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伸到课外的有效化学教学

2019-04-27陈慧斐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研员课外化学

陈慧斐

【摘要】“有效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方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让“有效化学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

【关键词】延伸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65-01

教育家陶知行曾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启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讨论,发表见解,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生命成长提供适合的内容,创造适宜的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鉴于此,有效化学教学就不仅仅是课堂内的事,更应该延伸到课堂外了。

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实践、社会参与的机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化学课堂延伸到社会领域,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有效连接,让学生感受身边真实、有用的化学。毋庸置疑,课堂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当然要把握好课堂。而教师把握好课堂要做到每次进课堂前都问自己一遍: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一堂好课往往是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上完课后知识点印象深刻、理解透彻。这就要求教师自己要对知识点理解透彻。《小苹果》化学版的诞生受到了众多學生和家长的赞同。当然,笔者认为《小苹果》化学版的有效性在于既把握好了学生的课内,又将化学融入到了学生课外的生活中,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就得到提高。延伸到课外有效化学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新课引入讲实效,课后延伸有铺垫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最直接最活跃的取之不尽的内驱动力,如何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入新课,尽可能做到不落俗套,妙趣横生,寓教于乐,巧妙设计,为有效化学教学的课后延伸做好铺垫。如在《原电池》课堂上,老师可以播放一个学生很喜欢的《寻秦记》的一段关于原电池的视频对话,或者播放《用橙子为手机充电》的视频,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讲《乙烯》时,可以展示青香蕉变熟香蕉的生活实例。上《乙酸》时,播放了《舌尖上的中国》中的有关做糖醋鱼的相关视频,关注真实生活,让学生觉得化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提高导入新课的技巧,同时为有效化学教学的课外延伸做足铺垫的工作。

二、让学生课后能有兴趣地自主学习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做到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兴趣是排第一位的。那么这个兴趣首先就来自于课内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课后都意犹未尽,想办法挤时间去学、去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课程。化学是和实验、生活密切相关的。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兴趣实验如:高锰酸钾遇到猕猴桃会自动消失、用生石灰煮鸡蛋、制作即热饭盒、设计实验感受蛋白质的变性、自己设计实验除去淀粉中的食盐。这样学生不仅仅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化学知识通过实践得到了巩固,从而实现有效化学教学在课外的延伸。

三、延伸在课后作业中的有效化学教学

课后我们总会布置学生作业,如果我们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就是有效化学教学的延伸。我们的教研员经常给我们讲的一个经历。教研员去一所学校进行教学调研。这所学校有位老师很出名。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比别的老师任教班级的平均分每次都要高出好多分。教研员很虚心地向这位老师请教,但是这位老师只是笑了笑。没办法这位教研员只好每天都跟在这位老师后面听课,连续听了近一个月的课,发现这位老师的课上得是好,但是其他老师的课上得也不差啊,但是成绩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临走了,那位老师还是没说出这中间的原因,教研员只好带着遗憾准备回家。快上车时,那位老师赶来了说:“其实,我没什么秘密武器,只是我坚持了一点就是学生的课后作业我都及时批改,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印象深刻,下次犯同样错误的几率就低很多。”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但是在课堂接受的知识在课后消化、自主学习时出现的问题如果老师能及时引导学生改正、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课堂上的疑惑,那么这样的效果比等到下次测验或一段时间后等老师发现时再来指正自然要好得多了。

四、课后的师生情感交流能促进有效化学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而学生要对一门功课感兴趣和喜欢教他的老师应该是分不开的。如果他不喜欢他的老师,那么就算他再感兴趣的科目也会慢慢地变得不喜欢甚至讨厌。在这种情况下提什么“有效教学”都是空话。所以课后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很重要的。有的教师上课铃打了才进教室,下课铃一响就夹起书本走了,这样的老师就只给学生课堂的印象了。相反如果每天能面带微笑和欣赏的表情进教室,下课后能了解这节课的情况和关心学生的生活,相信一定能增进师生的感情。如果学生能把这门课的老师当朋友了,那他学这门课就总是干劲十足。

综上所述,提高导入新课的技巧,让学生课后能有兴趣地自主学习,在课后作业中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进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是实现课外延伸的有效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磊,魏锐.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J].化学教育,2018(4)

[2]王宝斌.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三大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9)

猜你喜欢

教研员课外化学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