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油料作物生物质吸油性能研究

2019-04-29李晓君张世林韩飞燕张志军李会珍

中国油脂 2019年2期
关键词:吸油核桃壳花生壳

李晓君,张世林,韩飞燕,张志军,李会珍,陈 铁

(1.中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太原 030051; 2.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宜居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油类污染已成为继农药污染之后,人类所面临的又一重大环保问题。油类污染来源众多,已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石油行业,粮油加工、食品加工、饮食业等都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2];而且,其不仅会形成油膜隔绝空气,同时可被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进而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体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劣而死亡。当前对含油废水的初步处理方法仍在研究开发中,比较成熟的是物理吸附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5]。吸附法是利用材料的吸油特性,使油体粘附在材料表面或材料内部,从而达到降低水体内油脂含量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来源广泛,有机吸附材料包括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一些其他的石油产品的衍生物[6-8];无机吸附材料包括活性炭、硅藻土等一些天然多孔矿物[9-10]。其中有机吸附材料吸附性能好,但造价较高;而一些无机材料,虽然造价低廉,但吸附效率低,且再生困难,应用条件有限。近年来,生物吸附材料[11-14]越来越被重视,一些天然植物秸秆含有多孔的纤维结构,是很好的吸附材料,同时这些植物秸秆属于天然植物生物质,为可再生能源,吸油后的秸秆,可用于燃烧发电或食用菌培养等,也保证了资源的充分利用。

本研究选取向日葵秸秆、紫苏秸秆、花生壳、核桃壳4种油料作物的天然废弃生物质作为吸附材料,研究不同粒径、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其吸油能力的影响,并测试其保油性能和疏水保油性能,为开发生物质油品吸附剂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天然吸附材料:向日葵秸秆、紫苏秸秆、花生壳,中北大学生物资源化工研究所提供;核桃壳,市售核桃脱壳自制。试验用油品:福临门一级大豆油;92#汽油、0#柴油,中石化加油站。

20B型粉碎机,ME204型分析天平,PSBF-600型离心机,HFD-2型烘箱。

1.2 试验方法

1.2.1 材料预处理

将向日葵秸秆、紫苏秸秆、花生壳、核桃壳用流水洗净后烘干,锤片粉碎机粉碎后,采用不同目数的振动筛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的材料,于60℃下烘干至恒重,存放于干燥器中备用。

1.2.2 吸油(水)试验

准确称取约1 g预处理过的材料,装入自制的无纺布兜,浸入含有试验对象的油(水)的量杯中,静置一定时间,使其充分接触。将布兜垂直悬挂,至无油(水)滴落称重,同时用无纺空布兜做空白试验[15]。做3次平行试验,取平均值。按下式计算吸附量(Q)。

Q=(M2-M1-M0)/M

式中:M1为试验前材料与所用布兜的质量,g;M2为试验后材料与布兜的总质量,g;M0为无纺布兜吸油(水)的质量,g;M为材料质量,g。

1.2.3 保油性能试验

将准确称重的吸附饱和材料,在充氮条件下放入防爆三足离心机中,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称重。做3次平行试验,取平均值。按下式计算保油率(△α)。

△α=(1-(m1-m2)/m1)×100%

式中:m1为离心前吸附饱和材料的质量,g;m2为离心后材料的质量,g。

2 结果与分析

2.1 材料吸油能力与粒径的关系

分别称取1 g左右粒径为20、40、60、80目的4种吸附材料放入无纺布兜中,将其置于含有100 g大豆油的烧杯中,30℃下吸附60 min,考察不同粒径对材料吸油能力的影响,结果见图1。

图1 不同粒径对材料吸油能力的影响

由图1可知,相同粒径时,不同材料对大豆油的吸附能力有较大差异,同时同种材料在不同粒径时的吸附能力差异性也较大。总体而言,不同材料的吸附能力大小依次为紫苏秸秆>向日葵秸秆>核桃壳>花生壳;紫苏秸秆在粒径为20目时,吸附性能最优,吸附量达到了3.98 g/g,向日葵秸秆和核桃壳在粒径40目时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量分别为2.91 g/g和1.58 g/g,花生壳粒径为60目时吸附性能最优,吸附量为1.01 g/g。材料粒径对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吸附而言,材料粒径越小,可用的比表面积越大,同时吸附的容量相对而言也就越大,但是粒径过小,也会破坏材料原有的结构,影响吸附效果。

2.2 材料吸油能力与吸附时间的关系

分别选取粒径为20目的紫苏秸秆、40目的向日葵秸秆和核桃壳、60目的花生壳作为试验对象。分别称取1 g左右的待测材料,放于无纺布兜中,将其置于含有100 g大豆油的烧杯中,在30℃下,吸附时间设定为20、30、60、120、180、360 min和720 min,考察不同吸附时间对材料吸油能力的影响,结果见图2。

图2 不同吸附时间对材料吸油能力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不同材料对于大豆油的吸附量一开始均为增大的趋势,但随着吸附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吸附量逐渐趋于平缓,超过最佳吸附时间后,吸附量开始下降。花生壳的最佳吸附时间最短,30 min时吸附量最大,可达1.05 g/g,向日葵秸秆和紫苏秸秆的最佳吸附时间为60 min,此时最大吸油量分别为2.91 g/g和3.98 g/g,核桃壳的最佳吸附时间较长,在120 min时吸附量达到最大,为1.65 g/g。对大豆油吸附量的大小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对油品的吸附首先是材料表面对油品分子的吸附作用,随后油品分子向材料内部孔隙迁移,材料表面继续吸附新的油品分子,所以一开始随着时间的延长,试验材料对油品的吸附量逐渐增大;但由于吸附材料的内部孔隙有限,随着时间的继续延长,吸附速率逐渐趋于平缓。

2.3 材料吸油能力与吸附温度的关系

分别选取粒径为20目的紫苏秸秆、40目的向日葵秸秆和核桃壳、60目的花生壳作为试验对象,称取1 g左右待测材料,放入自制的无纺布兜中,将其置于含有100 g大豆油的烧杯中,吸附温度设定为20、30、40、50、60℃,静置60 min,考察不同吸附温度对材料吸油能力的影响,结果见图3。

图3 不同吸附温度对材料吸油能力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不同材料对大豆油的吸附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50℃时紫苏秸秆达到最大吸附量(4.09 g/g),向日葵秸秆、花生壳和核桃壳的最佳吸附温度均为30℃,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91、1.01 g/g和1.58 g/g。材料对油品的吸附量与油品本身的性质有关。油品的黏度越大,越容易被吸附,但是随着油品黏度的增大,油分子的运动速率就会降低,这将影响材料对油品的吸附。油品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温度提升后油品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材料对于油的吸附量提高;但温度高于一定程度后,油品黏度降低比较明显,此时黏度对于材料吸油量起主要作用,材料吸油量反而降低。

2.4 4种材料对不同油品的吸附性能

分别选取粒径为40目的向日葵秸秆和核桃壳、20目的紫苏秸秆、60目的花生壳作为试验对象,在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60 min条件下,研究4种材料对大豆油、汽油和柴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见表1。

表1 4种材料对不同油品的吸油性能

由表1可知,试验材料对汽油、柴油和大豆油都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但对不同油品的吸附性能是不同的。同种材料对不同油品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性也较大,黏度较高的油品,材料对其吸附能力较强,4种材料对大豆油的吸附效果均强于柴油和汽油。与此同时,油品的密度也可能会对生物材料的吸油量产生影响,吸附材料对油品的吸附与其密度正相关。3种油品的黏度和密度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油品的密度和黏度

2.5 不同材料的保油性能

分别选取粒径为40目的向日葵秸秆和核桃壳、20目的紫苏秸秆、60目的花生壳作为试验对象,在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60 min条件下,分别吸附大豆油、汽油和柴油,分别测试其保油性能,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4种吸附材料均具有一定的保油性能,但与吸油性能有较大的差异。核桃壳和花生壳的保油能力较好,但其吸油性能较差;紫苏秸秆的吸油能力最佳,但其保油性能偏差,对大豆油的保油性能较核桃壳低5.9个百分点,这可能与两者的纤维素含量差异有关,核桃壳的纤维素含量低于紫苏秸秆导致其吸油量偏低,但自身含有的官能团易与油品发生相关亲和作用,使其不易漏油。

表3 不同吸附材料的保油性能

2.6 不同材料的疏水保油性能

分别选取粒径为40目的向日葵秸秆和核桃壳、20目的紫苏秸秆、60目的花生壳作为试验对象,在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60 min条件下,验证试验材料的疏水保油性能,结果见图4。

注:油水比以吸油量/吸水量表示。

由图4可知,向日葵秸秆的吸水能力最强,为3.87 g/g,其次为紫苏秸秆,为3.57 g/g。油水比依次为向日葵秸秆<花生壳<核桃壳<紫苏秸秆,其中紫苏秸秆的油水比可达1.12。天然植物含纤维素比较多,纤维素具有亲水疏油的特性,为了能充分地利用天然植物生物质,可以采用物理或者化学等方法对其改性,增加其亲油性能。

3 结 论

向日葵秸秆、紫苏秸秆、花生壳和核桃壳的最佳吸油粒径分别为40、20、60目和40目;最佳吸附时间分别为60、60、30 min和120 min;最佳吸附温度分别为30、50、30℃和30℃;4种材料的最大吸油量依次为紫苏秸秆>向日葵秸秆>核桃壳>花生壳。

4种材料对3种不同油品的吸附能力依次为大豆油>柴油>汽油;4种材料的保油性能依次为核桃壳>花生壳>紫苏秸秆>向日葵秸秆;油水比依次为紫苏秸秆>核桃壳>花生壳>向日葵秸秆。

与合成纤维材料相比,4种油料作物生物质的吸油性能稍弱,但作为农业废弃物具有来源广泛和成本低廉的优势,同时材料本身对环境无毒无害,吸附饱和后可作为培养食用菌的基质、生物肥料或焚烧处理,均无二次污染;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吸附性能,可通过相应的绿色化工工艺对其进行改性处理,增加其吸附性能,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猜你喜欢

吸油核桃壳花生壳
摆线泵中配油盘结构对容积效率的影响分析
趣味果壳画
高锰酸钾改性核桃壳基生物炭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
天然纤维素纤维吸油研究进展
新型自密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新型可压缩吸油拖栏设计
口腔溃疡用核桃壳粉漱口
用核桃壳制作工艺帆船
核桃壳基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半枚花生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