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净”的底线是如何失守的

2019-04-24王丛虎

人民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腐败分子底线腐败

王丛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还是有极少数党员干部不能认清形势、存在侥幸心理、玩点小心思、弄点小伎俩,不能守住“干净”的底线,在贪污腐败方面不收敛、不收手,一步步滑向腐败的深渊。探究其原因,有助于警醒党员干部。

为何“干净”的底线失守?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对于手握公权力的党员干部而言,则有着相同的内心轨迹。首先是政治信念出了问题。政治信念应内化于心,一旦政治信念动摇,就必然会出现价值观的偏离和行为模式的错误选择。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走向腐败,就是动摇了初心、忽略了使命。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而言,“不忘初心”就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为此,“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坚守的政治信念。一旦这个信念被动摇,就必然会放松自己,逐步滑向人民的对立面。大数据已经证明了这一结论。人民网从分析大量腐败分子的忏悔录中发现,与理想信念滑坡和法纪意识淡薄等内容相关的关键词,出现比率超过95%。而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在庭审时痛哭流涕的忏悔,即“‘穷怕了背后是思想防线缺失”的结论,不仅道出了腐败分子们的思想通病,也再一次证明了丧失了政治信念的严重后果。

其次是价值取向出了問题。信念的动摇必然表现为个人的价值取向上,忽略了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就逐渐转向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一些腐败分子大肆捞钱、以权谋私,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其背后都是扭曲的价值取向起了负作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等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心中占主导地位,则必然会表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具体行为上。

再次就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存在侥幸心理。一个人的内心一旦被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占据,必然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总是给自己找借口、心存侥幸,并开始试探性的违法违纪行为。许多腐败分子的心路历程也验证了从开始“小腐败时惊恐不安”到逐步适应,最后发展到肆无忌惮,甚至“不腐败就心不安”的变化过程。“刚开始错误地认为得点红包、烟酒之类无伤大雅,也近人情。从不敢接红包到接红包没关系,再到他为什么不送红包,心理上从被动到主动,数量上从数千到数万,范围上从小范围到有红包就收。”湖南郴州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卢少林的心灵独白也是所有腐败分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干净”的底线失守不是一朝一夕的偶然事件,而是有一个从理想信念的丧失,到扭曲自我价值观,再到放松自我、一步步滑向腐败深渊的必然过程。这既是党员干部失守“干净”底线的内心轨迹,也是进行党员干部警示教育的反面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给每一个党员干部明确了“干净”底线,就是要在新型政商关系中保持“清”,即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这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公职人员的告诫;这不仅是党员干部和民营企业家处理关系的标准,也是对所有公职人员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的要求。明确了“干净”底线之后,重要的是如何坚守“干净”底线。党员干部应从政治信念开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政治信念。要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唯有以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有正确的行为指导,也才能不断匡正自我的行为规范。要严于律己、从小事善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告诫我们:守住“干净”的底线还要积极作为,让善言善行驱赶“不干净”的思想和行为。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赋予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并要求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还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此,每一个党员干部只有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干净”的底线、谨言慎行、积极作为,才能不辜负新时代的新使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党员干部。

猜你喜欢

腐败分子底线腐败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真相与底线
底线①
插画的视觉效应对腐败分子的警醒研究
腐败分子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把脉“腐败亚文化”
画中有话
目睹之现状
关于加大对腐败分子处罚力度问题的思考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