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导向的地籍管理学课程改革

2019-04-27宋羽范胜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管理学国土土地利用

宋羽 范胜龙

摘 要:在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背景下,福建农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对近4年来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了跟踪调查,并重点调研就业比重较高的各级国土、规划、住建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土地管理公共服务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进而分析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地籍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修定了考核技能目标,以保持课程内容的现势性和实用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对接土地管理公共服务领域的产业需求,实现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地籍管理学;服务产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7-0154-03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eatured major construction for industry service,the subject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has followed up the employment of undergraduate graduates in the past four years.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land,planning,housing and other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which ha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employment,as well as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field of land related public services. Then analyze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course,extend the teaching content,and re-establish the skill targets. These reform aims at keeping the curriculum up to date and practical,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operation skills,and satisfying the need of industrial service in public fiel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in disciplines.

Key words:Cadastral management;Industry service;Teaching reform

福建农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科是从1986开设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专业沿革而来,1995年开始招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2002年获得二级学科硕士点,目前是福建省省属高校中唯一拥有本科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科。2016年学科获得福建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立项,进一步明确两类人才培养目标:一是为国土系统输送具有专业技术并熟悉土地资源利用的管理型人才;二是向土地相关的企事业部门提供具备调查、勘测、规划、GIS应用和房地产开发管理等技能的技术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学科相关主干课程也需要以服务产业特色专业为导向,无缝对接国土管理公共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地籍管理学作为专业核心课,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地籍管理的日常业务内容,尤其是现代地籍手段在土地资源管理乃至在政府公共管理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学会解决地籍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进行地籍管理的内、外业工作。

1 服务产业特色专业需求调研

1.1 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变化趋势 该专业已培养本科毕业生1500多人,主要从事国土资源管理、调查勘测、土地利用规划、房地产开发和管理、资产评估技术服务等工作。据2015—2018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跟踪调查显示(图1),通过考核选拔进入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住建局、规划局、农林部门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比重最高,占18%;进入房地产开发商、物管咨询公司、房地产经纪公司的比重次之,占11%;进入土地规划、设计和勘测、测绘单位分别占比9%和7%;房地产评估公司占比10%;从事遥感、地理信息等3S类技术公司占比8%;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比重也较高,占10%,;其余毕业生主要在银行保险、教育培训、贸易、销售或从事自由职业等。

从就业变化趋势来看(图2),近4年的毕业生通过考试选拔进入国土管理等公务员部门和事业单位的比重逐年递增,增幅较显著,房地产相关企业的就业人数也有缓慢增加,3S技术公司近2年的就业增长较为显著,资产评估公司的就业人数基本持平,而从事土地规划设计和勘察测绘工作的毕业生数量有一定幅度减少。基于此,课题组又重点对各级国土部门和近年就业增速较快的3S技术公司和房地产相关企业进行了用人需求调研。

1.2 土地管理公共服务领域人才需求 通过对国土管理部门的调研和访谈,发现国土管理部门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有4项突出的专业需求。首先,熟悉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调查、土地规划、耕地保护、执法监察等机构的基本业务,能快速上岗,独立承担工作;其次,通晓最新的土地政策法规,知晓土地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土地管理活动中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第三,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适应多角色的管理工作,能冷靜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应对各种困难;最后,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能独立撰写土地审批、报告、请示、拍卖通知、征地和补偿方案等公文,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等。而国土管理相关的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则有较大差异,例如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更加关注土地法规及政策的敏感度、对市场的认知、分析和判断,注重地价管理、房地产市场营销和项目策划等能力;勘测、测绘类单位则更看重学生对土地调查和地籍管理、地籍测量和3S技术的掌握情况等。因此,从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需求来看,课程改革的重点应该在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导向下,加强理论教学与行业发展、实务技能的对接,保持教学内容与政策和热点的同步更新,激励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地籍管理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籍管理学是专业核心课,共35学时,2.5学分。选用教材为叶公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地籍管理》。课程以管理学、经济学、测量学等课程为基础,系统讲解土地分类、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地籍变更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内容和方法[1]。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在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授课比重高、实践技能薄弱,教材内容较滞后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等。

2.1 重理论轻实践,授课方式较单调 目前地籍管理课程以理论授课为主,授课方式较单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和理解,动手操作和实务演练的机会少。从期末试卷分析情况来看,学生在主观题部分,尤其是案例分析题失分较多,可见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较为死板生硬,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也反映出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业务上手速度较慢,对实务不熟悉,知识遗忘率高。地籍管理是一门大到与国家发展、政策改革,小到与土地定价、权力纠纷等均息息相关的综合性课程,与实践联系密切[2]。在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背景下,地籍管理学课程改革应从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两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知识点的现势性、实用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储备转化为实践技能。

2.2 与其他课程存在知识点重合,教材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现有课程体系中,地籍管理学与土地资源学、土地调查与评价以及地籍测量等课程存在一些内容交叉。例如,土地分类和土地调查两部分与土地资源学课程的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调查两章出现较多知识点重合,第5章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课程也存在交叉等。因此,任课教师之间需要协调沟通,避免重复赘述,并合理安排授课先后顺序,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偏重。

同时,近年来国土部门的机构改革以及土地制度的创新,使教材诸多章节的内容已经滞后于经济社会实践,与产业需求脱节。例如,第3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已经于2017年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新版标准已出台,但教材还未及时更新,第3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仍停留在10年前的二调工作;2018年自然资源部正式挂牌取代了原先的国土资源部,土地管理机构设置和部门职能已发生转变,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要求开展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等一系列新的改革和变化[3],教材内容尚未更新;在实践中如火如荼展开的“房地一体”农村土地调查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以及“两权抵押”试点等对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等章节内容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地籍管理课程内容需要顺应国土管理部门的新变化和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方向,充分结合社会热点和政策更新等实时变化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保持现势性和实用性。

3 产业需求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拓展和技能目标重构

3.1 教学内容拓展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接产业需求和地籍管理领域的时政热点,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知识点延伸,重点对第2、3、4、5和7章进行内容拓展。在第2章土地分类和第3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部分,结合2017年开展的全国第3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进行同步更新,对新版土地分类的变化内容进行解读,突出生态用地保护需求和新兴产业用地类型,完善了地类含义,细化二级类划分,调整地类名称,增加湿地归类等[4],并重点介绍了三调的新技术和新变化。第4章地籍调查部分,增加对农村确权颁证(地籍调查)工作的介绍,重点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土地产权变更与保护、土地整理后的产权调整等热点问题。第5章地籍变更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部分,新增国土管理部门卫片执法的相关内容,讲解如何运用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解译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第7章土地登记部分,补充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和城乡土地统一登记制度改革要点,重点探讨土地登记的过错追究制度和损失赔偿制度,讨论城镇房地产登记中的区分所有权确认与保障等具体问题。上述内容拓展涵盖了地籍管理的前沿和土地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问题,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土地管理公共服务领域的产业发展,对接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从而提高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3.2 技能目标重构 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反馈,地籍管理学课程对学生的技能目标进行了重构,重点培养学生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实务操作技能,熟悉外业调查表、地籍调查表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表等“三张表”的填写。在第2章土地分类和第3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部分,强化学生开展土地调查外业工作的技能,以校园地块为例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类识别,填写外业调查手簿,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第四章地籍调查,计划以校园地块为例指导学生实地开展地籍调查,模拟指界和权属争议调处,并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第5章着重强化对遥感影像的判读,利用遥感影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填写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表。第7章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熟悉土地登记业务,能判别不同的登记类型,并掌握相应权属要件等。通过上述技能目标的修订,使课程考评方式也逐步向教学过程倾斜,从而更好地激励学生自主性探索知识,促进实践技能提升。

4 结语

在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背景下,地籍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课程改革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并优化设计考核技能目标,以保持理论知识体系的现势性和实践技能的实用性,从而实现与国土管理、城建、房地产等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的对接,提升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土地管理公共服务领域培养技术性和管理型人才。地籍管理学课程改革为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服务产业特色专业提供了可靠支撑,同时也为本专业其他课程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叶公强.地籍管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1-6.

[2]孫丽娜,宫月.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地籍管理教学改革[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07):75-78.

[3]朱英.国土资源部介绍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新规情况[EB/OL].(2016-12-25). http: // www.gov.cn / xinwen / 2016-12 / 25 / content_5152527.html.

[4]杨旋.新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发布实施[EB/OL].(2017-11-13).http://www.zrzyb.net/yaowen/20171103_108205.shtml.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管理学国土土地利用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浅谈管理学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