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混合式学习方法的运用

2019-04-27李潇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中职

李潇

【摘要】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许多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学习也逐渐普及,许多中职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如何教好学好计算机课程,是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中职学生计算机的教学发展现状,并对混合式学习方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教学 混合式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23-02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计算机的教学与应用也日益普及,许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的课程,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而言,如何教好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需要努力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而混合式学习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更有优势,本文分析了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并探讨了混合式学习方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势。

一、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

对于其他科目而言,計算机教师更加注重于实践,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一般的计算机课程中,往往是理论课搭配一节相应的上机实践课,才能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但是在当前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之中,实践课程往往设置的过于简单,而且部分课程存在与理论课存在脱节的现象。同时,部分学校对于计算机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设施配备不够齐全,没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上机实践环境,这都是现实中存在的严峻问题。

(二)中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

在我国,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并且与他们的学习方向不同,因此在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第一,中职学生往往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的时候注意力很难集中,对于学习缺乏兴趣和耐心。第二,中职学生主要以掌握职业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具有活力、具有乐趣的、动手实践就多的课堂更具吸引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二、混合式学习方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一)保留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并非一无是处,在进行混合式学习方法的过程中,不必全盘否定传统教育方法,而是可以将二者进行有机的协同,特别是要利用传统的教师现场答疑、现场解惑的优势,有选择地开展混合式教学,教师可以采用面对面授课和在线学习这两种混合式教学方法,使得个人授课手段灵活多变,不仅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也有利于监督和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同时,提高了课堂的多样性和学生的积极性,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发挥网络资源共享性优势,搭建共享与交流平台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优势,通过校园网进行混合式的教学。教师向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完成作品,并且引入评价机制,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教师在学校搭建自由的交流平台,放置技术教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某中职学校在校园网上搭建了一个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平台定期举办计算机作品制作竞赛,并设置丰富的奖品。在活动的号召之下,校园平台上学生的交流十分活跃,大家都踊跃参加,制作精美的作品。平台将收到的投稿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并设置打分机制,让所有同学到平台上为作品评分,最后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被放在平台交流的首页进行展示,作品的作者也收获了丰厚的奖励以及超高的人气,这种利用现代网络资源的共享性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学生的交流和互相学习带来了方便。

(三)结合任务驱动与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整体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幻灯片视频制作任务,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和网络自学的方式自主完成,而教师更多的是担任指导和答疑解惑,形成翻转课堂式的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当他们通过学习,用心制作出精美的作品时,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PPT、Flash、Photoshop等专业软件,对学生进行图像、声音、视频、文字处理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参考文献:

[1]李东妹.试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混合式学习方法的运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5(2):121.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中职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