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学生乐学善学的策略研究

2019-04-27林萍娜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安全感趣味经验

林萍娜

【摘要】“乐”是基调,“学”是核心,提升数学课堂的品质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学,在学习中感受欢乐,在学习后享受悦。

【关键词】安全感 趣味 经验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52-02

提升数学课堂的品质是我们一线老师追求的课堂目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乐学是前提, “乐”是基调,“学”是核心。教师在课堂中应合理地、科学地、适当地运用一些策略,让学生乐学善学。

一、心安方可理得——构建有安全感的课堂

罗杰斯指出,“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已,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想要构建有安全感的课堂,首先要建设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时要创设一些让学生表现自我、展露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多尝到成功的喜悦、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满足感,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有所进步,从而渐渐觉得学有所乐。

其次,教师语言要亲切,有时带有商议性。一次,在思考“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什么?”这个问题后,我鼓励我身旁的一位同学,“你能行的,试试看吧!”果真他举起了手。我突然悟到,这位男生此刻最需要的或许不是答案,而是一次战胜胆怯、超越自己的机会,我的信赖与鼓励保护了一颗好学向上的心灵,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才能使所有的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显露个性和才华。

二、兴从心中起——让趣味充满数学课堂

兴趣从来都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有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趣味,应该是深层次的,要能激起学生对知识之所以然的探究热情,真正投入到忘乎一切的学习境地中去。

1.趣化教材内容,让学生好奇生趣。

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一位老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戴着不对称的墨镜穿着扣错眼的上衣和卷着一只裤管的裤子走进教室,引起学生哄堂大笑,从追问笑因引出轴对称图形,再引导学生观察人体的正面,说出哪些是对称的,现实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图形。这个教学设计使学生形象、生动地识记所学內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增加课堂活动,激活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概念体系中,有许多概念的外延相互交叉,有部分重合,关系既密切又复杂,学生在识记中经常混淆。在教学《因数倍数》,我安排这样的教学活动:请号数是质数的同学起立,请号数是18的约数的同学起立,请号数是合数的同学举起右手,号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点点头……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兴致勃勃地说:“再来,太有意思了。”这样的课堂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经验开始——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从经验开始,本质其实就是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或者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时,最能激活学生思考与创造灵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在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的练习,我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把题目设计成:爸爸的体重是78千克,爸爸的体重比弟弟的体重的3倍还多7.5千克。请你帮忙计算一下弟弟的体重,这类题数量关系不复杂,但却是易错题,先把这种题型设计为与自己生活相关题引起学生兴趣,再帮助学生制定出有效的解题计划。如:1.找出数量关系:爸爸的体重比弟弟的体重的3倍还多7.5千克。2.用数字反映数学关系。3.找出大数、小数、相差量。4.列式。如:

这种方式突破了学生的思维障碍,大大降低了错误率。

四、病树也可争春——评价策略的转变

我们无法使“沉舟竞帆”,但我们必须让“病树争春”。正确的、科学的、具有积极导向作用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于学而有困的学生,对于自卑怯懦的学生,对于大咧马虎的学生,对于优秀而骄傲的学生等等,当然要有不同的引导性评价:或者鼓励,或者赞赏,或者批评,或者警醒等等。

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必须由学生在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应用一些教学策略,创设学生“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不断的发展,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机勃发的重要部分,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

参考文献:

[1]新课标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安全感趣味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让产权“安全感”来得更实在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