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不忘初心 打造猕猴桃产业『王国』

2019-04-24王永志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院猕猴桃研究所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肉猕猴桃实验室

文/王永志 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院猕猴桃研究所

四川是全球最大的红肉猕猴桃生产地,主栽品种品质优良,单位面积产值全国第一,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这里也是我国野生猕猴桃分布中心之一和最早开始猕猴桃经济栽培的省份之一。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以红肉为主、黄肉和绿肉并存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市场上,猕猴桃主要有绿肉、红肉、黄肉三种。因为外貌、甜度、口感、价格等综合因素,红肉猕猴桃受欢迎程度非常高。

四川是全球最大的红肉猕猴桃生产地,主栽品种品质优良,单位面积产值全国第一,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这里也是我国野生猕猴桃分布中心之一和最早开始猕猴桃经济栽培的省份之一。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以红肉为主、黄肉和绿肉并存的产业发展格局。到目前,全省种植面积69.9万亩,产量39.9万吨,产值87.7亿元,形成了龙门山脉、秦巴山脉和盆周地区三大种植区域。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新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冷链管理和品牌建设等环节上还有欠缺。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很多问题开始突显:病虫害问题;一线技术人员、操作工奇缺;土壤问题依然突出;农资选择难,亟须系统技术服务……

4年前,一个和四川乃至全球猕猴桃产业息息相关的实验室——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新区建成启用,由中国、新西兰共同建设,优势互补,打造国际化平台,为国际猕猴桃产国提供一流的新品种、新技术。4年多以来,这个跨国实验室在猕猴桃病虫害研究、果园管理、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开展了重要研究。

“这个联合实验室是在中新政府支持下联合共建的猕猴桃国际化创新平台。”联合实验室的中方负责人介绍到。围绕猕猴桃产业创新,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历经25年合作,最终探索出这条国际科技合作的创新之路。

联合实验室是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新西兰重要外交成果之一,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开花的生动实践,是国际科研协同创新的成功典范。2014年11月24日,由习近平总书记与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共同揭牌。

为推动猕猴桃产业创新发展,四川省科技厅成立了猕猴桃产业技术创新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四川省“十三五”猕猴桃产业创新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科学提出全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思路,统筹研究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优先确定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全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保障举措。

猕猴桃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十二五”以来,四川猕猴桃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全省种植面积达69.9万亩、产量39.9万吨、产值87.7亿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2.4%、19.4%、36.1%,分别占全 国 的 27.72%、15%、29.07%,栽培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种植区域重点分布14个市(州)、31个县(市、区),90%的种植面积集中在龙门山区、成都平原、秦巴山区,70%的种植面积分布在贫困山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成为全省县域脱贫增效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高。全省涉足猕猴桃产业企业800余家、专业合作社300多家、农户15万余人,拥有华胜、佳沃、华朴、伊顿省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省规模化种植(≥200亩)企业数量达123家,其中大于1000亩的有33家;通过GAP、有机(转换)、绿色、出口基地备案等认证达10万亩以上;拥有龙门山猕猴桃、苍溪红心猕猴桃、都江堰猕猴桃等全国知名区域品牌14个,品牌价值超过100亿元;获得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个。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初步构建。近年来,围绕猕猴桃产业技术创新,加强新品种选育,丰富了红、黄肉品种结构,完善品种配套生产技术,建立健全了产业技术体系。拥有审定和授权品种15个以上,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其中省级进步一等奖奖1项。猕猴桃产业提升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红肉猕猴桃核心育种材料发掘和育种技术国际领先。四川红肉品种亩均产值达万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猕猴桃为主要原料开发了休闲食品类、发酵类、饮料类、提物类四大系列16种产品,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

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充分发挥省资源院、省农科院、川农大、川大、省食品院等优势科研机构的服务功能,建好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揭牌的联合实验室,展现了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建设了猕猴桃高技术育种平台、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省级创新平台。加强国际化合作及技术转移转化,推动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和佳沛公司来川创新创业,促进外国先进技术成果在川落地转化,创新出“成果独家授权+企业主体经营+技术全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累计转化应用。

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统筹布局不够合理。四川猕猴桃总体科学发展规划缺位,区域间自发无序盲目分散种植现象突出;组织化程度不高,散户、小户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45%以上;部分地区果园选址不够合理,基础及配套设施落后,抗旱、抗涝等防灾抗灾能力弱;红肉、黄肉、绿肉种植面积比为12∶1∶5,结构不合理。面对产品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竞争的趋势,四川对出口优质品种生产示范基地的布局规划相对滞后。

技术创新供给不足。猕猴桃产业创新体系不健全,高产、优质、抗溃疡病红、黄肉品种储备不足,加工专用品种缺乏;良繁体系不完善,配套高效生产技术研发及推广不够,受溃疡病威胁严重,猕猴桃单位面积产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低产低效猕猴桃园(亩产低于500千克)面积占21%;商品化处理能力偏弱,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商品果率不足70%,出口率不到10%;精深加工能力较弱,规模化生产的大多数是低附加值的果脯、果干、果酒等初级产品,加工原料主要是野生猕猴桃,商业化栽培的不足10%;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大企业、有实力企业少,品牌多而小,缺乏统一的全省公共品牌、区域品牌、商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力不强;种苗市场、物资供应、产品贮藏、流通及营销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种苗、肥料、农药、调节剂等物资供应不规范,产品贮藏、包装、流通及销售环节的标准及规范缺乏;产品冷链物流及营销体系不健全;品种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困难,影响成果的大面积应用。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部分专家合影

主要任务

统筹产业生产布局。根据猕猴桃生物学特性和各地自然条件,加快形成以秦巴山、龙门山、盆周地区及凉山地区四大产业带为主的4个特色优势种植区。秦巴山区以广元市为核心,夯实红肉猕猴桃源产地功能,辐射带动巴中、南充等地区;龙门山脉地区以德阳市为核心,建设全省猕猴桃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辐射带动绵阳、阿坝等部分地区;盆周地区以成都为核心,打造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建设产品深加工中心,辐射带动眉山、雅安等部分地区;凉山地区以西昌为中心,发挥自然气候的独特优势,培育形成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第四极,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优化品种种植结构。建立健全红肉猕猴桃配套生产技术,加快选育-转化推广抗溃疡病的红肉品种,推动红阳猕猴桃升级换代,巩固四川红心猕猴桃在国内外的竞争优势。加大优质、高抗、高产,尤其是抗溃疡病黄肉猕猴桃新品种的种植推广,满足当前溃疡病高发区对新品种的需求。加大抗溃疡病高甜型绿肉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为高海拔区产业发展和“海沃德”老产区品种换代提供保障。加大早熟和晚熟品种的推广种植,加快品种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全省红黄绿肉结构比例达5∶3∶2,形成产区错位、时间错季发展新格局。

建设优质生产基地。实施生产基地精准提升工程,持续加大猕猴桃种植基地基础实施投入,大力改造提升低产园区,巩固提升现有猕猴桃基地质量。坚持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并举,在猕猴桃主产区大力实施田间排灌、田型调整、农业节水等工程技术,积极推广土壤恢复改良、测土配方、精准施肥、高效轻简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智能机械化生产等技术,通过新品种、新模式、新模式、新机制的应用,建成一批有机、绿色、无公害、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或GAP的高产示范基地,引领带动全省猕猴桃高质量发展。

推进采后精深加工。加大猕猴桃采后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技术研究,在猕猴桃主产区加强低温冷库合理建设布局,支持区域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保障猕猴桃鲜果周年供应。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工作,扶持壮大联想佳沃、四川华胜、广元果王、四川伊顿等省内龙头企业,引进新西兰Zespri、湖南老爹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加强加工专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种植,扩大猕猴桃果酒、果醋、果味饮料、VC含片等精深加工产品产能,开展猕猴桃酵素、FD果粉、籽油胶囊等产品中试,研发猕猴桃护肤品、美容品等,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培育特色知名品牌。实施“川字号”知名品牌创建行动,培育形成“天府猕猴桃”“龙门山猕猴桃”“苍溪红心猕猴桃”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猕猴桃公共品牌或地标产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林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公共品牌、企业知名商标和地理标识产品的规范管理,构建产品可追溯查询管理机制,依法打击假冒品牌产品的侵权行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倡议和战略以及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举办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产销对接会等系列展销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推介四川猕猴桃,着力拓展海内外市场。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猕猴桃种质资源的收集开发和利用,建好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加强优质抗性高产品种选育,规范外来品种的引进与试验,加大抗性和加工专用良种推广。加强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研发,突破产业采后处理和深加工关键技术瓶颈,研发推广猕猴桃采摘、清选、冷藏等机械设备和精深加工技术与设备。建好联合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基地。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增强持续创新能力。

未来展望

据悉,四川省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秦巴山、龙门山、盆周地区及凉山地区四大产业带为支撑的现代猕猴桃产业发展格局,构建起较完善的猕猴桃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幅提升技术创新供给,有效支撑产业提质增效,初步建立创新驱动支撑引领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建成猕猴桃重点产业县30个,猕猴桃种植规模扩大到80万亩,年产优质猕猴桃5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

在成果转化方面,推广优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30个(项)以上,技术应用率达90%以上,红肉、黄肉、绿肉猕猴桃实现分区错位发展,优质果率达80%以上。

在平台建设方面,建设省级及以上产业示范园区10个,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星创天地”10个,健全猕猴桃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猜你喜欢

红肉猕猴桃实验室
伊朗红肉月产量增长11%
摘猕猴桃
加工红肉才是影响健康的“罪魁祸首”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新西兰红肉出口超10亿新元,中国为最大出口目的地
新西兰红肉出口保持强劲态势
提取猕猴桃的DNA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