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单元整合

2019-04-28杨淑珍

学周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摘 要:教材文本系统地阐述语文基础知识及研究成果,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目前的教材文本均已按照单元形式排列,但每个单元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关联的组合体。教师教学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多种策略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语教材;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4-008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072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注重单元整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语文素养。教材文本、教师与学生构成教学活动基本要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力军,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小学语文教师要实施单元整合教學,发挥教师与学生、教材间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基本原则

(一)整合原则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在设计与操作上强调“整合”二字,即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性教学。“单元整合教学”不是简单地组合单元教学内容,而是要整合把握单元教材的内容,理解作者的表达情感、观点,要理解不同单元表达方式及文本内容等,从而体现教材文本的内涵、价值。

(二)衔接原则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单元之间是有衔接的,具有连贯性,单元内容及理解运用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联。因此,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注重单元间的衔接和铺垫。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让学生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让学生用心感受作者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教材安排这些内容,让学生在心灵、情感、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有所感触。

(三)自主原则

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单元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以培养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目标。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养成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内容整合策略

(一)方法得当

每一单元教材文本中安排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精读课文是教学主体,略读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师要找寻精读与略读课文间的切入点,把学习精读课文的方法应用到学习略读课文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教材安排四篇课文:《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精读课文:《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略读课文:《山雨》和《索溪峪的“野”》。通过研读教材,教师发现《山中访友》和《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在表现手法及情感表达上有相同之处,可把这些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精读课文《山中访友》写的是作者满怀好心情,访问山中的“朋友”,诉说心声,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如诗如画的境界。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排比、想象,抒写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文中有一段文字写山中的雷阵雨,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反复品读回味,接着导入《山雨》的学习,让学生品味不一样的山雨,体味其中的韵味,感悟作者的独特感受。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同样运用了想象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对大自然浓浓的情。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篇文章在情感表达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让学生可以借助联想、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只有把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进行整合,才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加快对语文知识的迁移。

(二)练笔升华

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习作与口语交际,有的文本后安排有小练笔。课后小练笔是学生对教材内容与单元主题的深入理解。教学流程为:初读课文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对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感悟;品读课文升华文章情感,体会其韵味;练笔感悟,体会文章的深意。课后小练笔,是为了让学生根据单元主题深入思考,使他们的思维不局限于一篇文章中,强化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整体感悟单元主题,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异中求同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这些文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主题相似、体裁相似、内容相似、教法相似。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指导学生进行整体研读,分析对照,赏析细节,从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掌握其中蕴含的语言文字的规律,有效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教师把《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一起教学,教学总体思路:合—分—合。学生先对这两首诗初步感知,了解诗意,分析两诗的异同,为进一步理解奠定基础。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对古诗分别进行解读。理解并分析《独坐敬亭山》,围绕“独”字,体会诗人内心的孤独情怀,感悟诗人人生的悲凉。学习《望洞庭》时,紧扣“望”字,学生在赏析了诗人笔下洞庭湖秋夜的美景,品味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与赞美,领略诗人不凡的气度与情致。最后让学生对这两首诗整体领悟,引导学生理解:虽然这两首诗从表面上看情调不同,但这两诗句句是景,句句含情,由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情感。教师整合这两首古诗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与分析古诗内容,收获颇丰。整体感知,对照分析,进一步深化学生思维,更好地把握单元主题,重新建构语文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傅登顺.“四体”兼顾,语文教学须扶正补缺纠偏[J].语文建设,2017(36).

[2]吴晓慧.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8(15).

[3]杜小琴,王凯.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论坛,2016(13).[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杨淑珍(1971.3— ),女,汉族,河北盐山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研读教材 合理整合
构建“单元整合、主题牵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