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原生态艺术在舞台上流传

2019-04-29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铜鼓杨丽萍原生态

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一位长发飘飘的舞者旋转起来,她手中的长棍直击地面,在黑暗中刺开一道亮光。她旋转着,扭动着,速度越来越快,长发和长棍在忽明忽暗的光线里甩动,带着天赐的磅礴之力,仿佛下一秒就要飞升。鼓声戛然而止,她双手高举长棍,长久地站立,这场祭祀仪式宣告完成。紧接着,是一位身着彩绘的壮汉直穿苍穹的呐喊和直击心魄的鼓声,一场祈福仪式开始了……

这是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和她的团队对于云南原生态艺术的演绎。这些云南独有的艺术形态,起源于两千多年前先民们的日常生活——两千年前,古滇人在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上祭祀、舞蹈、狩猎、农耕……并将这一切通过一种精妙的方法保存下来:刻在青铜贮贝器上。

一边是精彩绝伦的舞蹈艺术,一边是粗犷神秘的青铜贮贝器,这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杨丽萍却说:“做了这么多年云南原生态的舞蹈记录,没想到在贮贝器上能看到很多相似的场景。”都说传统文化是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的灵感之源,这句话在杨丽萍及其团队的舞蹈《云南映象》中得到了直观的体现。

古滇国的人们崇拜牛,把牛奉为“五谷之神”。在贮贝器里,除了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外,还有战国立牛铜鼓贮贝器、战国五牛铜鼓贮贝器、西汉五牛铜鼓贮贝器、西汉七牛铜鼓贮贝器等。两千多年过去了,云南人对于牛的崇拜和感情却不曾淡漠。杨丽萍说,“在采风的时候,经常在云南的各个村落看到与牛相关的元素,因此在《云南映象》中,我加入了牛头舞的段落,持牛头者是祭祀儀式的主持者,又是祭祀舞蹈的领舞人。”

在《云南映像》中,同样由贮贝器启发,取材于云南人生活的元素还有鼓。云南的先民们认为鼓是“通天神器”,不管遇到什么大事都要用到鼓。现如今,云南不同的少数民族部落也依旧使用不同的鼓来祈祷、祭祀、祝福……所以杨丽萍也汲取了很多鼓的元素:西双版纳·基诺族的太阳鼓、哈尼族的铓鼓、云南绿春一带的“神鼓”、老虎鼓、藏鼓等,在《云南映象》中都有表现。这些原本隐于少数部落的艺术形式,得以在舞台上被更多的人欣赏,被更好地流传。

心湖涟漪

在广博的中华大地上,处处是先辈们留下的智慧,处处都有着当地独特的文明印记。原生态并不意味着落后和原始,它体现的是民族生活中具有张力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生活状态,是对美的无限追求。它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磅礴厚重的原始根基。不论是云南的贮贝器,还是四川的三星堆,只要有这些宝藏在,我们总能找到中华民族曾经的来路;不论是杨丽萍的舞蹈,还是其他的艺术作品,只有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守护、敬畏与传承,我们前行的步伐才能愈发笃定,沉稳。

猜你喜欢

铜鼓杨丽萍原生态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61岁的杨丽萍仍有少女般的背影
东兰铜鼓响八方
原生态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原生态河流亟待抢救和保护
杨丽萍的“苦”与“不苦”
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