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程图类试题:新课标高考语文的新宠

2019-04-25广西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段流程图连贯

广西

流程图类试题是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宠儿。2018年全国卷Ⅰ、卷Ⅲ,2016年全国卷,2014年全国卷Ⅰ、卷Ⅱ均有考查,可以说隔年便考。

此类题型属于图文转换题的一种,考查的是图文转换能力,但它将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简明)和图文转换这两个考点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要求学生既有读图能力,又有将图中的信息转换成文字的能力。所以学生要在准确、全面理解流程图信息的基础上,用简明流畅的文字表述出来,才能拿到高分甚至满分。

该题型的分值一般是6分。这种题型看似容易,学生却难以拿到高分或满分。失分的主要原因有:①不按照既定的流程顺序进行叙述;②任意组合各环节的词语;③直接挪用流程图中的词语进行表述,不懂转换;④不懂把流程图中隐含的某些必要信息表述出来;⑤文字表述存在病句;⑥超出规定字数(含标点在内)。

一、如何通过一段话对流程图进行准确表述

(一)要求内容完整

在文段表述时要避免遗漏信息。那么,流程图里的每个词语是否都可以直接挪用在文段里呢?“作为构思层面的东西与作为文字表达层面的东西是有差异的。”流程图的表达与文段的表述是有差异的:凡是在流程图里隐而不说的信息,如果在文段里不说就会造成表述不准确,就要在文段里表达出来;流程图里有的词语只适用于在图中表述,是不能直接挪用在文段中的,就需要转换成适合文段的表述。

例1【2014年全国卷Ⅰ】

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该题中,“实施”只适合在图中表述,不适合在文段中表述,所以不能直接挪用在文段里,需要转换成适合文段的表述。“查阅资料”、备“行装”、“参观”“访谈”、写“考察日记”的人都是某中学参加考察的人员,而“联谊”的人却包括该中学参加考察的人员与瑶族村村民,这些都是流程图里隐而不说的信息,所以必须在文段里表述出来,否则就会造成错误。因此,如果用文段把此题的流程表述为“瑶族村三日行要先查阅资料、准备行装,实施时要参观、访谈、联谊、写日记”是不对的,这只是对所给信息进行简单罗列,而且犯了以下错误:直接挪用了构思图里的“实施”一词,不懂转换成适合文段表达的语句;缺少“查阅资料”这一信息;缺少应该有的参与者与联谊对象;没有体现文段特定的开头语“这次”“本次”等。

可以这样表述:本次瑶族村3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二)要求语言连贯

语言表达连贯的关键在于注意按照各层级信息的逻辑关系进行表述。不同的逻辑关系,叙述的顺序不同。

1.如果流程图中同层级信息之间是并列关系,则叙述顺序可以任意颠倒。

例2【2018年全国卷Ⅲ】

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上图由两级信息组成。第一级信息的“拒绝”与“反应”是顺承关系,叙述顺序不能颠倒。第二级信息是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叙述顺序可以任意颠倒。

按照各层级的逻辑顺序,把图中的各层级信息用文字表述。其中,有些词语是流程图的术语,在转化成文字时不适合直接挪用,需要适当改变一下说法;在流程图里隐而不说的信息,如果在文段里不说就会造成表述不准确的,也要在文段里表达出来。

①读题目与图,写好文段起始语:面对拒绝。

②把第一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图示转换成文字叙述: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注:“换想法”是流程图术语,在文段叙述中不适合直接挪用,故改为“另作打算”)

③把第二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图示转换成文字叙述: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

④把第三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图示转换成文字叙述: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

⑤把第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图示转换成文字叙述:有人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⑥按照题目中“不超过100个字”的要求,把上述文字整理成通顺的一段话: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人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2.如果流程图的同级或各级信息之间是顺承关系,那么叙述顺序不能颠倒。

例3【2018年全国卷Ⅰ】

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该流程图主要由五个流程构成,如果学生不注意“评估 反馈”流程旁的两个箭头的走向,第五个流程就容易被忽略。五个流程之间均是顺承关系,叙述顺序不能颠倒。其中,第一个流程包括环境分析、自我分析,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可以任意颠倒叙述顺序。第二个流程包括个人定位、发展目标,二者之间是顺承关系,不能颠倒叙述顺序。第四个流程包括评估、反馈,二者之间是顺承关系,也不能颠倒叙述顺序。重点在于读懂第五个流程,它是编写者根据反馈的信息而对前面的四个流程中需要做的事项进行调整。

按照各层级的逻辑顺序,把图中的各层级信息用文字进行表述。

①读题目与流程图,写好文段起始语: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②把第一个流程转换成文字叙述: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

③把第二个流程转换成文字叙述: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

④把第三个流程转换成文字叙述:然后制订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

⑤把第四个流程转换成文字叙述: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

⑥把第五个流程转换成文字叙述:再据此作进一步修订。

⑦按照题目中的“不超过90个字”的要求,把上述文字整理成通顺的一段话: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然后制订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作进一步修订。

像上述三道题中的流程图,各个流程的信息比较直观,容易进行表述。但有些流程图中,信息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就不容易表述清楚。比如存在交叉关系的流程图,要先进行辨别分析,才能准确表述。

例4【2016年全国卷Ⅲ】

下面是某高中举办迎新生晩会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本题的流程图由三个层级的信息组成。第一层交代主题“迎新生晩会”。第二层交代了晚会的流程是“通知动员、演出与评奖”,三者之间是顺承关系,叙述顺序不能颠倒。第三层交代了演出的人员是高二、高三的学生,由此可推出正是第二层的“通知动员”的对象,应该放在第二层里交代;表演的内容与形式是并列关系,叙述顺序可以任意颠倒。所以本题按照“通知动员→演出→评奖”的先后顺序,可表述为:本次迎新生晚会由高二、高三同学排练演出节目,节目内容以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为主,形式不限。要提前通知各年级并动员相关同学积极参加,演出后进行评奖。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解答流程图类试题的“图文转换”的技巧呢?

首先,技巧是在不断练习中形成的,所以要多练。同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做题的方法。其次,教师最好能对学生的作业逐份进行细致的批改。比如对学生作业中的逻辑顺序、语句的表达和标点的运用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批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文段的表达能力。如果教师只满足于打个分数,则难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自然就谈不上改正错误与提高表达能力,又怎么能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分数呢?

二、如何根据一段话,编写一个相应的流程图

解题方法有四步:厘清所给文段的层次,概括每个层次的内容,厘清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根据这些逻辑关系编写流程图。举例如下:

例5

根据下面所给的一段文字,编写一个建造理想住宅的流程图,要求每空不超过5个字。

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按照上述理念进行设计,住宅区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生态环境;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节室内空气,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湿、“恒氧”的舒适的生活空间;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

【解题方法】

1.先阅读所给文段,厘清段落层次。本文段是“总—分”结构。第一句是总起句;第二句是分写,两个分号提示它是由三个并列分句(即三个内容并列)组成,可见所给段落由四层内容构成。

2.按照题目的字数要求,概括每层语意。先概括总起句的意思:设计理念。继而抓住各个并列分句的重点语句:“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湿、‘恒氧’的舒适的生活空间”“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分别概括出三方面的内容:生态和谐(或环境良好)、空间舒适、生活节能。它们正是“理想住宅”的特征。

3.厘清所概括的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设计理念”是“住宅特征”的基础,“住宅特征”包括“生态和谐(或环境良好)”“空间舒适”“生活节能”这三个特征,呈“总—分”关系,三个特征与“理想住宅”是因果关系。

4.按照概括的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建造一座理想住宅的流程图就可以这样填写:①设计理念;②住宅特征;③生态和谐;④空间舒适;⑤生活节能;⑥理想住宅。

由以上论述可知,这种题型其实就是语段压缩题,只是变形为编写流程图的题型,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罢了。

猜你喜欢

文段流程图连贯
云的识别指南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语篇隐性连贯及其识解机制研究:回顾与展望
《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一种程序源代码的标准化流程图转化方法∗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