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格课堂”的校本探索

2019-04-27施俊进

江苏教育 2019年4期

【摘 要】“合格课堂”是基于校本的,包含师生两个维度,考核师生课前准备、课堂专注、小组合作三个方面。是将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真正突出课堂的育人功能。当然,强调合格课堂,并非排斥优质课堂,而是要更好地打造优质课堂,同时要倡导和树立一种“合格即优秀”的评价观。

【关键词】合格课堂;以学为本;教育本质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0-0041-04

【作者简介】施俊进,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江苏南通,226100)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

笔者之所以能快速成长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原因之一是一直 实践、研究着学校的“生态课堂”(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资助课题)。2017年8月任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校长后,计划带领老师们把学校的“生态课堂”深入推进。2017年9月,笔者听了随堂课100余节(同时都进行了交流),惊奇地发现超过95%的教师居然不知本校“生态课堂”的基本内涵和操作路径。回到起点,重新打造“生态课堂”的念头应运而生。通过思考,“生态课堂的合格课要求”正式于2017年9月底在全校范围内强势推进,经过一年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简称“合格课堂”)。

一、“合格课堂”的基本内容和评价标准

重新打造“生态课堂”,这必须符合学校实际。从学校“生态课堂”的发展历史(课堂良好状态—课堂生态文化—生态课堂)来看,“生态课堂”的主线是“习惯带来变化”,这里既有学生学的习惯,也有教师教的习惯。学生学的习惯包含整理、记笔记、参与情况等,教师教的习惯包含目标意识、知识结构化(将零碎的知识结构化)、理答(问题驱动后的等待、追问和评价)等。

基于以上考虑,“合格课堂”的基本内容包含师生两个维度,考核师生课前准备、课堂专注、小组合作三个方面共20条,2017年10月底,对所有教师又提出了“班主任意识”这一要求。评价时每条3分,凡有一条不符合,课堂即评价为不合格。考虑到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超前性,增加了课堂教学亮点一项,每项加5分。有一个亮点的课堂最多允许20条中有一条可以不符合,否则课堂考核为不合格。“合格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合格课堂”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激发、组织等作用,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能“带得走”的东西。

二、“合格课堂”的设计理念和基本策略

“合格课堂”的设计目的是想把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突出课堂的育人功能。

1.关于“课前准备”。通过简单的要求,即对学习用品的准备、静学状态、师生问好方面提出要求。这些要求易被忽视,一旦做到并能坚持,学生的自我管理(整理、准备、自主学习等)和调控能力(师生问好有感染力,体现了情绪的自主积极的调控调节等)的提升是可想而知的。显然,这些习惯的养成先要靠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的指导、引导、督促(乃至在班里集中强势推进),后面再靠学生相互督促,直至蔚然成风。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如教师(尤其非班主任)会主动将讲台整理好,将教具充分准备好;能充分思考课前如何组织学生静学及静学什么等;不仅能调节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且能帮助学生进行情绪调整。这样的“课前准备”要求,有利于教学相长。学生在学习中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必将延伸到其他方面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2.关于“课堂专注”。要求学生“踊跃举手、目光专注,不受走廊外影响而转头”,实际上是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思维和主动钻研的氛围。学生只有“踊跃举手、目光专注,不受走廊外影响而转头”,才可能为积极思维和主动钻研做好准备。要求学生“大声讲、讲清楚”,不只是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和张扬个性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思维结果的表达形式和内容,课堂生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悄然而来。显然,这些不仅仅靠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的指导、引导、督促,更多的是靠教师们的智慧。为了学生“学”得到位,教师“教”的修为必须得到快速提高(或者说,短时内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准备)。如教学语言的锤炼(同时自动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给学生美的享受);设计问题要精心,要符合学生实际(问题有梯度更加便于全体学生投入);要锤炼对学生课堂生成的即时性评价语言,以激励学生持续地投入学习。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课堂反应,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并作出即时性的评价。

当然,“专注”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训练出来的,需要长期的发展过程。专注的力量特别大,它能把一个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课堂专注”必将延伸到其他方面的专注,这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能让他们超常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示自身的价值。

3.关于“小组合作”。学生学会合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以后工作学习的需求(如沟通、包容、理解、协调等能力和品质),其价值和意义毋庸置疑。关于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的说法很多(如组建适当的学习小组、注重活动后的评价等),这里主要说的是“小组长站起来组织”。“小组长”不只是一个小组中唯一被教师指定的学生,而是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小组长”,是学生推选出来的。这里所说的“小组长”就是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该小组的“领导”。“小组长站起来组织活动”是“领导”在小组中进行活动的表面现象,通过这样长期的领导,以期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即“小组长站起来组织活动”,培养“小組长”在“领导”小组的活动中,让全组的不统一变成统一。课堂上的“领导力”不是小组内简单的“服从”或“盲从”,而是一系列行为激励组员跟随组长去该要去的地方。这种在课堂上培养出来的“领导力”同样适用于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乃至生活工作中的各个层次和领域,是人们能做成一件事的核心。这样在课堂上培养出的“领导力”的雏形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培训,必将在各个方面生根发芽,也是学生能“带得走”的东西,同样对学生一生有用。

4.关于“‘班主任意识”。在笔者听课的过程中(2017年10月份),发现除了班主任以外的绝大多数任课教师,他们在课堂上只是执行合格课堂外显的标准,有的甚至还不能管理自己的课堂(除对课堂的组织管理外,绝大多数任课教师对教室里卫生、秩序等熟视无睹,都认为这是班主任的事情)。也没有借助学科本身去挖掘“育人”的因素,错失了许多德育渗透的机会。2017年10月底,笔者提出了“走进教室就是班主任,走进课堂就是班主任”的说法,称之为“‘班主任意识”,并把该项内容纳入“合格课堂”中。

“合格课堂”要求简单易考核,没有涉及学科的具体内容,但着重于习惯带来变化,着重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着重于学生的未来和教师的未来。可想而知,十年、几十年过后,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记不得当年学的知识了,但是留给他们的自我管理、专注力、领导力、安全意识、健康意识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他们一生有用。

三、对合格课堂推进的再思考

(一)“合格课堂”推进的形式与成效

为了强势推进“合格课堂”,笔者在一个学年度内听课300余节,每次听课必有交流,每次交流必有针对标准的评价和建议(当然也有学科本身的),把“育人”的理念通过说教的方式灌输给教师。经常性在一天内听同一年级同学科好几个教师的课,然后召集该组全体教师、学科组长和学科责任人进行交流并提要求。为了加快推进的速度,学校把全体行政人员分成5个组,每周有计划、有组织地全面展开对全校教师的地毯式的课堂大考核。在听课中找到做得好的教师,将其推出进行全校展示、研讨和推广(我们称之为每月一次“学科大教研”)。与此同时,我们让学生家长、外来培训教师和市局各学科教研员多次大规模地走进教室,用“合格课堂”的标准来考核教师。一年来,教师们由反对、拒绝、抵抗逐渐变为观望、尝试、接纳,最后得到绝大多数教师悦纳。

(二)对“合格课堂”的再思考

“合格课堂”是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是为提升教师素养而设计的,是为追求教育的本质(育人)而设计的。

“合格课堂”的三个方面(课前准备、课堂专注和小组合作),明确而具体地要求教师营造优良的学的环境、状态和氛围,将这些权力还给学生,而且必须还给学生。

“合格课堂”中的合格指的是符合课堂要求、符合课堂标准(标准就是学有兴趣,学有活力和学有收获)。当然,这里的合格指的是常态课,必须符合基本要求(或者说是基本规范),杜绝不良的教与学的行为和习惯。

“课前准备”一是学习用品的准备,桌面上不留与本节课无关的东西,避免上课时因桌面凌乱而找不到相关学习材料的问题;二是课前的自我学习(复习、预习等),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抓住学习重点;三是师生问好是一种声音和情感的传递(用于营造氛围,预示着课堂的开启)。其实质是为新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环境准备、行为准备、知识准备和情感投入的准备。

课堂中的“专注”是学习效果的保证。如何让学生持久地投入呢?显然,首先教师不能多讲(教师不是小品演员,如何能长久地吸引学生?),教师也不能包办,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卷入学习活动中去,这样的活动必须有目标、有要求、有指导、有评价。其次,教师要有挖掘知识的魅力,活化知识,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乃至生命紧密相连。

课堂中的“合作”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策略。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情和学习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小组合作。但是要注意的是,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讨论。小组合作不是仅仅为了达成共识,而是为了听到不同的声音,发现多元的观点。小组合作必须有竞争(有输赢地比赛)、协作(有分工地做事)、交流(有成果地分享)、辩论(有组织地辩论)、讨论(有成果地磋商)。

“班主任”意识,实际上是对所有的教师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教书育人。教书,即知识、方法、能力和习惯的指导和培养,这些教师们做得够多。但是育人(优良品德、理想信念、健全人格等)在课堂上被不断地弱化,甚至不见了。因此,“班主任”意识的提出虽然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表面化的东西,却是教育本该具有的。

打造“合格课堂”是基于校本“生态课堂”的,是“生態课堂”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次回归,是为了夯实“生态课堂”的发展根基,这不影响学校从“生态课堂”到“生态教育”,再到“生态课程”的发展进程。课堂育人功能的突显,更是体现学校教育“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一个具体表现。显然,课堂追求合格,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本质——育人,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