《基础》课教学设计上,要直面学生真正困惑的问题,贴近个体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以爱国主义为例,大学生关于爱国的疑问集中在为什么要爱国以及如何爱国?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爱国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国家?”,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举例犹太人民被各国驱赶、流离失所的悲惨遭遇,来对比2011年我国动用军事力量利比亚撤侨、中国海军在亚丁湾对各国商船护航等事例,让大学生真切感受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是何等自豪,爱国情感油然而生。针对目前存在的一谈到爱国就会想到革命战争年代的“抛头颅洒热血”,“爱国就是抵制某国商品”等一些观点和思潮,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理性爱国,新时代条件下爱国与我们离得更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大学生在当下面对的问题与困惑,多关注学生的思想热点、理论难点,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多元价值观的辨析中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正确回应他们疑惑的问题,进而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3 结语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课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结合社会需求、个人实际情况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自觉担当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与探索者。《基础》课要不断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与个体需求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人民教育,2014(10).

[2] 王易.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3).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党建暨思政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有效途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岩(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理论。

(作者单位: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基础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