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宁县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对策

2019-04-27余丽慧陈孟广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古树名木保护对策现状

余丽慧 陈孟广

摘 要:该文介绍了景宁县古树名木现状,分析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因树施策、规划管理、落实责任、应急预案、加大资金投入等保护管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古树名木;现状;保护对策;景宁县

中图分类号 S7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7-0099-02

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和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的精华,是珍贵的自然遗产,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是前人留给后代的瑰宝,是森林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宝贵资源,是丰富生态旅游和风情旅游内涵的关键元素。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古树名木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保护好景宁县古树名木,对加速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古树名木现状

景宁县位于浙南山区,地处浙闽交界,县域面积1958km2,自然条件优越,加上农村居民大都靠山而居,习惯在房前屋后种植景观树和风水树,通过代代相传,大量古树名木得以保护和繁衍,全县古树名木资源十分丰富,共有不同类型古树名木108种,隶属于36科68属。

根据2017年调查,全县共有古树名木9168株,其中一级保护的253株,占2.76%;二级保护的1099株,占11.99%;三级保护的7816株,占85.25%。全县散生古树3315株,其余5853株古树以群落的形式分布(表1)。不同年龄阶段的古树生长健康状况有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健康状况呈逐渐下降趋势。三级保护古树生长正常的占90.2%;二级保护古树生长正常的占87.1%;一级保护古树生长正常的占84.2%。2015年大际柳杉王、刺柏和沙湾道化新庄村的金桂等3株古树入选为浙江最美古树,大际乡西二村的“柳杉王”入围最美古树种的“浙江十大树王”,古树资源已成为景宁县独特的树林景观。

景宁县古树名木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大部分古树生长健康,其中生长正常的古树有8222株,占所有古树的89.68%;少数古树由于年龄、生长环境及病虫害等的影响,生长势较弱或濒临死亡,其中衰弱植株共606株,占总株数的6.61%;濒危植株340株,占总株数的3.71%。

从古树的生长分布特点来看,不同的生长分布特点对古树的生长健康状况产生影响,散生古树的生长健康情况优于群状分布古树,散生古树生长正常株数占总株数的91.6%,大于群状分布古树的88.6%(表2)。

2 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古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有待提高 偏远山区的一些老百姓对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仅停留在古树不被砍伐的观念上,忽视了对古树生长条件的改善。比如,有些古树被村民当作神灵,在树基部焚烧纸香,有的在古树基部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堆放垃圾,有的在树上拴绳悬挂物品、乱刻乱划、攀折树枝,使古树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在新农村建设、“六边三化三美”等城乡建设工程中,在古树根区周边地面硬化、建设水泥路等,影响古树的根系呼吸,这些人为活动影响了古树的长势,甚至造成古树的濒临死亡。

2.2 古树保护资金严重不足,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 由于树龄高,又经历长期的风吹雨打等恶劣气候的侵蝕,造成部分古树的树干多洞,树根外露,树体倾斜,生理机能下降,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和再生能力减弱。病虫害防治、加固保护、复壮抢救等需要一定的资金,加上古树数量大,只靠国家支持的一点项目资金,要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困难较大,保护责任较难落实。

2.3 古树分布山区且分散,病虫害防治困难 古树大部分分布在山区,遍布全县,权属大部分为集体所有,加上大部分山村都为老人和小孩等原因,一旦有病虫害的发生较难及时进行防治。古树一般树体高大,柳杉毛虫、松毛虫、樟蚕等食叶虫害发生时往往用药困难,防治效果较差。

2.4 防范自然灾害的保护措施缺乏 由于人为、环境及自身遗传因素等的影响,古树生命力逐渐减弱,抵抗台风、冰雪等恶劣天气的能力减弱,容易造成折干、倒翻而导致古树的死亡。古树树冠高大,也容易遭雷击而烧伤,缺乏避雷设施等保护措施。

3 保护对策建议

3.1 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全民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 加强《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浙江省古树名木认养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全民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运用出版古树名木科普宣传书籍、画册,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介绍古树名木现状,宣传古树知识和保护古树的意义,呼吁广大市民从点滴做起,自发地投入到古树名木保护行动中。

3.2 根据轻重缓急,因树施策制定保护措施 根据古树的生长环境及生长健康状况,分类制定古树保护措施,确保有限的保护资金发挥最大的保护效果。根据环境条件、生长情况、财力状况等,采取清理杂物、立宣传牌、建防护栏、改良土壤、加固避险、损伤修补等措施。

3.3 加强规划管理,建设与古树保护有机结合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项目选址和规划论证时,要充分考虑、妥善处理建设与古树保护的关系,把古树保护作为建设内的一项内容,落实古树保护措施,把古树名木保护与建设有机结合,给古树名木留存足够的生长空间,消除人为伤害因素。

3.4 加强责任落实,建设多层次、多方位保护队伍 一是地方政府,特别是村委班子指定分管人员,落实保护古树名木专管人员。对于生长衰弱和濒危急需救助的古树名木进行“一树一策”救助保护,推行古树名木“树长制”,实行“定树、定人、定措施”三定保护;二是成立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库,定期组织专家下基层提供咨询服务和监督检查;三是证集古树名木保护志愿者,鼓励群众参与,开展古树名木认养制度,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制度。

3.5 完善古树名木档案,做好应急抢救预案 完善古树名木的档案,加快古树名木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动态化管理,及时掌握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状况的变化,随时完善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开展古树名木环境条件变化、病虫害、自然灾害等观测和预测预报,做好火灾、台风、雷电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以及人为恶意破坏的应急抢救预案。

3.6 健全保护制度,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根据《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浙江省古树名木认养办法》法律法规,制定本地的实施细则,健全保护制度,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撑起法律的“保护伞”;除政府的财政支持外,通过群众古树认养、古树群企业冠名、设立古树名木保护基金等,多方筹集保护资金,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轨道。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古树名木保护对策现状
婺源县古树名木调查和保护对策建议
东台市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仡佬族语言濒危程度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庆阳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