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擦皮鞋》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

2019-04-28周国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情节人物主题

周国瑞

内容摘要:微小说的独有特点和艺术优势是篇幅短小、人物少、故事情节简单,只截取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个片断或某个场景进行横断面的描写;在艺术处理上,对情节、环境不做精雕細刻,只集中精力描绘人物、深化主题;节奏变化紧凑,构思结构精巧,能收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例如微小说《擦皮鞋》就集中体现出了这些特点与优势。

关键词:人物 情节 环境 主题 赏析

大家知道,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通常都具有“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微型小说”简称“微小说”,是小说的样式之一,亦有“一分钟小说”“小小说”“超短篇小说”“掌读小说”“袖珍小说”“闪小说”等别称。它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人物少、故事情节简单,只截取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个片断或某个场景进行横断面的描写。在艺术处理上,对情节、环境不做精雕细刻,只集中精力描绘人物、深化主题。节奏变化紧凑,构思结构精巧,能收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例如下面的这篇微小说:

擦皮鞋

佚 名

一个局长开着车去学校里接儿子,一看还有10多分钟,就让学校门口一个中年妇女擦皮鞋,一只皮鞋擦好后,儿子出来了,局长问道:“今天考试考得怎么样?”儿子摇摇头说:“考得不理想。”局长严厉地说:“你可要好好读书,不好好念书,考不上大学,长大后你就要像这位阿姨一样擦皮鞋。”

皮鞋擦好后,局长带儿子上车。行至半路,手机响了,接通后得知是擦皮鞋的打来的,问他丢了什么东西?局长猛然想起,刚才把皮包丢在她那了,包里有2000元现金,一盒名片,还有几张和情人外出旅游的照片,还没来得及“转移阵地”呢!局长挂断电话,立刻掉头赶回去。局长跑过去说:“你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啊!”中年妇女却不紧不慢地说:“你先别忙着给我戴高帽子,我这拾金不昧是有条件的。”局长说:“我给你200元钱,你看行吗?”中年妇女摇了摇头。局长急了:“给500元,可以了吧?”中年妇女还是摇头。局长咬咬牙说:“我把包里2000元都给你,这下总行了吧?”中年妇女一声冷笑:“局长大人,我什么都不要,就要你为我擦一次皮鞋。”

局长正在犹豫,中年妇女收起包说:“不想干啊?那好,今晚我就把包送到你家里,我认识你的爱人,家长会上见过面。”局长如同听到晴天霹雳,一咬牙妥协,说:“擦!我这个局长给你擦!”

不一会,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女孩跑过来,好奇地看着他,说:“妈,这不是我们班王浩的爸爸吗?听王浩说,他爸爸是个局长呢!”

中年妇女噗哧一下笑出声了:“局长就不能擦皮鞋吗?孩子,我可告诉你,你成绩差点没关系,但一定要好好学做人,否则的话,长大以后,即使当上了局长,也照样给人擦皮鞋!”

(摘选自《今日头条》)

读完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微小说《擦皮鞋》不仅“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齐全,而且主题深刻,极富教育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微小说的第一个要素——人物。

这篇微小说虽然行文简短,但是人物性格鲜明。无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微型小说,都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文学形象来表达创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评价,通过文学形象来体现创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在这篇600来字的微小说中,创作者以简洁的语言描写为主,辅以生动的神态描写来塑造和刻画人物。作品中的男、女两位主人公,虽然各自的社会经济地位悬殊,但却有着中国人的传统的共同心理。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悬殊表现在:一个是有“局长”头衔的公职人员,送接儿子上学放学都开私家车(因为如今国家机关对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谁也不敢公然违反),随身携带的包里经常会装有一两千块钱,遇到事情随手就能向他人支付200元、500元、2000元;一个是以“擦皮鞋”谋生的个体劳动者,没有稳定和丰厚的经济收入(因为遇到雨雪天气就不可能出来摆摊擦鞋),还要艰难地负担孩子的生活、教育等日常支出。然而,社会经济地位悬殊的“局长”和“擦鞋女”,却有着中国人的传统的共同心理,即他们都希望各自的子、女将来有出息,而不希望各自的子、女将来去当为对方“擦皮鞋”的人。这可从男、女主人公在分别教育各自子、女的语言与态度上看出来——如“局长严厉地”对儿子说:“你可要好好读书,不好好念书,考不上大学,长大后你就要像这位阿姨一样擦皮鞋”;而擦鞋的“中年妇女噗哧一下笑出声”地对女儿说:“孩子,我可告诉你,你成绩差点没关系,但一定要好好学做人,否则的话,长大以后,即使当上了局长,也照样给人擦皮鞋!”创作者在微小说《擦皮鞋》中除描述和反映了男、女主人公的悬殊社会经济地位和传统中国人的共同心理之外,还刻画和塑造了两个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咱们按照男、女主人公在微小说中的出场顺序,先来赏析男主人公“局长”这一人物形象。从第1自然段一开头交代的“局长开着车去学校里接儿子”来看,不能不让人感到“局长”在家庭生活中还算得上是一位慈父,不然他不可能每天或经常亲自开车送接儿子上学放学。虽然文中没有出现和交代“局长”的妻子是干什么的,但却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局长”的妻子、儿子的母亲或许是一位中学教师或大学教授,或许是一位医生或护士,或许是一位国家公务员或在企事业单位的上班族,因为从事这些职业的人通常在上下班的时候,都要以签名、打卡或按指纹、扫描脸的方式来证明没有迟到和早退,所以送接儿子上学放学的担子大都落在了平时能自由掌握上下班时间的“局长”身上。而如果“局长”的妻子、儿子的母亲是一位全职太太、无业妇女或私企老板的话,则会有充足的闲暇时间来负责每天送接儿子上学放学的任务,不至于让当“局长”的老公去送接儿子上学放学。现在这位“局长”,不说他是在每天利用提前上下班来送接儿子上学放学吧,至少他是在经常利用提前上下班来送接儿子上学放学,这一点足以表明“局长”尽到了一位关爱儿子的“慈父”的责任。但就在这位“慈父”的身上,却也有着“严厉”的一面。如第1段中写到儿子放学出了校门,局长问道:“今天考试考得怎么样?”儿子摇摇头说:“考得不理想。”局长严厉地说:“你可要好好读书,不好好念书,考不上大学,长大后你就要像这位阿姨一样擦皮鞋。”——从那“局长严厉”的神态和语气中,不难看到“局长”平时望子成龙,对儿子的严格要求与目标定位都是很高的。对儿子的慈爱关怀与严厉训斥看似矛盾,但同时统一在“局长”的身上,就好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除此之外,从微小说的后面描述中,我们还能发现“局长”的其他一些性格侧面:①粗心大意、做事不够谨慎——他只在擦个皮鞋的“10多分钟”里,就遗落了自己装有重要物品的皮包;②缺乏家庭责任感、对妻子不忠、有婚内出轨之嫌——他的皮包里就“有几张和情人外出旅游的照片,还没来得及‘转移阵地”;③看重个人面子、顾及社会影响、尚未丧失羞耻心——当“局长带儿子上车。行至半路,手机响了,接通后得知是擦皮鞋的打来的,问他丢了什么东西?局长猛然想起,刚才把皮包丢在她那了”,那包里除有现金,“还有几张和情人外出旅游的照片”,于是“局长挂断电话,立刻掉头赶回去”,不惜要用“包里2000元”去买个家庭的平安和保全自己的名声。所有这些,都使读者感到“局长”这个人物形象既真实、生动,又立体、丰满。

咱们再来赏析微小说中的另一个主人公“擦鞋女”的人物形象。①她是一个勤劳顾家的人——从第1自然段的文字描述来看,擦皮鞋的“中年妇女”把擦鞋摊摆在学校门口附近,既是為了送接女儿上学放学方便,更是为了用自己的双手挣点收入维持生活、养育女儿。②她是一个诚实善良的人——从第2自然段的文字描述来看,擦皮鞋的“中年妇女”发现了顾客遗落的装有贵重物品的皮包,是在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对方来领取,却未贪心藏匿下来。③她是一个聪明灵活的人——仍是从第2自然段的文字描述看出,擦皮鞋的“中年妇女”能从顾客遗落皮包里的名片上,找到手机号码来及时联系与通知失主。④她是一个自尊自强的人——仍是从第2自然段的文字描述看出,擦皮鞋的“中年妇女”及时唤回“局长”归还他遗落的装有贵重物品的皮包,既不是为了听到失主对她的“拾金不昧”的赞美之言,也不是为了得到失主给她的“2000元”的金钱之谢,而是为了维护自己做人做事的人格尊严,她的那句“局长大人,我什么都不要,就要你为我擦一次皮鞋”的铿锵之言掷地有声!⑤她是一个有智有谋的人——从第3自然段的文字描述来看,擦皮鞋的“中年妇女”善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和“迂回包抄,以退为进”,她见局长“犹豫”着不愿屈身给自己擦鞋,便收起包说:“不想干啊?那好,今晚我就把包送到你家里,我认识你的爱人,家长会上见过面。”局长如同听到晴天霹雳,一咬牙妥协,说:“擦!我这个局长给你擦!”⑥她是一个乐观幽默的人——从微小说的最后两段文字描述来看,擦皮鞋的“中年妇女”面对女儿的诧异:“妈,这不是我们班王浩的爸爸吗?听王浩说,他爸爸是个局长呢!”只见“中年妇女噗哧一下笑出声”地教导自己的女儿:“局长就不能擦皮鞋吗?孩子,我可告诉你,你成绩差点没关系,但一定要好好学做人,否则的话,长大以后,即使当上了局长,也照样给人擦皮鞋!”由此可见,创作者在塑造和刻画“擦鞋女”这一典型形象上,是花费了艺术匠心和倾注了赞美之情的。

其次,我们来看微小说的第二个要素——情节。

微小说《擦皮鞋》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而紧凑,但却极具戏剧性和喜剧性。全篇以“擦皮鞋”为起始点——交代出了男、女主人公的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全篇以“擦皮鞋”为冲突点——展示出了男、女主人公在观念上的巨大差异和人格上的巨大差异;全篇以“擦皮鞋”为转折点——先是男主人公掏钱让女主人公为他擦鞋,后是女主人公让男主人公免费为她擦鞋;全篇以“擦皮鞋”为关键点——男、女两位主人公都是以将来不要替人擦皮鞋来教导各自的子女要“好好念书”和“好好做人”。总之,全篇是以“擦皮鞋”为中心点——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有效地推进了情节、巧妙地营造了笑点、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再次,我们来看微小说的第三个要素——环境。

微小说《擦皮鞋》所选取的人物活动环境十分典型而别致——“学校门口”,这无形之中就与在学校教育、课堂教育之外,应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理想教育、人格教育、职业教育等等方面紧密联系起来了,从而将教育的环境由校内延伸到了校外,由课堂扩展到了社会,由理论联系到了现实。

尽管微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社会经济地位悬殊,双方的生活轨迹本来就像是在两股道上跑的火车,平时可能会有相遇的时候,却很难同时停靠在一个车站。然而,世间万事万物的联系性竟使这“两节车头”同时停靠在一个车站上成为了顺理成章的可能。从微小说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男、女主人公的各自子女都上同一所小学,并且正好同在一个班里。男主人公“局长”可能不会每天、但却会经常送接儿子上学放学来到“学校门口”;而女主人公“中年妇女”为了接送女儿方便和在人来人往的地方赚钱方便,便把擦鞋摊摆到了“学校门口”。——这使得终于有一天“局长开着车去学校里接儿子,一看还有10多分钟,就让学校门口一个中年妇女擦皮鞋”,于是“两节车头”就这样合情合理地停靠在了同一站台,男、女主人公就这样在“学校门口”相遇到了一起。创作者所设置的“学校门口”这一典型环境,不仅为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提供了展示思想观念、人格品质、理想追求的最佳平台与舞台,而且也为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发展提供了思想碰撞、矛盾冲突、情节转化的合理背景与契机,同时更是寓意着既要重视校内和课堂这样的小环境对孩子教育的作用,但更不能忽视校外和社会这样的大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最后,我们来看微小说的最核心要素——主题。

任何文学作品都不能没有主题。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指创作者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一部(或一篇)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从内容上看,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没有它就没有文学作品存在的价值;从结构上看,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无论人物、情节、环境,还是各种表现手法与技巧等都要为它服务。

读完微小说《擦皮鞋》,我们不难发现,它在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还带有一种强烈的讽喻劝诫味道,能让人沉入深深的思考与反省。在现代社会里,从事“擦皮鞋”的职业本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通过一门简单手艺和一种诚实劳动来养家育子,虽然谈不上伟大与崇高,但也平凡而实在。可是,微小说《擦皮鞋》中的男、女主人公却偏偏都拿“擦皮鞋”来说事——以现身说法来教育各自的子女。然而尽管男、女主人公都把“擦皮鞋”视为一种“卑贱”的事情,但是在教育各自子女的目的上,两个人所嘲讽的角度却是迥然不同的——文中的“局长”轻蔑的是“中年妇女”给他擦皮鞋的“卑贱”职业,文中的“中年妇女”鄙夷的是“局长”为她擦皮鞋的“卑贱”人格。总而言之,创作者在微小说《擦皮鞋》中,通过讲述男、女主人公分别替对方“擦皮鞋”的故事,辛辣地嘲讽了“局长”在孩子教育中的偏执而狭隘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集中体现在第一段)——“你可要好好读书,不好好念书,考不上大学,长大后你就要像这位阿姨一样擦皮鞋。”又借“擦鞋女”的口正面地表达了创作者对社会、对现实、对人生、对择业、对做人的看法(集中体现在最后一段)——“局长就不能擦皮鞋吗?孩子,我可告诉你,你成绩差点没关系,但一定要好好学做人,否则的话,长大以后,即使当上了局长,也照样给人擦皮鞋!”——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微小说《擦皮鞋》更像是一则弘毅励志、喻世明理的当代寓言。

综上所述,从以上对微小说《擦皮鞋》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的赏析来看,它的确集中体现出了微小说的独有特点与艺术优势:篇幅短小、人物少、故事情节简单,只截取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个片断或某个场景进行横断面的描写;在艺术处理上,对情节、环境不做精雕细刻,只集中精力描绘人物、深化主题;节奏变化紧凑,构思结构精巧,能收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情节人物主题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