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问有答活力课堂

2019-04-27吴宏利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提问初中数学

吴宏利

【摘要】教师提问的教学目标在于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课程知识,并且能够更有效的把握知识的脉络。初中生已经具有了较为严谨的思维逻辑性,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提问要遵循学生的思维层次和能力,提问讲求艺术感,以幽默风趣化的语言方式,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如此开展教学便水到渠成了。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提问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38-02

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已经表现出严密的逻辑性,而这也正是与初中生的认知思维能力发展层次相契合的。在讲解初中数学中,不能“赶鸭子上架”,在课堂上进行“一刀切”。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在接受数学上的误区和障碍,从而导致偏科和厌学。要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笔者采用提问的方式,让老师的提问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有效的提问不仅让教学“如鱼得水”,更能让学生“拨开云雾见天日”,心中关于知识的疑惑不解得到明朗的思路和答案。

一、课堂提问贴合生活富有趣味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也是学生得以获取真知的途径。数学知识虽然看似与生活离得较远。但回忆下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便很容易从生活中找到实践运用的机会。初中数学虽然不似小学数学般具有明显的生活化运用价值,但可以知道这是数学知识的“更上一层楼”,更具有运用上的维度和深度。

初中数学就像一个跳板,学生练习好了跳跃动作,才能更好的跳到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而教师就像教练一样,可以通过提问教学的引导和疏通,让学生更熟练便捷的学好“跳跃动作”的方法。正如上文所述,数学知识是生活经验规律的提炼,如果在课堂提问中,同样遵循生活化的教学原则。让课堂提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映照,那么,學生感受到的数学知识也是生动熟悉具有乐趣的。

简举一例,比如在学习“圆的概念”相关知识时。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饶有兴趣的和学生探讨,“昨天老师看了一种美丽舞蹈,太有意思了,这种舞蹈的舞姿竟然与今天的知识不谋而合!”学生知道将要学习“圆”,不免都产生好奇和疑惑,有的学生已经开始琢磨起来,“老师看的是什么舞蹈呀?”老师接着提问“大家猜猜看?”……芭蕾舞转圈的舞姿正是具象化的展示了“圆的概念”在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了圆的概念,接着再和课本中的表述相结合,自然会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透彻。

二、教师提问要符合学生认知度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尊重学生学习个性和能力使然。新课改教学精神倡导“以生为本”,数学课堂上,教师是“放风筝的人”,“风筝”能飞多高,飞多远,起主导作用的则是老师手中的“线”。教师以遥控的方式控制着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氛围进度,学生感知到的则是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自觉性。

以学生的认知层次进行提问,正如上文所述的,要避免课堂“一刀切”的方式。因材施教,不同的学习个性,和不同的接受能力,是数学教师进行提问的考量标准。在提问中,后进生的问题类型以巩固知识,再现知识原貌为主;而优等生则适合探索性的,预知性的问题;对待中等生的提问要结合知识点进行锻炼和提升类型的提问。

三、教师巧妙设计问题把握时机

古语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有效的提问同样要抓住时机,及时补上“东风”。提问的时机因环境课程和学生学习程度等等因素各有不同,笔者结合长期的课堂提问教学实践,总结了提问的“黄金时机”。比如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提问,或者在学生出现疑惑时,再比如新课伊始;又或者学生的兴趣点等等都可以成为教师适时提问的前提。

提问的方式可以多样化,直问,反问,激问或者启发式提问等等方式可以结合运用。比如在新课伊始,教师采用激问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的提问可以是本节知识内容之外的“题外话”,也可以是一个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小楔子”。学生在激问的引导带动下,开始新课知识的探索之旅。如上文中,在学习“圆的概念”新课开始,教师举得关于“芭蕾舞舞姿”的例子,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学习新课知识的效率也自然会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提问水平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将知识转化为疑问并以问句的方式体现出来。知识的吸纳和运用,如果是直译似的接收,其在思维中产生的“波浪”是微弱的,很容易被遗忘。而如果以问题的方式呈现,让学生从问题的方式感悟探究知识,则会对知识点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收获高效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智.有效提问成就精彩——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77).

[2]薛悟鹏.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艺术的初探[J].速读(下旬),2017(12).

猜你喜欢

提问初中数学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