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2019-04-27赵振邦王月英张培培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

赵振邦 王月英 张培培

摘 要:近年来,大豆根腐病在宿州地区的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引起大豆根腐、茎腐、早衰、枯萎、死亡等,严重影响大豆的安全生产。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生物农药申嗪霉素和新美洲星的综合表现效果良好;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和丙硫菌唑前期防效好,后期药效降低,可配合其他药剂使用;叶菌唑药害严重,严重影响大豆出苗植株不能恢复,不宜在大豆生产上使用。

关键词:大豆根腐病;种衣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7-0060-03

近年来,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在大豆的整个生长期均可为害。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根部受害,影响根瘤的生长和数量,造成地上部发育不良,以致矮化,影响结荚数与粒重,从而导致产量下降[1]。大豆根腐病于1948年在美国首次发现[2],目前在世界各大豆产区都有发生,且发展趋势越来越严重。现阶段对大豆根腐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选择抗病品种,但由于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复杂,生理小种变异率高[3]。为筛选防治大豆根腐病的有效药剂,选择7种化学农药及2种生物农药对大豆进行拌种处理,结合初花期、鼓粒期喷施杀菌剂,研究不同药剂、不同处理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期找到最佳防治方案,为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宿州市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麦豆轮作。大豆根腐病发生较重,土壤为砂礓黑土,6月12日播种,大豆品种为皖豆701。

1.2 试验药剂 化学农药:7.4%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FS;22%氟唑菌苯胺FS;18%噻呋酰胺·啶酰菌胺;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FS;24%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FS;丙硫菌唑;叶菌唑。生物农药:申嗪霉素、新美洲星。

1.3 药剂处理 试验设10个处理,详见表1。拌种时每个处理按10kg种子配制药液,并根据包衣种子量取相应的配制药液量,所有处理使用塑封袋法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阴干播种。初花期、鼓粒期施药常规喷雾。

1.4 田间设计与调查方法 试验田面积:0.67hm2。分成10小区,每个处理小区0.067hm2,不设重复。病害调查每个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20株,共查100株。

2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2.1 病害调查

2.1.1 调查时间 大豆出苗后每月3、8、13、18、23、28日调查,即每隔5d调查1次大豆植株发病情况,记录病株数,最后1次调查各级发病株数,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

大豆根腐病的分级标准:

0级:植株生长正常;

1级:植株1/2以上叶片变黄;

2级:植株叶片3/4以上变黄,明显早衰;

3级:植株叶片变黄后有1/2叶片脱落;

4级:植株叶片变黄后有3/4以上。

2.1.2 药效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2.2 药害调查 观察不同药剂处理对大豆有无药害及危害程度。

2.3 大豆苗情 苗期调查大豆株高、地上植株干重,比较不同处理的差异。

3 结果与分析

3.1 防病效果 苗期防效较好,7月13日调查,未拌种区大豆根腐病发病明显,田间病株率达15%,而9个拌种区大豆生长正常,均没有发病,防效均达到100%。随着大豆生长及气候变化,未拌种区大豆根腐病发病株症状消失,至8月8日处理1、2、3、4、7、8田间出现零星病株,而处理4、5、9、10生长正常;至8月13日田间始见病株,发病期明显推迟;至9月18日,病株数逐渐增加,单株病情逐渐加重,各处理病情普遍发生(表2)。株防效以处理10、3、1、5效果较好,分别是54.3%、53.3%、52.2%、48.9%;其次是处理2、6、4、9,分别是44.6%、43.5%、42.4%、42.4%;处理8后期防效较差,仅为29.3%。病情指数防效较株防效明显,其中处理10、1、5、3、6、2、4效果较好,分别是71.6%、70.1%、69.6%、67.6%、67.2%、64.2%、60.8%;其次是处理9、8,分别是52.9%、43.1%(表3)。

3.2 药害情况 大豆播种后,处理1、2、3、5、6、7、8、9均正常出苗,处理4较对照晚出苗3~4d,出苗后植株健壮。处理10较对照晚出苗10d,且缺苗断垄,药害严重。

3.3 大豆生长情况 7月18日田间取样调查不同处理大豆株高及地上部分干重,处理4、5、10平均株高较对照分别矮1cm、0.1cm、4.7cm,其他处理均较对照增加,处理8增加最多,高达7.6cm;地上部分干重处理1、8、9较对照增加,处理2、3、6接近对照,处理10、4、5较对照减少,处理1、7有一定的促进生长作用(表4)。

3.4 大豆粒重 收获时随机取样,测量百粒重,9个药剂处理区均较对照增加。其中处理2、1、3、5、9的效果明显,分别为4.01g、3.41g、3.41g、3.07g、2.6g,处理10、4、6、8次之,分别为1.71g、1.38g、0.55g、0.37g(表5)。

4 结论与讨论

9种药剂处理对大豆根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处理1~6即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氟唑菌苯胺、噻呋酰胺·啶酰菌胺、申嗪霉素、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新美洲星拌种总体防效較好,特别是生物农药申嗪霉素、新美洲星的表现较好,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丙硫菌唑前期防效好,后期药效降低,应结合其他药剂使用。叶菌唑药害严重,严重影响大豆出苗,植株不能恢复,本试验浓度下不能在大豆生产上使用。

宿州地区大豆根腐病发生普遍,且病原菌复杂,往往是多病原真菌混合发生。据安徽省植保所鉴定,病原菌多达6类,分别是拟茎点种腐、镰刀菌、大豆炭腐病菌、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红冠腐等,在苗期、成株期均有发生,以成株期较为严重。生产上应积极推广药剂拌种,优先选用生物制剂生物农药申嗪霉素、新美洲星,结合化学农药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氟唑菌苯胺噻呋酰胺·啶酰菌胺或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丙硫菌唑等,并在大豆生长期配合喷施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维江.浅析大豆根腐病的病因与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8(17):146.

[2]Schmitthenner A F.Problems and progress in control of Phytophtho ra root rot of soybean[J].Plant Disease,1985(69):362-368.

[3]朱振东,王晓鸣,戴法超.大豆疫霉根腐病在我国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植物保护,1999(03):50-5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
0.08%茚虫威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分析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不同药剂对水稻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
4种土壤处理剂对日光温室蚯蚓的防治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应得”对籽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不同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