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县“专业镇”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9-04-27梅萱刘洪桥

源流 2019年11期
关键词:梅县城东水产

梅萱 刘洪桥

秋日的梅县区,是一幅迷人的画卷:雁南飞茶园游人如织、灵光寺香火袅袅;省金柚专业镇松口镇、石扇镇一望无际的柚林挂满累累硕果;省水产专业镇水车镇水产养殖业有声有色;省蔬菜种植专业镇梅南镇的有机蔬菜长势喜人;在省机电专业镇城东镇内,BPW(梅州)车轴等机电企业正开足马力,增资扩产。

作为县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体,专业镇建设在梅县区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至目前,梅县区共有雁洋、畲江、石扇、水车、梅南、城东、松口和南口八个省级专业镇,丙村和隆文两个市级专业镇,共涉及旅游、机电、工艺编织、金柚、蔬菜等八个产业,通过发挥产业优势,有效推动特色产业巩固发展,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梅县区深入实施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将专业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专业镇资源优势、集聚效应、龙头作用和辐射能力,推动特色产业巩固发展,有效探索具有梅县特色的专业镇建设发展之路,推动红色苏区绿色发展。

整合特色资源 推动全域旅游

镇在林中、居在园中、人在画中,在这里,人们的节奏都会不自觉地放慢。雁洋,这座“客家文化浸润出的慢游小镇”,仅仅188平方公里的土地,聚集了1家国家5A级景区、3家国家4A级景区和桥溪古韵景区及粤东名山五指峰等六大旅游景区,拥有“国际慢城”“中国十大美丽乡镇”“广东十大明星小镇”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该镇立足厚重的客家人文资源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以发展红色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目标,以完善规划、优化环境、加强管理等为工作重点,不断推动旅游产业发展。2006年,雁洋镇从省金柚专业镇变更为省旅游专业镇。2018年,雁洋镇旅游人数79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35亿元,旅游业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编制国际慢城旅游规划的基础上,该镇不断整合优势资源,近年来引进了总投资32亿元的富力地产、乐恩实业等9个项目,逐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现代农业、新型工业联动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2017年8月,雁洋文化旅游小镇被列为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示范点。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特色小镇是专业镇的升级版,将会把雁洋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城镇,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发挥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条

在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车间,各类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技术人员正在调试生产设备,全力推进八期投资项目。

今年是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落户城东镇的第24个年头,也是企业八期投资发展规划的第二年。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阮茂告诉笔者,预计至2022年,八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可新增年产值约8亿元,年新增税收约1亿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500个,带动城东镇等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实现年配套产值约4亿元。

2012年,城东镇被认定为广东省(机电)技术创新专业镇。多年来,该镇坚持“以工业为主体,以服务业和农业为两翼实现绿色产业腾飞”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的示范作用,延伸产业链条,不断集聚和发展机电装备产业,着力打造“机电小镇·魅力城东”。

城东镇目前共有机电企业28家,包括20家机电制造企业,4家机电销售企业,4家机电物流配送企业,还形成下游机电维修个体企业100多家和相关服务企业20多家,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形成了“绿色经济工业走廊”。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城东镇工农业总产值25.22亿元,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其中全镇机电产业总收入超过18亿元,实现镇级财政收入4184万元。

聚焦产业优势 实现富民强镇

每年柚子丰收时,在松口镇随处可见柚农们忙碌的身影—摘柚、套袋、打包、装车……整个镇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作为金柚专业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大黄村柚果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蜜柚和沙田柚年总产量约3500万斤。2018年,该村柚果种植、经销和仓储加工各项产值累计已超过1亿元,迈入“亿元村”行列。2015年,梅县区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建成了占地300亩的梅县(大黄)金柚产业园,吸引了24家企业进驻,搭建起集信息化柚果交易、现代自动化柚果仓储于一体的规模化购销平台。

大黄村的发展是松口镇多措并举做强做大金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松口镇是省沙田柚专业镇,全镇水果面积有6.5万亩,总产量15.5万吨,2018年产值约7.8亿元,形成了37个沙田柚种植专业村。

在梅县区的西南部,作为广东省水产科技创新专业镇的水车镇通过发展特色渔业,省、市、县三级共建梅县绿色健康渔业示范园区,推进与珠江水产研究院以及嘉应学院的特色水产养殖科技项目战略协作,培育新品种,催生新业态。

2010年被认定为省水产专业镇至目前,水车镇共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3家、骨干龙头企业3家,水产养殖户有1500户,占总户数的33.33%。2018年,该镇水产总产值1.28亿元,人均水产年收入6002元,水产养殖业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

梅县区正以专业镇建设为抓手,抓龙头、扩基地,深加工、精包装,树品牌、促营销,推动特色农业“百花齐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发挥辐射能力助推脱贫攻坚

进入深秋,中西节日接踵而至,自然少不了各种工艺品装饰。走进广东省工艺编织专业镇—梅县区畲江镇,大小不一的圣诞老人,灵动可爱的小鹿,藤制的白天鹅、猫头鹰等手工艺品应接不暇,各种各样的创意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临街的商铺人来人往,不少店主边做生意边编织工艺品。梅州市锦芳工艺有限公司就在这拥擠的街道旁。谁能想到,这家不起眼的公司,与全世界20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2018年实现产值6776万元。

“我们公司创办至今已有30多年,藤、竹、木、铁、丝绸等五大类的工艺品远销欧美等国。”该公司负责人刘国南介绍道,公司目前带动了2200多名农户从事工艺编织。

在“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下,畲江全镇32家工艺企业和2000多户家庭作坊式加工经营户,有效解决了畲江近八成的劳动力就业。近年来,畲江镇不断加快行业协会规范化建设步伐,促进工艺行业做强做大,形成集聚式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发展达到成行成市。

2018年,畲江镇工艺总产值1.69亿元,编织产业发展和专业镇的建设,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集聚发展。梅县区各专业镇正不断发挥产业优势,点燃镇域经济新引擎,释放高质量发展“镇能量”。

猜你喜欢

梅县城东水产
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展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梅花知音
梅花知音
《城东早春》
奋进中的瑶海区城东街道
城东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