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和家长有效的沟通

2019-04-27张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沟通家长

张英

【摘要】良好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携手,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光凭学校单打独斗,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关键词】沟通 有效 家长

【课题项目】本文是课题《家校合作对城市薄弱中学学生发展的作用及影响研究》(GS[2018]GHB34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22-01

众所周知,良好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携手,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光凭学校单打独斗,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为家长受教育程度和认知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呢?这就需要有效地和家长沟通,说服家长们好好为学校教育服务。那么,怎样和家长有效的沟通呢?下面是我在工作当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拙见。

一、有效利用家长会

家长会面向的是全体家长,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班主任要抓住这一时机,对全体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明白了为什么要协助学校教育孩子之后,还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做。班主任要提前列出准备要提的要求,在家长会上做到有的放矢,把每个要求讲到非常具体,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二、把握主动权

有些家长见了老师之后,话匣子就打开了,一个劲抱怨他家孩子在家有多糟糕,有多不爱学习,他们有多无奈……老师连话都插不上。老师一定要瞅准时机把说话的主动权接过来,否则,你就等着他抱怨吧,到最后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班曾经有一吴同学家长,她一看见我就开始抱怨,她抱怨越厉害,我就越讨厌这个孩子,不但问题没有解决,时间也被她占了,后来我先发制人,先对她说明请家长的原因和家长需要配合些什么,她明白了老师的目的后也就不怎么抱怨了。

三、有重点地沟通

或许这个孩子身上有很多毛病,但是,一次性提出好多缺点,等于没有提,让家长们从何抓起,让孩子从何改起?所以,要提出重点的、致命性的一两个缺点来,等这一两个毛病改了后,后期再可以提出另外一两个来,也就是说,家长座谈时,要有计划性和阶段性,不能一股脑的把孩子的毛病全数落出来。

四、学会换位思考

理解家长,换位思考,可以乘机让家长放下戒备心理,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协助老师管理孩子。如果老师一请来家长后就一味的抱怨和指责,这样只能使得家长产生敌对情绪,从而适得其反。所以,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家长才能心甘情愿的协助老师管理孩子。

五、适时向家长表扬孩子

有些家长一说请家长就两腿发软,“这下完了,老师又要挑刺儿了。”家长头大,反感来学校和老师沟通,这都是一味批评惹的祸,孩子有错时当然得批评,当孩子身上有一丝进步时,老师更要及时发现并告知家长,给家长打气,这样家长才能对自己的孩子更有信心,也才能坚持下来。我班家长开通了校讯通,只要有进步的同学,我都会发校讯通进行及时的表扬。这样,被表扬的同学会信心大增,家长也得到了鼓舞,没被表扬的同学会向他们看齐,家长也找着了差距和努力的方向。所以老师一定要利用好表扬这一锦囊妙计,切不可批评过了头,让家长恐惧和老师沟通。

六、要注意措辞

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措辞很重要,比如请了个双湾的家长来了后,老师满嘴的教育理论,讲的家长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所以,和家长沟通时措辞一定要简单化。还有,老师的用语要亲切,不要用指责性的、对立性的话,要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和家长是站在同一立场出发的,老师和家长是合作者,而不是敌对者。

七、实事求是

和家长沟通时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也不缩小,先讲学生优点,再提缺点;先肯定学生长处,再指不足。最佳时机提出帮助和教育学生的建议和措施。切忌一见到家长就滔滔不绝地大谈学生的缺点和过失,告状。这样易激起学生家长的怒气和反感,不利于获得家长的配合。

八、要对症下药,学会变通

不同类型的家长,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针对一些对孩子放任不管的家长,老师主动与家长联系,定期反馈孩子在校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并给予家长实际性的方法。

九、沟通方式多样化

除了家长会,或请个别家长座谈外,还可以建立家校联系本或发校讯通,也可以网上建群互相交流。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多渠道地掌握孩子情况。

总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互补因素,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高明书.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人际关系[J].学前教育.2002(9)

[2]商小桂.与家长沟通艺术谈[J].早期教育.2004(1)

[3]戈桑.增強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果[J].幼儿教育.2003(4).

猜你喜欢

沟通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做一名“粗糙的”家长
焦虑家长如何自救
高职高专班主任与学生教育沟通问题探讨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