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2019-04-23陆琳

江西教育C 2019年3期

陆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最终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而有效的提问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还是学生研读阅读材料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设置有效的提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师对此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一、有效提问的概念

(一)具备逻辑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提问很琐碎,缺乏目的性和逻辑性,很可能就是做无用功,学生还是抓不住阅读的重点。因此对于一篇阅读材料,教师首先要理清内容,提问时要注意层次性,问题要符合逻辑,提问顺序不可颠倒而无章法。

(二)具有思考价值

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问题是有效的问题,它让学生愿意走进文本,走进字里行间去思考、分析。如果教师的提问并未制造出这样一种效果,仅仅流于形式与表面,缺乏思考价值,那么这样的提问也就意味着不成功。

(三)具有技能训练

新课改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有效的提问与提升学生的这些能力紧密结合。教师要将有效的问题渗透在每节课中,久而久之,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四)具有创新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通常会选择自己熟悉的方式教学,提出的问题也比较传统,千篇一律。这样看似稳妥的教学方式,缺少对文本多角度的解读,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创新问题的设计,设计主问题和分支问题,从而使学生完成更有效的阅读。

二、根据体裁设置有效问题

(一)诗歌

诗歌类阅读材料情感丰盈,语言精练,往往可以紧扣一字领悟全诗的精髓。如《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时写下的关于“月”的最早的作品,既有李白年轻时要去实现远大抱负的兴奋和激动,又有离家远行的一份牵挂。要让学生去体会诗人这种情感,就得抓住“思”字来打开学生思考和情感的大门,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思”字有效设置提问,进行合理的引导。而对于现当代诗歌,更多地是抓“对象”设置提问。如诗歌《老师,您好!》所写对象就是“老师的事业”,教师就可根据这个对象设疑,体现教师职业的崇高与美好。抓住关键词打开诗歌学习之门,让学生自主探究解读,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发展他们的阅读思维。

(二)记叙文

小学语文阅读材料以记叙文居多,记叙文阅读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针对记叙文设计的问题应围绕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展开,要抓住重点,主要体现人物、事件、时间、环境等要素。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可以顺势展开思维,找到人物的特点、事件的特殊性及其背后的故事、环境的侧面描写作用,这样层层深入,理清脉络,走入文本核心。

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比如找出一两个关键字词进行分析,说出其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还可利用文本中的留白来设置问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本,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三)说明文

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很多老师很注重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这是说明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对文章的结构之美以及语言之美就往往不那么重视了。在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文时,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除了要突出文章的说明方法,也要让学生关注篇章结构和语言艺术。

如在阅读《赵州桥》時,教师可以提问:“文中每一段都写了赵州桥哪些方面的内容,写作方法都一样吗?哪一段较为特别呢?”“在文章中,哪些地方突出了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通过这些问题,再顺势将每段的学习连贯起来,体现说明文章法严密的特征。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解读说明文,会有更多的收获。

(四)议论文

议论文在小学阶段篇数并不多,但议论文与非连续性文本以及数据、图表题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这一类的题型是错误率较高的。因此,议论文有效问题设置的落脚点应该是训练上。如《说勤奋》和《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文章,就可让学生“补充论据”来论证论点。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筛选,最后论证课文中心论点。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得孩子掌握研究的重点,同时还明白了论点需要论据支撑才有说服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议论文时,通过设置相关问题,用论据来论证论点,以及论据是否能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在筛选论据中明确论点。由此可见,有效的问题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写议论文的能力。

总之,有效的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文体的剖析仅是一个角度。当然,有效的问题设置还需要教师通过更多的课堂实践,寻找更多的角度与开展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西善花苑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