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满梨花的故乡

2019-04-25涛子

新青年 2019年3期
关键词:河湾农人芳华

涛子

春天来了,覆盖着故乡小河的冰雪开始慢慢消融。这么多年来,小河的宽度都没有多大变化,可水面却越来越窄,流过河湾的水像一条细长的丝带蜿蜒向北,所有天上掉下来的雨水和地下冒出来的泉水最后都汇聚在下游的水库里。水库是20世纪70年代末人工用黄土夯筑起来的,一千多米长的堤坝,像一把直尺横亘在宽阔的河道中。

九曲回肠的小河滋养着河湾里挨挨挤挤的几个村庄,河岸以西地势较缓,一座座农家小院静谧地镶嵌在草木葱茏的坡地上,起起伏伏,错落有致。河岸东边则群山巍峨、峭壁林立,悬崖之下散布着一些零星房舍、畦田,河滩也被农人划出了纹理清晰的图案,苍郁的植被覆盖了田野,一块块翠绿仿佛微微用力就会滴出水来。

春风拂过,河湾里各种植物就有了气色,首先是紫红的桃花,它迫不及待地展露姿色赤裸裸地开了起来。接着是粉色的杏花和雪白的梨花,整个河湾一下子变得清纯而亮丽。生活在河湾里的人们对梨树情有独钟,房前屋后、山脚河畔,凡是能够利用的空间都种上了梨树。据说最早的梨树苗是一个沿路乞讨的老人从远处带来的,老人为了报答一户农人的施舍,将随身携带的几段几近枯萎的梨枝埋在了农人的房后。老人走了,梨树留了下来,梨树的根扎在了河湾的时光里。几度春风秋月,几棵梨树齐刷刷地开出了花结出了果,梨子果皮脆嫩、肉汁甘甜,咬一口便芳香四溢、韵味悠长,被人们称为香水梨。从此,所有沿河而居的农人都开始在自家庭院里一棵接一棵地种上了梨树,每一棵梨树都没有辜负农人的希望,它们拼命生长、努力成熟,热切地顾盼着开花的季节,寂静地演绎着春华秋实的生命轮回。

每次回到开满梨花的故乡时,我的内心总会滋生出一种特殊情感。站在村口,触目所及的巷道错综复杂地通往远方,总会有一些耐不住寂寞的树枝把花枝搭在苔藓斑驳的墙头,向人们点头致意,仿佛在笑问客从何处来。我曾经写过一些关于梨花的文字,但总觉得有愧于眼前所见的壮美景色,总觉得无论怎样的文笔都难以描摹大自然不断变幻的风情。梨花没有娇艳的花瓣,没有绝美的色彩,或许它自己也不知道平凡中孕育着伟大的哲理,它只是在该来的时候就来。

世界那么大,到处都有梨花,但我觉得与其他地方相比,故乡的梨花开得更加任性、更加热情、更加自由、更加活泼。在父老乡亲的眼里,梨花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份得天独厚的礼物。无论走进村庄哪一家院落,都能看见老人在淡定地守着梨花飘香的小院,就像守着一种千古不变的信仰——对他们而言,最需要的东西不是路上拾来的,而是原地不动生长起来的。平凡的守候就是一种幸福,真正幸福的人都懂得知足,懂得用爱去拥抱并不完美的现实。故乡农人们一生的全部努力,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件普通的事情。通往各家各户的小路在脚下延展,沿着开满梨花的河道,淡雅的春天气息从四面八方的角落扑面而来,我常常会身不由己地醉倒在梨花怀中,累了随便坐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梨树下,与满脸沧桑的老者漫无边际地闲聊一阵,听他们讲一些过去的事情,他们憨厚的笑容、朴实的话语,有一世的炎凉,也有片刻的温暖。树下的阳光破碎淡薄,梨树枝头小鸟清脆的叫声在微风习习的春光里摇曳,树叶与梨花也在私密地聊着一些厚重的话题。

记得有人说过,要去就去梨花开放的地方,尘世刚刚睁开双眼就是洁净如初。说得太对了——守着梨树的农人,同诗人一样拥有一颗孩童般的心,纯粹而透明。农人写的诗发表在春种秋收的岁月里,一个季节连着一个季节,他们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谁也不会觉得眼下的一切就是苟且。其实,诗和远方本来就存在于每一寸真实的光阴中。沿着脚印叠加的黄土路,在软绵绵的春天里邂逅飘香的梨花,我真的不忍心离开如诗如画的田园故乡。三月春不寒,风前梨花软。蝶舞飞雪中,蜂鸣绕耳畔。走著走着就有了一种诗意朦胧的感觉。梨花开满小河两岸,花香漫过绿树掩映的村庄,漫过炊烟袅袅的农舍,一直飘流到几十公里之外的地方。

那些蹲在梨树下的老农把自己凝固成一尊雕像,脸上刻着岁月的沧桑与安详。有了他们的温情守候,梨树走过春天,走进夏天,经过一段疯长的年华,梨树有了自己的芳华。当然,一棵梨树的芳华是微不足道的,可无数棵梨树的芳华汇聚起来,整个河湾就有了勃勃的生机。一年又一年,如今已改变了故乡人民的生活。

猜你喜欢

河湾农人芳华
绝代芳华
百年芳华
河湾春夕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项链
马伊琍的芳华
黑暗月光下的非洲丛林——《大河湾》的后殖民生态解读
农人碎碎念
农人碎碎念
所有农人都是一群“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