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平凡的清远扶贫创新之路

2019-04-27梁竹

源流 2019年11期
关键词:清远市高新技术试验区

梁竹

“老、少、山、边、穷”是人们对清远市的最初印象。在清远所辖县(市、区)中,有7个是山区,4个是老区,2个是少数民族地区,5个是财政补贴县。建市之初,清远国民生产总值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停留在24亿元左右,成为广东欠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

当年的清远,曾是落后、贫困的代名词,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曾有33个“特困”乡镇,10万人未解决温饱问题,9万人未解决饮水问题。与广州邻近,但清远与广州两地的发展却有着天壤之别。

摆脱贫困,成為一代代清远人共同的愿望和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清远致力于探索新的扶贫模式,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演绎精彩故事。

成立全国首家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

为加快经济发展,清远积极探索“异地造血”的扶贫路子,在清远南部距市区6公里处(现清远高新区所在地),划出一片土地,引进技术、资金,集中办扶贫工业,对贫困地区实行税利返还。199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广东省清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当年10月,正式启动的“三通一平”工程,拉开了清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建设的序幕。

这个试验区头两年曾被中央、省政府寄予重望。成立之后的第二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时任省委书记谢非的陪同下,考察了清远市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并听取了清远市委、市政府负责人的汇报。田纪云对清远市为贫困山区在异地培植长期可靠财源的做法十分赞赏,并为试验区题词:“办好扶贫试验区,探索致富新路子”。1992年11月,国务院将清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列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这也是全国首家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

清远市“异地造血”扶贫模式也让省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清远,也得到了国家和省的充分肯定。199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308号文件,同意广东省清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增挂“广东省清远经济开发试验区”的牌子。这意味着,清远经济开发试验区已从肩负“扶贫”的责任,同时肩负着经济改革试验的新历史使命。

2011年,省政府认定清远高新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此,作为清远实现振兴发展最重要的平台,高新区承载了全市打造高端产业新区的梦想,并成为清远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2015年9月29日,广东省《关于请求批准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

近年来,清远高新区相继获批国家火炬高性能结构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9个国字号品牌。全区现有国家级科技平台14个,省级科技平台44个,建有聚航研究院、佳致研究院、中科量子研究院、容大生物研究院等企业研发平台,以及华炬孵化器(国家级孵化器)、天安智谷孵化器等孵化平台,另有中大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华工生物检测安评中心、华师(清远)科技产业研究院正在加紧推进。

目前,全区共有国家工程中心1家,省工程中心35家,市工程中心5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家,博士工作站8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家;新型研发机构2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2018年,全区专利申请量2538 件,比上年同比增长11%;发明专利申请量718件,比上年同比增长18%;专利授权量1527件,比上年同比增长88%,发明专利授权94件,比上年同比增长109%。

18万山民迁出石灰岩山区

清远、韶关两市的清新、阳山、连南、英德、连州、乐昌、乳源等七个县(市)47个乡镇是全国十八片贫困地区之一,1985年的人均收入不到200元,被称为广东邻近金三角的“寒极”。据省有关部门1993年的统计,全省当时有200万人没脱贫,清远就占100万;全省有20万人没解决温饱,清远就占了10万人。而这10万人中绝大部分居住在石灰岩山区。“雨水不留草难长,渴死麻雀摔死蛇,男人为你累弯腰,女人为你锁愁眉”;金木水火土皆缺,唯独不缺是石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收获依然是贫穷!这是石灰岩山区生产生活条件的真实写照。

穷则思迁。清远市委、市政府于1991年提出了人口大迁移的扶贫开发新思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大力支持,谢非、朱森林、欧广源等省领导多次前来检查指导移民工作,省里还给予每户移民5000元的补助。清远市从1991年组织石灰岩特困乡镇的人口迁移试点开始,到1993年全面铺开,至1998年,短短6年时间,就完成了18万贫困人口大移民工作,其中来自石灰岩地区的一共35905户,169924人;高寒山区少数民族3554户,16926人,堪称是岭南地区现代史上最具规模的大移民。

异地迁移仅仅是扶贫工作的开始,更多的是要解决日后的安置与生产、生活配套等问题。清远市委、市政府采取“四个转变”、“三种方式”、“七个配套”,改变了以往只管迁移不管发展的做法,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富”。山民们走出山门后,用上了自来水、有了电视、汽车,甚至在市区买了房,这一切的改变令人刮目相看,难怪联合国粮农组专家赫来德都赞赏“这种扶贫做法具有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

扶贫“双到”发源地

2007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深入清远调研扶贫工作时,给清远扶贫工作提出的两道命题,一是扶贫开发工作可否创新形式,采取“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做法;二是希望清远探索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此后的扶贫工作推进中,清远也积极围绕这两道命题进行探索,成为了“扶贫双到”策源地。

于是,清远先行先试,率先实施第一轮扶贫“双到”工作。在第一轮扶贫“双到”工作中,清远是广东省扶贫开发的前沿阵地和重点地区。全市共有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有省定贫困村302个,占全市行政村的29.6%;有贫困人口23.8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8.5%。作为扶贫“双到”的发源地和先行市,清远多措并举,解决了“扶谁的贫、谁来扶贫、怎么扶和稳定脱贫”的问题。清远的扶贫工作吸引了众多同行或专家前来学习和调研,并引起广大媒体的高度关注。2013年4月,清远市扶贫办被广东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分别评为“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优秀单位”和“广东省扶贫开发工作优秀集体”。

然而,清远的扶贫创新,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领跑全省。2014年10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清远市“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对清远市“双到”工作采取的工作举措和显著成效给子了高度评价,国务院扶贫办督查组也先后两次到清远市检查建档立卡工作,认为联西村是广东乃至全国的优秀样本。

精准脱贫再创佳绩

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清远市共有建档立卡贫闲户58740户132605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共25597户87094人,占比65.7%;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33143户45511人,占比34.3%,贫困发生率为4.6%。有省定相对贫困村261个,贫困人口5.2万人,占总贫困人口39%;分散贫困人口8.1万人,占总贫困人口61%;261个相对贫困村中,省直、中直驻粤单位帮扶的有31个,广州市帮扶的有205个,清远市自身帮扶的有25个。

从2016年起,清远市国绕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总目标,狠抓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扎實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目前,清远市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6%降至0.27%,累计脱贫121794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4%,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清远市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年一变化、一年一发展、一年一报告”、再创新时代清远改革发展经验的要求,以及关于加快研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改革方案的意见,扎扎实实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定位,积极探索符合清远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连樟示范片区所有村庄有望于今年底创建成为整洁村以上档次美丽乡村,连樟村果菜茶农业产业园等产业项目顺利实施,连樟村54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目标,预计有劳动力贫困户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超过1.9万元;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探索不断深化,改革路径不断明晰,“一县一改革”试点全面推开;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取得优异成绩,在全省2018年度考核中,清远市扶贫开发工作位居全省第三,乡村振兴工作位居粤北第一;事关清远长远发展的重大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广清城轨一期以及广连、汕湛、佛清从高速公路等交通项目加快推进,广佛(佛冈)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平台和产业项目纷纷落地建设,省职教城首期工程建成;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8.5%,增速比GDP快2.7个百分点,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清远市高新技术试验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第十一届清远市三名笔会线上举行
寂寞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18个自贸试验区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