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社保档案管理电子化的思考1

2019-04-22卓雅静

卷宗 2019年10期
关键词:社保电子化档案

卓雅静

摘 要:信息化建设工作是社保事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应用,探索社保档案管理电子化的方式方法,可以满足社保工作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需要,提高社保工作的整体效率,促进社保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社保;档案;电子化;大数据

社保档案电子化是社保档案管理发展工作的趋势,还要形成完善的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模式,优化档案电子化工作方法,全面提高档案电子化工作有效性。

1 社保档案管理电子化的价值

1)提高社保工作效率。社保档案电子化有助于提高社保工作的效率,满足社保经办单位开展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减少了社保经办人员的工作量。运用大数据可以实现对社保工作的全程监控,实现社保档案管理前置化,保证所有参保人员办理业务同时就生成电子档案,可以对各种社保业务输的相关文件进行随时电子扫描,可以提高社保办理业务数据信息流转的速度,同时达到无纸化办理社保工作的目标。社保档案的电子化有助于随时查阅社保数据信息,避免了后台录入信息的问题,并且可以实现对社保工作数据信息的全面收集整理,满足了档案整理、立卷、归档与查阅工作的需要。

2)提升社保服务水平。大数据时代实现社保档案电子化可以提高社保工作效率,可以提高社保工作的整体水平,实现了社保档案的全面应用,有效的优化了社保工作管理流程,推动了无纸化办公的速度,同时提高了社保工作的人性化水平,社保档案大数据平台还可以满足自媒体时代社保工作的需要,有助于辅助参保用户进行手机办理、网上办理与自助办理工作的需要,为参保对象随时查阅社保档案提供了必要的支持。随着电子社保档案质量的不断提高,参保对象可以在各种信息平台进行社保档案的查阅与社保业务工作的办理,在柜台办理社保业务逐渐的被网络平台分担,优质的社保档案推动了自助办理业务模式的发展。例如,以电子触摸屏和网络客户端为载体的新型社保业务办理方式实现了便民服务的目标。

3)实现智慧社保管理。大数据时代社保档案管理电子化有助于实现智慧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目标,可以提高大数据利用的有效性,能够为传统的社保档案管理提供查询信息服务,做到社保档案信息的跟踪和推送服务,并且可以实现社保档案信息的跨领域服务共享。特别是我国人才流动速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基于电子档案的社保管理可以推动跨区域社保转接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实现社保信息的共联互通,为最终实现社保管理“一卡通”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统一化的信息管理模式还有助于辅助社保事业的决策工作,大量的数据信息和数据挖掘可以提高社保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满足了社保事业精准化发展需要。通过电子社保档案的数据挖掘还可以优化配置社保资金,基于数据加工推动了社保服务的“增值”,满足了社保预测、社保监督、保费征缴等工作的需要。

2 社保档案管理电子化的问题

1)电子化基础较薄弱。社保档案管理电子化是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趋势,有些基层单位并未充分的重视社保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不注重及时的更新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与操作标准,导致社保档案电子化工作中的推进速度相对缓慢。还有的部分单位对社保档案电子化重视不足,没能配置必要的社保档案电子化设施设备,现有的档案管理操作办法与电子化要求严重不符。由于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机制,缺乏完善的社保档案监督管理工作体系,因此制约了社保档案电子化的质量,影响社保档案电子化管理的水平。

2)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目前社保档案管理电子化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制约社保档案电子化质量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匮乏,不少单位缺乏专业的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可以从事社保档案管理系统开发人员不足,现有档案管理技术人才的信息化能力水平较低,社保部门对高端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吸引力,同时不能针对性的有效提高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工作能力,不能建立科学有效的有人才培养机制,因此制约了档案电子化工作的发展速度。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保档案管理人才的管理工作机制,导致社保档案管理人才不能长期留任,兼职人员充分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现象较多,因此影响社保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制约了信息化管理效率。

3)影像化程度较低。自行收集社保档案的管理工作机制直接影响社保档案的质量,原有纸制社保档案不能实现电子化,不仅导致社保档案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而且造成后续经办工作依据不足的问题。当前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较为繁琐,因此影响社保档案的连贯性、严肃性并损害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还有的单位的职工人事单位未能进行电子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社保档案电子化的质量,由于原始数据信息无法与数据库共享,因此影响社保工作的整体质量。特别是在老职工的工作经历复杂、档案内容我,档案的流动性强,因为缺乏档案的电子化扫描,因此导致社保办理业务时间延长,并且造成了社保办理中费时出错的现象。由于社保档案电子化程度低,因此影响社保工作的办理效率,并且导致社保档案管理面临着较大风险,不利于提高社保工作整体质量。

3 社保档案管理电子化的措施

1)转变管理理念。社保档案电子化是社保档案管理的趋势,也是发挥社保档案数据信息价值的必要条件。提高社保档案管理电子化工作水平,还要提高社保部门的服务意识,强化数据意识,促进社保档案管理机构全面提高信息化工作业务水平。首先,应当对社保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信息技术业务能力的培养工作,汲取先进的社保档案管理电子化工作经验,改变以往档案管理重保密与轻服务的问题,围绕提高社保档案的利用价值推动社保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工作,采用主动服务的方式推动社保档案的电子化。其次,还要进一步强化电子环境下的社保档案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出现泄密、失密、篡改档案现象的发生,在档案信息化的同时做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工作。第三,建立档案数据库工作制度,形成良好的档案电子化工作氛围,加强社保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外部监督,设置电子化社保檔案管理的应用权限,促进社保档案电子化规范运行。

2)加强硬件技术支持。提高社保档案电子化的总体质量离不开硬件技术设备支持。加快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应当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首先,应当开发专业的社保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在全国统一标准化的社保档案管理软件平台完成社保档案的电子化工作,注重建立结构化的数据库,并且加快研发推动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管理工作方法,形成一个开放、互动和标准化的管理平台。其次,优化硬件配置工作,加大扫描设施设备的配置工作,提供各种高级计算机,满足社保档案数据处理、基础统计和数据挖掘工作的需要。第三,提高社保档案管理保密性,注重加强档案管理安全性设置工作,实现信息资源的互动共享,做到在海量数据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消除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难点与问题。

3)推动档案集中管理。提高大数据时代数据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还要推动档案数据信息的集中管理。首先,明确档案电子化工作建设的阶段重点,制约有效的社保档案电子化工程计划。其次,加强社保档案电子化的集中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第三,推动社保档案电子化的全方位应用,注重积极挖掘大数据潜在价值,从而提高社保档案的应用质量。

4 结论

大数据时代社保档案管理电子化应当形成完善的运行管理体系,依靠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档案电子化运行有效性,在强有力的软硬件配置下满足档案电子化管理的需要,解决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邹涛.大数据时代社保档案管理电子化的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7(5):41-42.

[2]赵柏林.大数据时代社保档案管理电子化的思考[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7(4):22-23.

[3]丁满.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的档案管理工作价值提升与开展[J].赤子(上中旬),2017(6):196.

猜你喜欢

社保电子化档案
推进外汇窗口服务电子化
1 我省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首次上线运行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汽车电子化,没有假设
沈阳城建档案进入电子化时代