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力打造“两山论”生动实践的武隆样板

2019-04-25卢红

当代党员 2019年8期
关键词:两山论武隆银山

卢红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近年来,武隆区依托生态优势,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绿色崛起、富民兴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困区县蝶变为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旅游度假区,成为重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样板。去年底,武隆区被生态环境部授予为全市唯一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坚持生态立区,“守”好绿水青山

20多年来,武隆区历届党委、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生态立区,把生态作为武隆最宝贵的资源,保护与发展并重,将创建生态文明旅游区、国家级生态区目标纳入《武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武隆生态建设规划》,逐步实现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目标,真正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照进现实。目前,辖区境内已开发出世界规模最大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桥群“天生三桥”、有“东方瑞士”之称的“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洞穴“芙蓉洞”三大5A级景区,成功创建“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获得了“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中国绿色旅游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并荣获了联合国颁发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2018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3天,PM2.5浓度下降12.9%,主要污染物年均值全部达标;境内乌江、芙蓉江、石梁河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城市区域声环境良好,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人居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为62.6%。

坚持全域规划,“绘”好绿水青山

多年来,武隆区始终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始终把整个辖区作为“一个大公园”进行规划,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重点打好“自然遗产、休闲度假、人文历史、乌江画廊、美丽乡村”五张牌,构建“一心一带五区一网”(一心:山水园林旅游新城;一带:乌江画廊旅游带;五区:仙女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白马山森林养生度假区、芙蓉江亲水风情休闲区、后坪国际户外探险运动区、大溪河流域山乡田园文化体验区;一网:乡村旅游休闲游憩网络)生态旅游发展格局,着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世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先后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森林氧吧”“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户外运动基地”“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等殊荣,获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区县200强”之一。随着多个金字招牌的带动和规划的逐一落实,“生态旅游做到哪里,老百姓就富裕到哪里”的发展效果逐步凸显。

坚持绿色发展,“用”好绿水青山

武隆区坚持因地制宜,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充分保障自然生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度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努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生态旅游方面,从1994年芙蓉洞开发起步,到建成国际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全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和重庆旅游经济中心等,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让美丽风景催生美丽经济,推动武隆绿色崛起。2018年,武隆区累计吸引游客3200万人次,旅游收入150亿元,武隆旅游已经成为重庆旅游的一张“名片”。在生态农业方面,从耕地分散、田块面积狭小、农业发展空间零碎、贫困落后的山区传统农业,到成功打造全国知名高山蔬菜基地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市重点草食牲畜基地、优质伏淡季水果基地、冷水鱼基地和高山茶叶基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农业产值增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常年位居全市前列。在生态工业方面,淘汰传统的高资源消耗、高污染小型造纸、建材及采矿业,升级风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型复合材料、环保建材产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集聚区,实现了小、散、乱、污、差向绿色循环低碳的蜕变。在生态服务业方面,从传统的中小型服务门店,到以“互联网+”“生态+”“金融+”等新业态为主体的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业、设计服务业、文化会展业、现代传媒业、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业等综合服务体系,实现了商贸服务与旅游、农业、文化、体育等的融合发展,从“重庆的武隆”华丽蜕变为“世界的武隆”,走出了一条具有武隆特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子,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誉为“绿色崛起的典范”。2017年11月9日,武隆正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坚持国际视野,“讲”好绿水青山

武隆区将地域自然生态与特色生态文化和“两山”理论高度结合,与文化产业融合,深化拓展绿水青山内涵,着力打造地方特色生态文化品牌,为地区发展提供永续动力。目前“印象武隆”被评为“重庆市最具观赏价值的旅游重点项目”和“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常年定期举办的“乡村文化艺术节”“乡村旅游节”“民歌赛”“西瓜节”“油菜花节”“桃花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展现了山地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延续传承,民俗演艺、民间工艺、土特产品、民族餐饮、民族服饰等一大批旅游产品极大地丰富了武隆旅游内涵。大力提高旅游国际化水平,连续十四届成功举办的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已成为世界顶级山地户外运动赛事之一,连续举办七届仙女山草原露营音乐节,与俄罗斯圣彼得堡、意大利翁布里亚大区奥尔维耶托市等签订缔结友好城市,与知名海外旅游推广商合作,在Google、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全球顶级社交媒体开通旅游海外专题宣传页面,通过《变形金刚》等知名电影植入“武隆元素”,向全球推介武隆风光。

坚持改革创新,“管”好绿水青山

武隆区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加快生态文明领域制度创新,在全市率先出台《林业造林项目管理办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健全林业企业准入制度、林地管理制度、林木采伐审批制度,对单纯消耗森林资源的加工类企业严格准入,对可能严重破坏林地或大面积改变林地用途的事项严格审批,形成森林保護问责办法。严格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优先性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在全市率先整体退出煤矿开采,关停37家采石场和一批污染环境的中小企业,持续打好环境治理组合拳。开展实施河长制执行情况审计,推行企业环保信用评价,调整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积极探索落后产能退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绿色金融统计制度和绿色投融资项目库,利用风险补偿金支持绿色信贷,推进森林认证和碳汇交易试点,健全生态风险防控体系等。

下一步,武隆区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探索,立足武隆大旅游发展基础,坚持“绿色崛起、富民兴区”的总体思路,努力将武隆建成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生态休闲宜居、山清水秀美丽的“全国优质旅游示范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快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蓝天白云、新鲜空气、清洁水源、绿色食品、宜居环境滋润武隆大地,滋养武隆人民。

(作者系武隆区人民政府区长)

猜你喜欢

两山论武隆银山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读懂习近平在安吉首倡的“两山论”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及现实路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论“两山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意蕴
RIGIDITY OF COMPACT SURFACES IN HOMOGENEOUS 3-MANIFOLDS WITH CONSTANT MEAN CURVATURE∗
自然的遗产 世界的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